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军生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文图/朱树韩 陈 浩 李 超

峻岭崇山,夜黑如墨。一条钢铁巨龙蜿蜒驶过山林沟壑,冒雨挺进驻训场。一路辗转,对这支部队梯队指挥、行军机动、特情处置等能力都是一次检验。火箭军某部面临转型升级,他们紧盯作战任务需要,瞄准弱训课目大抓练兵备战,官兵铆着劲钻研训法战法,苦练打仗本领,加快新质战斗力生成。

亮刃亮芒北国利刃(北国利刃亮锋芒)(1)

长剑引弓,打仗要懂夜的黑茫茫深山,伸手不见五指。部队在夜间行军作战,对发射六营营长张达明来说,再熟悉不过了。“练得多了,自然而然地就把每个动作刻在了脑子里。”回想起单位组织夜训的点滴变化,张达明心生感触。发射六营是该部调整改革后新组建单位,人员全部从该部各单位抽组而来,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军事训练基础也相对薄弱。那次夜间转场拉动,一名驾驶员未严格按照灯火管制要求,导致该要素直接被导调组“拿下”。官兵特情处置经验不足,心理素质不过硬。“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平时训练组织不到位。”出师折戟,张达明立马自我检讨。夜间训练难度大,除了要克服外界因素干扰,还要冲破头脑里的思维定式。前不久,该部组织合成演练,虽然使用熟悉的发射场坪,可演练中出现的一些状况,让六营官兵颇感陌生。装备奔赴场坪,准备全防护战斗发射,在各车展开设备阶段,官兵发现原有接地桩口被封堵。“糟了!”一名号手突然发蒙。熟悉的训练场变得陌生起来,该号手只得另找空地打入接地桩。由于地表坚硬,地桩接连被砸断两根,光展开设备用时就比平时多两分钟。战斗发射就是与时间抢跑,演练吃了亏,也让该营官兵长了记性。“驻训不是‘住训’,绝不能围着训练场的思维打转。”演练结束,张达明剖析弊端,总结讲评,驻训场掀起一阵头脑风暴。多些“没想到”,铲除“老一套”。现如今,夜间训练力度逐渐增强,训练“走脚本”的组训方法被剔除,增设更多“意外情况”“突发状况”。训练中的一个个“没想到”,让六营官兵直呼“这样的训练才像打仗”。多一些“严酷”,少一点“舒服”。他们严格按照新大纲要求组织夜训,加大午夜后的夜训时间和次数,实现夜训制度化。在高强度的对抗训练中,官兵逐步克服困、乏、慢等“入夜综合征”,掌握了“制夜权”。啃下夜训这块硬骨头,把战斗力欠的账补回来。前不久,该部组织架架对抗考核,发射六营摘得桂冠,成了该部焦点。

攻坚克难,向极寒要战斗力“训练难,难训练。”官兵过去常这样讲。这是为何?该部地处北国深山密林中,受气候环境影响,营区部署地域冬季持续时间长,手难伸车难动,极寒天气下练兵对人员和装备都带来不小的考验。尽管环境恶劣,也挡不住官兵练兵备战的步伐。那年隆冬,气温低至零下30摄氏度。林海雪原深处,钢铁洪流驶过,竟未留下明显的车辙印。发射一营四级军士长许力国介绍,这是他们创新方法取得的明显成果。一营官兵对训练方式方法的革新,源于一次“败走麦城”的任务经历。那年,该部参加火箭军第一次冬季红蓝对抗任务,一次机动转进途中,雪地上留下的行车痕迹导致行踪暴露。复杂环境倒逼战斗力升级。全营汇集智慧力量,官兵席地而坐建言献策,他们在车辆尾部捆绑树枝枯叶,使得装备车辆能够边行进边对轮胎痕迹覆盖。这一实用创新的方法,迅速引来兄弟单位效仿。

一项项小发明、小创造纷纷亮相,不仅涌现出一批“草根”发明家,战斗力建设也随之水涨船高。四级军士长王强研制出“电源简易配电箱”,展开设备不用反复测量电压相序,简化了操作流程,大幅压缩导弹发射前准备时间;上士唐正荣多次摸索方法,制作出电瓶简易保温装置,并采取喷注启动液、定时启动车辆方式,解决装备超低温环境下难启动问题……创新发明以利于实战为原则,并不是所有创新都能派上用场。为了能实现快速定点定位,四级军士长于正普建议,在瞄准车对心孔的横梁上安装摄像头,连通驾驶室显示屏,驾驶员观察显示屏就能将车辆调整到位。此法虽好,但因成本较高,面对复杂路况时摄像头晃动较大,容易造成对心误差,此建议在技术分析会上被“拿下”。曾几何时,冬季适应性训练演变为冬季实战化训练,官兵从被动地“适应”到主动地“实战”,几字之差折射的却是从指导理念到训练内容的全新更迭。合力攻难关,一切为打赢。那年冬训,天气极冷环境复杂,驾驶员行车没有趋易避险,号手冒着极寒天气,脱下手套进行瞄准操作,抢占发射先机。一营在“伤亡”近四分之三的情况下,圆满完成发射任务,让导调组大跌眼镜。练兵比武,冠军榜频频易主已至凌晨,龙宫深处灯火通明。副参谋长余本超带头进行作战要图标绘,他们正为即将到来的某课目比武背水一战。不久前,余本超带队参加上级“三长”比武,不仅取得团体第一,他还获得参谋长组个人第一名。“通过群众性练兵比武活动,检验官兵的能力素质,便于找准能力差距,补齐专业短板。”余本超说,3年来部队累计开展比武165场,多次在基地、火箭军级比武中取得优异成绩,今年要再创新高。该部持续掀起群众性练兵比武热潮,呈现出一片火热之景。在机关一楼大厅内,一旁伫立的龙虎榜格外显眼。放眼望去,不长的榜单,从部队常委到基层主官,有23人在列。常委带头练兵,官兵谋战研战,训练场挥洒汗水的场景,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个训练场便是一张练兵图,把官兵刻苦训练的神态勾勒得淋漓尽致。站在某训练场上,发射一营下士刘嘉豪格外高兴——参加比武摘金夺银,还当上了该部“四会”教练员。“过程虽辛苦,结果却很甜。”这一路走来,刘嘉豪收获了一段难忘的经历。早在新兵期间,刘嘉豪的枪支分解结合成绩就在连里拔尖,他想着,有一天也能踏上比武擂台。每到连队组织枪支维护保养,刘嘉豪打起精神头,因为在这段时间,他可以自由练习枪支分解结合。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记不清手指被磨破多少次,也数不清用了多少创可贴,但是,那天站在冠军领奖台上,战友们为他竖起大拇指的场景,刘嘉豪念念不忘。经过一次次的比武磨炼,刘嘉豪还当了该部“四会”教练员,从过去自己练到如今带着大家学。这也是该部按照新大纲要求,将“落实组训任教责任制”作为训练管理的一项刚性制度的一个缩影。练兵比武催生战斗力提升新动能。北国密林中,一支新锐导弹部队剑指苍穹,耀射着光芒。

(解放军生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