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喜歌儿”是在男家结婚这一天到现场,一边打竹板一边大声念颂一些贺喜祝愿的话语,以增添结婚的喜庆气氛,展示人们祈祉求福、祈吉求安、祈子求嗣的心理。

客家结婚回礼(东北婚俗)(1)

“念喜歌儿”风俗,不知起源何朝何代,但是至今在当今东北农村民间婚礼中依然可觅其踪。过去念喜歌儿的人大都是男性盲人,后来一些岁数稍大的老头儿也加入了行列,过去农村虽然信息不畅,他们的信息特别灵通,南北二屯谁家要结婚了他们老早就知道啦,他们会按照事先规划的路线,走村串户去道喜。他们有人一天都要走很多屯子很多家。正腊月是东北农村结婚旺季,有时一家要来多个念喜歌儿的人。

念喜歌儿的人语言都是即兴而出,对仗押韵,节奏可快可慢,类似于曲艺行当里的数来宝。现场来宾贺客和围观的人群都会高声应和齐声叫好,使得现场异常火爆热烈。

喜歌儿的内容涉及办婚礼的东家喜宅的环境,喜房的布置,新郎新娘及来宾贺客各个方面。念喜歌儿的人一般从赞美婚庆喜宅开始。例如:

“走进宅院放眼望,福禄寿禧好地方,吉宅本在栖凤地,房舍又处卧龙岗,左边本是金银库,右边又有读书房。栖凤地里出的是巾帼英雄,卧龙岗里出的是豪杰儿郎,金银库里满是珍珠玛瑙,读书房里满是诗画文章。”

“进大门,喜气生,披红挂彩悬红灯。悬红灯,红灯悬,左右两边贴对联,中间一双‘鸿’、‘喜’字,大字朗朗看得见。上联是‘天官赐福成佳偶’,下联是‘吉星高照中三元‘,横批本是四个字,‘富贵荣华’万万年。”

花轿一到——

“大花轿,四仙抬,灯笼罩子两边排,鼓敲笙吹前引路,一对铜锣把路开。越小巷,走大街,小姐抬到贵府来。来得好,来得吉,落轿此时最吉利。红毡倒,倒红毡,红毡铺到花堂前,新人下轿贵人搀。斗、升、杼、称摆堂前,一对红烛两边安。先拜天,后拜地,再拜公婆逢大喜,天地高堂都拜过,新人对拜成夫妻。”

拜过花堂,新人的蒙头红被掀开——

“新媳妇,真漂亮,恰似仙女下天堂,柳眉杏眼瓜子脸,赛过西施和貂禅,肩宽腰细身段好,打着灯笼也难找。心灵手巧有教养,家里外头都能挡。”

新人要入洞房了——

“贵人牵着新人手,代(袋)代相传往前走。走一步一帆风顺,走两步夫妻两贤,走三步三元及第,走四步四季赚钱,走五步五谷丰登,走六步六合团圆,走七步麒麟送子,走八步过海八仙,走九步九九长寿,走十步十美十全。”

进了新房,还要夸奖一番新房的布置和新媳妇的嫁妆——

“一进喜房举目望,新媳妇陪送的好嫁妆。喜鹊登梅炕围子,鸳鸯戏水门帘上,被子本是印花布,石榴结籽日月长,丹凤朝阳红帏帐,一对金钩像月亮,绣花枕头描漆盒,‘里三’‘外三’摆满房。”

新人“坐福”,新房里的人拥满一屋——

“新媳妇,坐上炕,亲朋好友齐围上,三天以内没大小,欢欢喜喜来闹房,恭贺喜事大团圆,外边酒席早摆上。”

贺喜的已陆续来到,念喜歌的人自然也要欢迎奉承——

“南来的阁老宰相,北来的御路天官,东来的文武大臣,西来的登科状元,地上的亲朋好友,天上的各路神仙……”

婚宴开始了——

“厨掌们,听我言,煎炒烹炸蒸溜汆,宾客们,到客堂,山珍海味全摆上。东家敬茶又敬烟,捞忙的赶快把酒端……”

接近尾声,念喜歌儿的人还要谦虚地客套几句——

“兄弟爷们别见笑,姊妹娘们莫羞臊,这回喜歌没念好,本来就是图热闹。这回喜歌没念全,客人东家多包涵,众人捧场叫个好,喜事花好月儿圆”。

“好”,念喜歌儿的人在一片喝彩叫好中结束了全套工作,这时东家都会让“大知宾”要给一瓶酒、一盒香烟或者是零钱以示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