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教育体制下教育机构和家长的反思,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家长必知的十个经典家庭教育故事?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家长必知的十个经典家庭教育故事(为了您的孩子家长们看过来)

家长必知的十个经典家庭教育故事

现行教育体制下教育机构和家长的反思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家长的愿望,然而为了这样的愿望,每一个孩子、每一位家长、每一所学校、每一座城市都背负着沉重的负担,在喘息中默默前行,这就是我们现行教育体质下的一个缩影,如何改变这样的局面和环境也将成为一个永久性的话题。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多么沉重的语调,就是这样的一句话,便开始让一个幼小在发育成长的身躯肩负着沉重的书包,开始了“学无止境”学生生涯,童年的天真可爱、如鲜花般烂漫的笑容被繁重的学习、功课、补习、特长等一系列碾压式输入所淹没。

作为一名孩子的家长,我们是既心疼又无奈,心疼自从孩子进入中学的校门后每天起早贪黑、无奈稍有松懈就会前功尽弃被赶超,如此竞争只会是让孩子背负着沉重学习的枷锁和巨大的心里负担。

作为零零后的孩子,是接触高科技发展最完整的一代人,也是伴随社会和经济最快发展的一代人,也是有着与以往的教育反差巨大的一代人,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都是70和80后,多为四个老人、一对父母、一个孩子的格局,对孩子的教育就成了三代人共同的目标,为之付出的是三代人的心血。但是在新鲜事物出现以后,我们还必须要尊重现实,与时俱进的紧跟时代潮流的发展。

记得我们上学的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计算器、没有网络,只有一支笔、一张纸、一本新华字典、一本英汉字典,所有查阅的、不懂的字词句都通过翻找、查阅来找到答案;现在的孩子,查找所有字词句、结果、答案、题解都可以在手机、电脑上实现,对于家长来说就很诧异,所有的在电脑上都可以直接获取答案,孩子根本不用去深刻的了解思路、不用去悟就可以得到想要的结果,未来考试的时候没有电脑怎么办?这就要对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教育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才能在这样一种环境中教育好孩子,树立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到底是要因时因地制宜,还是要中规中矩格式化教育,这都是每一位家长和学校比较头疼的问题。

记得有一回,孩子在用手机查单词、语法,同时又在插着耳机和同学交流,孩子妈妈生气,把耳机扯下,拿着手机歇斯底里的和孩子大喊大叫一番,此时的妈妈就认为孩子没有专心的学习,在玩手机,在打游戏、在听音乐、在聊天,孩子觉得自己被冤枉,明明是在手机上查单词、查语法、和同学在沟通,顺便聊聊学习的其他话题,莫名的就招致来妈妈的不可理喻,双方的情绪都非常激动,由此而发生了争执。就此类事情我相信在太多的家庭里都会发生,甚至有好多的家长也会因为出现类似的事情后情绪激动、大发雷霆,摔手机、砸电脑的都不乏少数。

就以上情况下我个人的观点是:

1、 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

往往家长的不满是因为现在的家长为孩子座的太多,好多孩子除了会学习以外什么都不会,洗衣服、做饭、叠被子、做家务,这些都被孩子家长做完了,应该让孩子抽出时间去做这些事情,让他们知道不论是是生活还是学习,学会一些东西,一生受用。孩子缺乏独立能力;家长做了这些以后就会觉得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孩子身上,孩子就应该好好学习,孩子稍有不从或顶撞,家长从心理上和感情上就觉得接受不了,于是发生冲突。孩子是要看管,毕竟未成年孩子还是需要家长的监管和监护,监护的同时也要建立对孩子的信任,要想培养这样的信任首先要家长对孩子要诚信,以身作则。

2、 要适度培养与孩子间的友情,拒绝家长式教育。

现在的孩子接触新鲜事物多,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了解和掌握最新的东西,所以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是超乎寻常的,作为70后的家长,不能用传统的思维模式去看待和教育我们的子女,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正确对待我们的孩子,要放下家长的架子,和孩子处的像朋友一样,而不能像我们那个年代的家长式压迫式的教育方式,那样只会适得其反,与孩子的性格、教育、交流产生巨大的隔阂,导致格格不入。

3、 要学会换位思考,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作为一个孩子的家长,我们不仅要找到、找准孩子的定位,同时也要做好家长的定位,我们教育的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孩子,而是赋予了新时代特色和新时代创新一代的教育,他们已经不是我们那个年代,老师问学生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同学的回答都是千篇一律的当科学家,现在的孩子有他们紧跟时代和社会发展的眼光和思维,所以我们家长更多的时候要换位思考,如果你是现在的孩子你应该做什么?你应该如何去做?也许我们换位后并没有他们做的那么好,因为我们的思维中固化了我们那个年代的教育方式和思维逻辑。因此我们必须在换位思考问题,去了解处在青春懵懂期和萌动期的孩子在想些什么?他们更需要家长、老师、学校为他们做些什么?他们是如何给自己的学习定位?他们是是如何看待父母的教育和现行教育体制?也只有了解到他们的内心的真实想法,才能够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4、 要在假期带孩子做些社会活动,培养感恩之心。

现在的孩子和我们那个年代孩子的认知有着质的差别,经常和孩子讲现在还有好多的地方、好多的同龄孩子都没有衣服穿、没有学上、没有实现爱好的条件,好多孩子都认识不到,甚至他们会觉得家长只是在给他们讲故事,什么年代了难道还有这样的吗?为了能够让孩子亲身感受家长们所说的这些是真实存在的,让他们知道现在的生活、学习环境是来之不易的,在现有的环境里学习是多么的幸福,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更应该奋发图强,用自身的努力未来可以帮助那些条件不好的地方的孩子,让他们也学上,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逐步建立和强化孩子感恩之心,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之分量,从小培养孩子感恩父母、感恩党和国家、感恩周边帮助过自己的每一个人,有爱方能融于天下。

5、 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选择,杜绝强加行为。

作为家长要想得到孩子的尊重和尊敬,首先要做到父母为子女师表,尤其是在初中阶段的孩子,是三观逐步建立的时期,父母要善于引导,在一些事情上用商量的口吻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尽可能的尊重他们的想法,当然也不能过多放纵他们的无理要求,有时候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选择的时候,可以提升孩子的决策能力和提升孩子的自信心。用教导和商议的方式和孩子加强沟通,让孩子更多的体会家长的想法和观点,可以促进他们对一些事情和问题的分析便捷能力。如果任何事情都有家长来决策,有的时候是违背了孩子的意愿,强加于孩子时反而适得其反。

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度下,必将有一套紧跟新时代的教育体制,本来就有些变形的中国教育,让太多的孩子深受其害,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希望孩子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不要抹杀了他们的天性和创造性,在健康、快乐中接受教育,死读书、读死书也只会是误人子弟,让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为书本的奴隶。我们作为一名孩子的家长,我们期盼着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个健康的心灵,再不会有校园暴力、以及校园恶性事件的发生,毕竟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任何一个家长都无法接受失去孩子的痛楚。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的孩子不仅要有一个强健的大脑,更应该有一个强健的身躯,用强健的身躯支撑起他们强健的大脑,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做出最大贡献,最终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