地源热泵供暖室温多少合适(供热室温设计标准18)(1)

北方大多数地区居民室内供热温度标准18 ℃为合格,已实施多年。但最近几年,对于这个标准,引起很大社会关注,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定这样标准,还有些人认为这个标准太低了。今天和大家谈一下这个标准的来由和法律依据:

2002年,国家制定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即GB / T18883—2002。规定冬季采暖标准为16 ~ 24 ℃,符合这个标准的室内温度就是舒适的室内温度。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规定,“冬季采暖室内热环境卧室、起居室设计温度取16 ~ 18 ℃。”国家制定的“2002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示范小区规划设计导则”中的室内环境质量标准项,规定冬季采暖地区室内温度为16~21 ℃。

眼看着这天一天比一天冷,北方的集中供暖早就已经开始供应了,能不能度过一个舒适的冬天,室内温度的确是一个关键指标。那为啥国家标准供热温度定在18 ℃?

8月22日,第四届中国供热学术年会上朱颖心教授客观详实的介绍了《双碳目标下供热舒适度及室温问题研究》的专业报告,希望能让全社会都学习一下,这是民生与环保、民生与发展的新课题,全社会都需要冷静下来,认真对待这个社会性问题。也是不可被网络话题绑架、不可回避的话题。

据专家介绍,当温度低于12 ℃ 时,80 % 坐着的人感到冷,活动着的人有20 % 以上感到冷,卫生学将12 ℃作为建筑热环境的下限。一般情况下,最适合人体的环境温度是18 ℃ 到22 ℃,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供热条例没有办法规定用户室内湿度如何保证,但要确保供热企业达标供热足量供热,所以就依据上述技术规范要求,选取18℃做为衡量标准。

近几年,南方集中供热的呼声越来越高。北方人冬季在南方生活,感觉特别不舒服,室内温度比室外还要低。南方人虽然已经适应了十来度的室温,看到北方人冬季在室内穿背心,非常羡慕,也逐渐采用各种供热方式采暖,南方一些地区和城市已经开始集中供热,但相对北方人来说,对室温的要求没那么严格,毕竟有聊胜于无。南北方不同的气候条件和生活习惯,决定了人们冬季对待供热室温的心理期待程度。供热收费方式不同,决定了人们在供热总量、供热指标供热责任主体上的不同做法。

冬季,如果室内温度长时间过高,会影响人的体温调节功能,引起体温升高、血管舒张、脉搏加快、心率加速,人就会神疲力乏、头晕脑涨、思维迟钝、记忆力差。

同时,由于室内外温差悬殊,人体难以适应,容易患伤风感冒。如果室内温度过低,则会使人体代谢功能下降,脉搏、呼吸减慢,皮下血管收缩,皮肤过度紧张,呼吸道粘膜的抵抗力减弱,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因此,科学家们把人对“冷耐受”的下限温度和“热耐受”的上限温度,分别定为11 ℃ 和 32 ℃。

据研究表明,室内最适合温度应保持在室温达18 ℃ 时,相对湿度应保持在30 ~ 40 %,室温达23 ℃ 时,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0 ~ 50 % 为最宜。从中国城镇供热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来看,越是北方地区尤其是严寒地区室内温度越高,人们对室温舒适性的要求越高,这既和南北方冬季气候条件相适应,同时也说明一个问题,北方地区城镇居民用户对室温舒适性需求越来越高,而同处于一个地区的农村居民,反倒没有那么强烈的要求。

有小孩的家庭,一般情况下,室内温度以20 ℃ 左右为宜,湿度宜保持在50 % ~ 60 %。可根据儿童怕冷、怕热的特点适当调节。

因为综合环境、建筑、末端等各种因素,室温超过18 ℃ 以后,每增加1℃,供热能耗增加大概5%左右。当供暖温度超过22 °C之后,室内空气会异常干燥,并由此影响人体自身的体温调节功能,造成体温上升,血管扩张,心率加快,内分泌紊乱等。

同时温度过高也会提高家具、地板、石材等装饰材料里面有毒有害气体的挥发排放。相比较温度过低而言,温度过高对人身体的危害会更大。

冯哥观点:现在的供热方式大多数以传统的集中供热过主导,少量清洁能源或用户独立分散供热。集中供热收费政策通常以面积为核算依据,乘以政府统一确定的热价,即是用户应缴纳的热费总额。地区不同,供热单价略有差异。而衡量供热是否达标的依据是用户室温,即前面提到的18 ℃,这是两个不同维度的概念。

前面已经讲了室温标准的来由和法很依据,现有收费政策和方式情况下,无论是18 ℃,还是20℃,或者是更高温度,都会有人认为不合理不舒服,也会有人认为太高了没必要,但每个城市必须有一个考核衡量依据——室内温度18 ℃,这属于保障型供热最低温度指标,这一温度可以说众口难调,所以当某位局长提到供热不是保证热,是为了保证不冷,瞬间成为网络话题,这也是被人断章取义了,如果从科技的角度客观全面分析,不是没有道理。归根到底就是体制和体系的问题,体制是供热的属性,历史遗留问题,收费方式……。体系是供热系统的可调节能力、建筑系统节能情况以及供热分户分室调节……。

冯哥也认为18 ℃对大多数来说,不太舒服,尤其是冬季供热,室内也很难保证湿度控制在30--40%,这两个环境指标综合到一起,才是人体舒服与否的真实来源。如果把室温标准提到20 ℃,那么供热系统设计参数也应该提高2℃,室内室外温差相应增加2℃,供热系统需要多供应热量8--10%才能确保能提高这2℃。全国集中供热面积132亿平方米,建筑耗标煤约5.4亿吨,排放二氧化碳约16亿吨,由于提高这2℃会增加煤炭消耗0.43--0.54亿吨,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1.28--1.6亿吨。这对全国能源消耗以及节能减排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同时,提高用户室内温度标准,不可避免要提到供热公司成本增加的问题。如果让供热企业通过加强管理、加强系统平循、加强系统跑冒滴漏热损失管理、加强供热系统热效率等综合因素都解决好,抵消一部分由于提高2℃带来的能耗和成本增加,如果按4%计算,那么用户会增加热费(举例:26*4%=1.04元),但这恰恰是用户不想承担的,也是各地管理部门不敢提不敢碰的话题。

最后,冯哥还要提一下影响用户室温的几个重要因素,不详细介绍:供热公司运行参数是否合理、系统是否平衡、是否连续供热、是否存在堵塞和泄漏;房屋建筑是否节能、室内供热设施设计是否合理、室内供热设施是否老化或堵塞房屋门窗是否密封完好、室内门窗系统传热系数大小、室内供热设施是否有遮挡或覆盖;用户地暖保护层是否过厚、用户室内家俱是否遮盖大部分地面、用户周边是否有停供用户,等等。

供热,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民之所愿,企业之责。供热,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热源、热网、换热站、用户,是一个循环,责任权属主体也涉及到供热公司、房屋开发建设单位和用户,这几个责任主体缺一不可,都承担必不可少的责任,都对供热质量、用户室温和节能减排息息相关,绝不是简单的供热用热市场行为。如果真把热当成商品,可能就要以热量为核算依据了,“谁用热谁缴费”、“用多少热缴多少钱”,真那样做,可能每个人都会注重系统节能和建筑节能,甚至会行为节能,现阶段的收费方,“节能未必节钱”,用户就没必要建筑节能和行为节能了,热了开窗户,冷了骂娘,反正缴费了,不投诉供热公司干嘛,闲着也是闲着。

冯哥认为,分散式供热的用户自己已经尝到建筑节能和行为节能的甜头,温度可调,成本可控,既舒服又省钱,无忧无虑。集中供热的相关各方,还在各说各话,互相推诿,没有认识到矛盾的本质,想彻底解决问题,都要从我做起,为自己的舒服节约努力,为供热企业的节能降耗绿色低碳努力。共同为碳达峰碳中和努力,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努力。不断提升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供尽可能的舒适温度,是供热人的天职,供热服务永远在路上,供热行业发展需要新时代新思路。

文中部分图片,借用第四届中国供热学术年会朱颖心教授的课件内容,旨在给更多朋友,尤其是非供热行业朋友多了解供热那些事,多关心供热室温那点事,多关注双碳形式下供热与民生这件事。

想了解更多咨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冯哥说供热》。

地源热泵供暖室温多少合适(供热室温设计标准1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