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

武汉东湖全称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面积非常大,占地面积有88 km,著名景点东湖绿道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大学武汉植物园武汉东湖磨山樱园武汉东湖海洋世界武汉欢乐谷武汉东湖磨山梅园东湖之眼。

武汉东湖 武汉东湖一日游攻略(1)

东湖绿道是国内首条城区内的5A级景区绿道,“它是离市民最近、最美丽的一条绿道”。最重要的一点是门票免费。

全长101.98公里的东湖绿道,串联起东湖的磨山听涛落雁三大景区。

前往交通

武汉东湖 武汉东湖一日游攻略(2)

地铁:8号线在东湖梨园设有一站;

公交:810路,电4路直达梨园大门;

自驾汽车:前往以上10处停车场,可提供停车位10870个。

怎么玩?

武汉东湖 武汉东湖一日游攻略(3)

上午

把汽车停放在东湖大门停车场

武汉东湖 武汉东湖一日游攻略(4)

游览附近的听涛景区,前身是民族资本家周苍柏先生的私家花园——“海光农圃”,也是东湖风景区的第一个开放景区。主要景点有行吟阁屈原纪念馆沧浪亭长天楼鲁迅广场九女墩湖光阁楚风园和中国内陆最大的东湖疑海沙滩浴场等。该区是一狭长半岛。

中午

然后沿着沿湖大道向北,在梨园漫商业街的大米先生吃个中饭,吃好中饭,在附近找一辆共享单车,开启运动模式。

下午

沿湖中道,穿越东湖,

“湖中道”全长6公里,起点湖光序曲(东湖海洋世界旁),经由九女墩至磨山北门。行走在这段绿道上,视野开阔,湖光潋滟。

门户景观:湖光序曲(原楚风园)。

景观节点:湖光序曲、九女墩、长堤杉影、湖心岛、鹅咏阳春。

驿站:湖光序曲、杉月晓看、湖心归沐、鹅咏阳春。

全体注意了,下面是网红打卡点,

湖中道里有一条大约200米的荧光跑道,也称星空步道,夜光材料铺成,夜晚散步,像走在萤火虫海洋里。无论是健身跑步还是散步至此,就像走在《阿凡达》的荧光森林中一样。

然后就可以登陆磨山景区,

沿着湖山道游览,

“湖山道”全长6.2公里,从磨山北门至风光村,一侧是山、一侧是湖,结合现有山林进行林相改造,局部增设栈道,形成依山傍水、层林尽染的秋叶效果。深秋时节行走其间,“半山半水伴红叶”。

门户景观:全景广场

景观节点:全景广场、枫多山

驿站:枫多红岭

不知不觉就来到了磨山道

“磨山道”全长5.8公里,从磨山北门进入,磨山部分景区也将免费开放。磨山道将游人从湖边引入山林,体验行走在山水之间多层次的空间变换。

该段绿道楚风汉韵浓厚,一侧是开阔的湖面,一侧是掩映在山林之中的楚市、楚才园等景点,尽显自然与人文交织的山水文化。到达离骚碑,走进森林。在这里,绿道让位大树,磨山道因地制宜,宽度4-6m。

门户景观:磨山挹翠。

景观节点:磨山挹翠、林间探微。

驿站:磨山挹翠、梅园踏雪。

然后沿着郊野道游览,

郊野道全长10.7km,从鹅咏阳春至磨山东门,将原本藏在深闺中的落雁景区、后湖景区淋漓展现。郊野道沿途设置了亲水场所、林中栈道等,营造走进森林、漫步自然的生态环境。同时,设立以“田园童梦”、“塘野蛙鸣”等为主题的野趣景观;开辟农场果园,回归童年嬉戏之乐。

郊野道野趣十足,许多此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景,将跳入游客眼帘。这段绿道多是新建道路,它延伸至落雁景区深处,可谓一路建设一路发现美。其中,落霞归雁驿站可供游人闲坐其间,揽落霞余晖,雁啼鹭鸣,享逍遥自在。作为绿道东门户的落霞归雁驿站,在满足人车分流、人流集散功能的前提下,以杉林湿地为背景,借现有“芦洲落雁”景点,形成一处将自然景观与驿站完全融合的门户节点。

门户景观:落霞归雁。

景观节点:雁聚佛脚、稚趣园、曲港听荷、鹄梦回塘、田园童梦、塘野蛙鸣、湖山在望、荻芦泽畔、落霞归雁。

驿站:雁聚佛脚、曲港听荷、鹄梦回塘、塘野蛙鸣、落霞归雁。

全体注意了,下面是网红打卡点,

郊野道有一条特别的赛道“高铁竞跑”。这条赛道建有6条100米标准跑道,与旁边的高铁线平行。跑道安装了感应器和计时器,电子屏可以显示出参赛选手的成绩。

在前面和三环线平行的还有一个打卡点,职业自行车赛道,东湖东岸绿道,将有一段模拟职业自行车赛道,出于会举办国际环湖自行车比赛的考虑,是按世界级标准建设。赛道与三环线平行,体验与汽车竞速,激烈生猛。

最后,沿着白马道返回东湖大门停车场,结束一天的旅程。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旅了么

武汉东湖 武汉东湖一日游攻略(5)

注释:周苍柏(1888~1970),湖北武汉人,中国现代著名银行家、实业家、爱国民主人士。1917年毕业于美国纽约大学经济系。曾任汉口上海银行经理,湖北省银行总经理,重庆华中化工厂、汉中制革厂董事长。1945年后,任国民党政府善后救济总署湖北分署署长。1949年武汉解放后,时任省政协副主席的他主动将位于东湖西北岸边、周氏家族培植和修整了数十年的私家园林“海光农圃”捐赠给新中国的人民政府,更名为“东湖公园”,即今天东湖风景区的前身,因此被誉为“东湖之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