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双减过后首个寒假(双减后看变化首个寒假④有书相伴)(1)

双减过后首个寒假(双减后看变化首个寒假④有书相伴)(2)

交汇点讯 “《追风筝的人》中,作者为什么会反复表达‘为你,千千万万遍’?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1月25日是中小学寒假的第四天,刚吃完晚饭,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六(4)班王浩然的家里,就开始了热烈的讨论。

原来,“母子共读一本书”是王浩然与妈妈何艳群一起制定的寒假计划之一。《星期三的战争》《手斧男孩》《汤姆索亚历险记》……在此之前,母子二人已经共读了十多本书。“这些书我经常会和孩子一人一本,同时阅读,定期讨论。我也会预先想好一些问题,引导他进行阅读。”何艳群告诉记者。

双减过后首个寒假(双减后看变化首个寒假④有书相伴)(3)

王浩然

比如,寒假正在阅读的《鲁滨孙漂流记》,妈妈发现孩子一般会关注鲁滨孙勇于冒险、敢于尝试的精神,富有创造力的品质等特点,但可能不会关注到他所处时代的一些局限性,如种族歧视。“一起读书的时候我就可以提示他。”

寒假开始前,先对结束的这一学期进行总结,再根据存在的不足或者具有的优势制定寒假计划,是上六年级的王浩然一直以来的习惯。“双减”政策实施后,王浩然有更多的时间根据自己的总结和计划进行自主安排。“深度阅读和写作是我的弱项,正好借着放寒假的机会补一补。”而这段相对完整的阅读时间,也因为有了妈妈的亲子陪伴而显得更为珍贵。

“阅读是我每个假期最为享受的事情。”和王浩然不同的是,该校五(1)班王湛栩更为享受独自阅读的时间。“假期可以有足够完整的时间阅读完一本书,我也能够重温之前读过的篇章,并关注到一些此前忽略的细节。”王湛栩告诉记者,寒假里她正在看老舍的《猫》,是因为前不久,家里刚养了一只猫,阅读之中有了更多丰富的生活体验,充满乐趣。

除了课外阅读,这个寒假也让孩子们有了更多拓展兴趣爱好的机会。假期之前的一天,家里的电暖器不慎倒地,把地板烤焦了。王浩然发现,原来是电暖器的防倾倒开关坏了。爱搞些小发明的他想自己设计一个倾倒报警器,保障这类电器的使用安全。

双减过后首个寒假(双减后看变化首个寒假④有书相伴)(4)

利用废旧饮料瓶盖、废弃电池中拆下的连接件、发光二极管、蜂鸣器、电阻等低成本电子元件,王浩然开始开关的制作。“我的目的是能够实现倾倒时电路接通,触发声光报警。”他告诉记者,报警器整体依附于方块电池,只需将其固定于物体上,便可实现任意电器向所有方位倾倒报警、手柄转动提醒等。寒假期间,他打算对作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使整体结构更紧凑,电路更稳定。

双减过后首个寒假(双减后看变化首个寒假④有书相伴)(5)

对于爱好音乐、绘画等艺术的王湛栩来说,寒假的时间显得格外宝贵。素描、国画、大提琴、白局表演……如何分配好时间考验着这个五年级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春节将至,南京老门东、甘熙故居等地也充满了年味儿。“甘熙故居里的民俗博物馆,对白局有很多有趣、生动的介绍。这是我们南京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也学会了几招,希望这个寒假能有机会露一手。”王湛栩期待地表示。

双减过后首个寒假(双减后看变化首个寒假④有书相伴)(6)

王湛栩的艺术作品

【家长说】

假期是一次自主安排、自我调整的机会

“整个寒假的氛围可以用‘自主’、‘轻松’这两个词来概括。”王湛栩的妈妈总结道。“双减”政策施行后的首个寒假,书面作业变少了、学科培训没有了、课余时间变多了,对很多孩子来说,是一个自主安排、自我调整的机会。“我们发现孩子的自主性确实在提高。”在以往,学什么,怎么学,都是学校老师通过作业等形式安排好了的,但这个寒假,需要孩子结合自己的情况自由安排和规划,对像王湛栩这样的高年级学生来说,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记者手记】

“双减”背景下作业“活”起来

“双减”后的首个寒假,家长孩子们普遍反映,作业变少了。但作业不只是变少了,更是变“活”了。

两个孩子都提到了课外阅读。孩子们有机会选择适合自己节奏的阅读方式,有亲子分享式阅读,也有重温回顾式阅读。阅读不再是一种为了“提分”的功利性行为,而是结合孩子的人生体验,变成一项更具有思辨性的精神享受。

春节将至,两个孩子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到了南京的民俗,如白局、绒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学习、认识这些面临失传的手艺,也发自内心的认同和热爱这些艺术,这是他们走进社会生活、触摸城市肌理后带来的变化。

“双减”后,这些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让孩子们学会体验生活、观察社会,善于思考,愿他们能成长为自由而完整的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甜

策划:沈峥嵘 郑焱

统筹:葛灵丹

执行:谢诗涵 蔡姝雯 王甜 叶真

美编:朱丹清

编辑: 蒋明睿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