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的高考是在7月,同样是7、8、9号江南的六七月,要么骄阳似火,要么潮湿闷热,最后复习的日子里,教室里没有空调没有电扇,大家挤在一起,课桌上堆着高高的书本和考卷,时而挥汗如雨,时而昏昏欲睡高考时,有没有降温措施已经全然不记得了,江苏高考,全国有名,当时只记得做题,哪还知道热呢?可能看到题目都透心凉了吧,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二十年前我们的高考?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二十年前我们的高考(2000年不一样的高考)

二十年前我们的高考

那时候的高考是在7月,同样是7、8、9号。江南的六七月,要么骄阳似火,要么潮湿闷热,最后复习的日子里,教室里没有空调没有电扇,大家挤在一起,课桌上堆着高高的书本和考卷,时而挥汗如雨,时而昏昏欲睡。高考时,有没有降温措施已经全然不记得了,江苏高考,全国有名,当时只记得做题,哪还知道热呢?可能看到题目都透心凉了吧。

那时候的高考没有辅导班。但有老爸的全心陪读,高中学历的老爸在那会已经算高学历家长了,关键他还爱钻研,给我定的《中学生数理化》,我自己不爱看,全是老爸在看,我有不会做的题目,扔给他,他就在那一堆《中学生数理化》里面翻啊翻啊,总能神奇地把解题思路给我写出来。只是,家里的《中学生数理化》还在,老爸却已经不在了。

那时候的高考没有辅导教材。没有《五年模拟三年高考》,只有老师自己印的数都数不清的试卷。那些卷子根本就来不及做,老师也不收上去批,直接就是讲评,胆大如我经常为了早点睡觉就不做英语试卷了,直接第二天听讲评,也没被老师发现过。导致现在管孩子的时候底气也不是很足,毕竟咱以前也不是爱学习的孩子。

那时候的高考是在考试前填报志愿。填志愿的那些天,老爸看着我那一次高一次低一次高一次低,特别有规律的模拟考成绩,把填报志愿的册子都快翻烂了,愁得晚上觉都睡不着。去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平时老打击我们的班主任对我爸慷慨激昂地说:“你女儿这成绩还不报一本的话,那还谁能报啊?”于是我俩回来又膨胀了,不知道填什么一本院校好,后来还是啥也不管的老妈拍板了,女孩子嘛,别去远的地方,咱本地的不是很好嘛。于是我的志愿上好像就报了那一个学校的最好的专业,然后还报了个本地的专科院校保底,其他都空着。

那时候的高考没有友情。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小时候的记忆仿佛只有小学和初中,高中的记忆非常模糊,似乎只有做题,上学做题,回家做题。高中的同学也都记不清了,那会班主任小老头防贼似的防着早恋,但凡男女生有人讲个话都要被叫去办公室教育一下,所以导致我对高中男同学都没有印象了。

那时候的高考正值教育改革,减负天天喊,作为一个高三的学生,天天4点多就放学了。考前停课复习的日子里,本着已经会的不需要复习,不会的现在也来不及学了的原则,我白天在家躺着看了那么多天的电视,基本把之前没看的都补看了一遍,爸妈下班以后我又开始装模作样复习一会。好吧,我这可不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但也算是真实可爱的人吧[可爱]

那时候的高考政策每年变一变,我的那年是3 x,3就是语文数学英语,x是理科综合或者文科综合,我选的是理科 ,就是物理化学生物在一张试卷里,合计260分。江苏的高考历来都是地域模式,那一年的数学很难,但对于我这种每门课都学得很平均的学生,其实是有利的。没有特别好的学科也没有特别差的。那一年的数学难住了我,同样也难住了数学学得好的尖子生,我和他们的成绩并没有多大差别。所以看到昨天的新闻,说很多考生考完数学都是哭着出来的,我想说不一定是坏事哟。

那时候的高考没有身穿旗袍送考的妈妈。但有骑着自行车送考的家长,考场外默默守候的家长每年都不一样,又每年都一样。那时还没有人会想到中午可以在考场附近找个宾馆休息,爸爸找了单位里住在考点对面的同事,中午去同事家吃饭休息,不大的房子为了让我好好休息,把最好的房间让给我,那个不认识的阿姨还做了好菜好饭招待我,真的特别感激。

那时候的高考作文没有这么难。就是上面那个封建的小老头,我感激他一辈子,教学经验丰富的他在最后冲刺复习的最后一天给我们做了一道阅读理解的大题。语文高考那天我惊呆了,只能说是一模一样,考完对答案的时候,我语文除作文部分,前面基本没有怎么扣分,所以即便我作文考砸了,我的语文成绩依然还是可以的。我到现在都记得当年的作文题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放在今天,和现在的作文题比实在是太简单了,但在那时那刻,我真的就是不会写啊,我硬着头皮凑满了800字,自己都看不下去的作文,只能希望老师看在我还算好看的字上可以多送我点分。

那时候的高考还是电话查分。为了查分,高考完我就自己跑去电信营业厅用压岁钱给家里装了电话。每天期盼着出成绩的日子,又害怕着这一天的到来。还记得拨号时的紧张,心砰砰砰地跳,仿佛听到了总分,但却没听清每一门的分数,也可能是太多门,脑子不在线,没及时用笔记下来,打完就记不清了。结果还打了第二通电话才把所有的成绩搞清楚。听到分数以后依然紧张,因为分数线还没出来,我那不好不坏的成绩有太多可能性。

那时候的高考分数线是等成绩出来之后才发布的。锦鲤本鲤的我,又一次凭运气以比分数线多2分的成绩被第一志愿第一专业录取。从小学到研究生我考过很多试,几乎每一次重要考试都是按不浪费的原则擦边通过。而参加工作以后单位里的考试对我来说就更简单了,别人要费好大劲才能考过的考试,我总能以最高分考过。由此可见,孩子比我们大人不容易得多得多,难度都不在一个等级的。我不是个聪明的人,也不是个爱学习的人,我的制胜法宝一直只有一个,也是我现在教育女儿的,就是会的题目一定要答对,不会的么反正大家都不会。还有就是一点点蒙答案的技巧,也是需要一点心理学加持的。

以上就是我零碎的高考记忆。

年纪大了慢慢开始懂了,人们为什么总是喜欢回忆过往,那是因为回忆里有我们逝去的青春,有曾经挥洒过汗水的岁月,有我们再也见不到的亲人……

最后,人民网锦鲤镇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