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和感情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你的感情属于谁)(1)

抖音里的流量密码是情绪,只要切中了用户的某一种情绪,就有了火的基础。

而且你切中的情绪用户基数越大,比如委屈、愤怒、暗恋;叙事展开启动的情绪越凶猛,比如很好的故事展开加一个完美的转折,那么你这个视频爆火的概率就越大。

在抖音的众多情绪里,受众最大的一类情绪就是爱情和家庭相关情绪。

最近看到一个叙事模式,瞄准的是那些有过失败恋情的人,两个人几年感情没有修成正果,于是站在受害者视角去控诉,从而引发用户共情。

这个叙事模式里最能引发共鸣的一个句式,就是“我最美好的那几年,都喂了狗。”

当然同样的叙事还有相反的视角——“你的青春是青春,我的青春就不是青春了么?”

为什么会单独拿出这个叙事来说?是因为发现这个视角有问题。我们的青春也好,我们的感情也好,为什么会觉得是“给予”了他人呢?

感情也好,青春也好,不是自始至终都是自己的么?

比如暗恋是一个人的事情,还是两个人的事情?当然是一个人,那是一个人和自己渴望中的美好发生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另一个主角,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过。

但是你因为暗恋,而默默付出的那些时间、那些精力、那些损失的机会成本呢?它们也的的确确真实存在。

这时候我们会因为这些付出,而去质问你暗恋的人么?我想正常人都不会。

换一个场景,换一个开头,每个人的情绪就不一样,一旦两个人开始恋爱,你曾经暗恋时那些默默的付出,都有了接受对象以后,这个过程就好像从人生体验,变成了一种交易。

我的感情是独一无二且宝贵的,特别是里面的时间它一去不复返,你就得为它负责。

人生体验的视角里,感情是自己情绪的一种,交易的视角里感情就和那些情绪价值、物质价值、时间背后的机会成本关联在了一起。

其实,这两者并不是一回事。

情绪价值、物质付出、几年时间的陪伴背后,你肯定也收获了什么,这是任何亲密关系里的交易逻辑。

只是因为交易中有期权的存在,让很多人意识不到这是一种交易。

期权是一种未来才能交付的,有涨跌风险的交易物,如果期权涨了,对方中了状元,如果期权跌了,你就嫁错了人。

男人追求女神时,有对女神未来和他结婚生子的期待,这种期待背后就是女神的婚后付出,在时间上提前的变现。

你追女生5年的所有付出,在5年后结婚开始期权变现。

女孩子追求男生,或者在相处中女孩子对男的很多好,背后也是男的在给女的画饼,饼里有“过好日子”的所有想象。

交易中未来价值和现在价值的占比多少,决定了这场关系交易里你冒的风险。

如果都是此时此刻的相互付出,你付出一分,我回你两分,你再回我三分,那么就算有一天分手了,双方都会觉得这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因为双方给予的都对等,这份感情的体验也很棒。

即使画饼,双方给对方画的饼,也就是兑现的期权价值也差不多,那么风险就不会很大。

感情是感情,交易是交易,我们不要交易里因为期权损失的情绪,代入到感情里,觉得自己的感情损失了,而且用“感情无价”来让自己陷入负面情绪里。

很多电影,很多故事都在讲这个道理,比如村上春树说暗恋——我告诉你我爱你,并不是非要和你在一起,只是想今后的你,在遭遇人生低谷期时候,不要灰心,至少曾经有人被你的魅力所吸引,曾经是,以后也会是。

比如徐峥和黄渤的电影《心花路放》里说的,阴影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有阳光就有阴影,不要被失败的情绪绑架,把这段人生变成一种负担。

每一次你的心动都是真实而宝贵的,每一份感情也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恋爱中,你没有把它送给谁,它一直是你人生的一部分。

至于恋爱中的伤和痛,那不过是交易损失了而已,做生意,就得有点生意人的洒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