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又一场美术界的贺岁大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开幕。“山水有知音——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古代广东山水画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一楼中国历代绘画馆展出。

潇湘八景山水画(羊城八景罗浮山)(1)

本次展览特选院藏明清广东画人以及寓居广东的画人的山水画精品90余件,从“意会古人”和“写景抒情”两大部分介绍明末清初画家黎遂球、区亦轸、高俨、释深度、袁登道、黎简、谢兰生等人的山水画,观众可以看到明清以降广东山水画风的演变,以及其中所包含的地域特点。作品形态包括传统的手卷、卷轴、扇面、册页等,观众可从中了解国画作品的各种展示形式。

潇湘八景山水画(羊城八景罗浮山)(2)

传统中国画家注重临摹。明代画家董其昌曾说:“画家以古人为师,已自上乘,进而当以天地为师。”这次展览展出不少古代画家留下的“摹古”画作。但“摹古”不等于“泥古”,他们“摹古”都有鲜明的个人特点。明清时期,广东书画收藏风气日盛,与江南、中原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这些广东山水画也反映了当时的收藏风尚和审美趣味。

潇湘八景山水画(羊城八景罗浮山)(3)

潇湘八景山水画(羊城八景罗浮山)(4)

从清代开始,广东画家笔下的山水,开始自觉地将乡土景物作为描绘对象,诸如羊城八景、罗浮山、镇海楼、木棉花等岭南风物,无不收入画中。以本地花木入画,清代画家黎简有开创之功。他的《为菊湖写各家山水图册》中的《碧嶂红棉》,就是最早画木棉的作品之一。画家们也开始探索高度提炼又状物传情的“广东山水”笔墨语言,广东山水画地域风格逐步显露端倪。

潇湘八景山水画(羊城八景罗浮山)(5)

潇湘八景山水画(羊城八景罗浮山)(6)

潇湘八景山水画(羊城八景罗浮山)(7)

潇湘八景山水画(羊城八景罗浮山)(8)

展览将持续至3月31日。

【记者】杨逸

【摄影】吴伟洪

【校对】符如瑜

【作者】 杨逸;吴伟洪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