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盖吴用他们一伙儿“智取”青面兽杨志带队押送的给太师蔡京的十万贯生辰纲,是《水浒》中十分精彩的一个章节,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如何评价智取生辰纲这件事?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评价智取生辰纲这件事(从技术角度来分析)

如何评价智取生辰纲这件事

晁盖吴用他们一伙儿“智取”青面兽杨志带队押送的给太师蔡京的十万贯生辰纲,是《水浒》中十分精彩的一个章节。

而且这件事的意义也很大,正是因为这生辰纲,才引出了晁盖以及后面通风报信的宋江这两代首领,然后又引出了梁山聚义。

换句话说,自从这一战之后,才总算回到了梁山好汉们聚义造反的这条主线之上,之前十五章的史进,鲁智深,杨志等故事虽然也很精彩,但却都是个人秀,或者说是支线剧情。

而这一战的细节,其实也有很多耐人寻味之处,红尘君看到不少朋友对这一战颇为质疑。

比如有些人说晁盖他们根本是多此一举,直接正面硬干就是了;也有人说杨志愚蠢,为啥非要天热的大中午出行;还有人说吴用是个“废物点心”,这计策根本就是破绽百出云云。

真的是这样吗?

非也,下面红尘君就来仔细的分析这一战的细节,看完想必大家就明白了。

首先,杨志的选择是正确的

青面兽杨志,宋初名将杨业(杨令公)的子孙,由于时运不济,本来只是运送花石纲的轻松工作,但却被大风吹翻了船而被罢官。

这里红尘君介绍一下,所谓的“花石”指的是宋徽宗喜欢的一些刻有花纹的石头花木,结果他还为此特意在江南搞了个奉送局,专门为他收集这些个破玩意儿,害的两浙百姓苦不堪言,直接导致了方腊起义。

当时运送这些劳什子石头木头主要走水路,而十船又称为一“纲”这就是花石纲的由来,为了宋徽宗这点小小爱好,不知道多少百姓被逼的家破人亡。

后来杨志受了大名府梁中书的大力抬举,这才接了护送“生辰纲”这个烫手山芋。

而这条路其实非常难走,杨志动手前就已经和梁中书说明了——

此去东京,又无水路,都是旱路。经过的是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冈、白沙坞、野云渡、赤松林,这几处都是强人出没的去处。

所以他拒绝了梁中书安排十辆大车招摇过市的方式,而是让十个壮健的厢禁军,装做脚夫挑着,悄无声息的假装货商送到东京去。

至于为什么后面非要大热天赶路,导致口渴喝酒中了计呢?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当时“人家渐少,行路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也就白天路上人可能还多些,盗贼们有些忌惮,早晚走路倒是凉快了,但岂不是羊入虎口?

这个和过景阳冈一个道理,只有白天一群人凑一起才敢过冈,早晚单独过去的都成了老虎的点心了——除了武松这种怪物。

所以,杨志的这个安排可以说是非常合理老道,算计得当,不愧是杨家子弟

可能又有人冷笑了,杨志这么精细,为啥消息还走漏了呢?

其实这个和杨志并无关系,第一,梁中书送生辰纲的事情在杨志还没来的时候就早已经宣扬的沸沸扬扬了;第二,那时候的官匪勾结,许多中低层的官兵本身就是盗匪内线,又如何能隐瞒得住?

双方的实力对比

我们肯定了杨志的安排没有问题之后,再来分析一下这一战的实力对比,看看晁盖他们“智取”是否多此一举。

杨志一方:

青面兽杨志,十一个壮健的厢禁军,谢总管和两个虞候,一共十五人

晁盖一方:

晁盖,刘唐,三阮,公孙胜,吴用,白胜,一共七人。

在具体进行对比之前,红尘君必须要先说明两件事情:

公孙胜之类的法师不能算,那只是施老爷子在特殊环境下的特殊处理,否则公孙道爷一个人就能灭了五虎大将联手,更不用说杨志了。

而且那法术要是真的那么神的话——比如公孙胜的师父罗真人号称有一千多名“黄巾力士”,都是飞来飞去以一当千的神兵,只要随便派出几十个就把辽国金国西夏给灭了,还用得着承受后面的“靖康之耻”?

不要小看这些军汉,尤其是这十一个都是大名府几千军队里面挑选出来的,估计都是小头目之类的精英,而且年轻力壮,战斗力不容小觑。

看惯《水浒》打打杀杀的朋友们总有一种误解,认为只要是个头领就可以以一当十甚至当百,其实是大错特错,这个这个最起码也要从差不多马麟以上的武将才能做到,像是萧让金大坚等说他们精通武艺不过是施老爷子一句客气话罢了,这习惯拿笔的人拿刀怎么可能一样精熟

大家只要把那十一名军汉想象成平常见过的武警部队里面的精英壮汉好了(比如上图),绝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应付的,什么一个娇滴滴的女人一招过去对面就死伤一片——那都是玄幻剧意淫的罢了,真实战斗哪有这么简单?

这两点规则大家如果能够接受的话,那就请继续看下去,否则请直接退出就行了,毕竟红尘君这里是客观技术分析,不是主观胡吹乱编。

模拟战力分析

接下来,我们对双方战斗进行模拟分析。

杨志,位列八骠骑第三,但若只论武艺的话他才是八骠骑第一,甚至一点都不虚五虎大将,而且比起秦明关胜等纯粹的重骑兵,他马战步战都很擅长,并无明显短板。

杨志和这二位都交过手

他曾经和五虎的林冲和两大步战天王之一的鲁智深都大战过四五十个回合,不分胜败——所以实力就算比这两位顶尖高手差,那也是微乎其微。

而晁盖这边,其实步战的话只有晁盖和赤发鬼刘唐算一流好手,两个人联手勉强可以挡住杨志,但也只是“勉强”而已,时间久了还是抵不住

然后大名府十一名军汉结成阵势——这是军队的基本训练,来应战三阮和公孙胜。

至于那边的谢总管等三人,和这边的吴用白胜,其实都是妥妥的战五渣,上去都是添乱的,我们就直接无视了

三阮都是出色的水军头领,但是在陆地上要大打折扣,不要说什么马步水都精通,整部《水浒》都没与这样的人,能够精通两门就很不错了,“棍棒天下第一”的卢俊义到了水里也和呆子差不多。

而公孙胜如果抛开法师身份的话,其实战斗力也有限,比三阮都要差上一截。

所以这一场战斗,三阮加公孙胜赢还是能赢的,但要干掉对方结阵的十一个壮汉,自己起码也要一人甚至两人被伤甚至被杀。

而杨志和晁盖刘唐那边的战斗,结果有两种,第一,杨志逃跑,这边肯定没人敢追,否则零零散散的跟过去,肯定被个个击破。

第二,杨志豁出去了,拼死一战,晁盖刘唐起码要有一个陪葬,弄不好三人同归于尽也未可知。

而第一种情况看似无损,但是麻烦多多,万一杨志后面阴魂不散的跟着,晁盖他们赶又赶不走,挑着货物跑又跑不快,情况就会非常尴尬——而且跑的慢体力差的如吴用白胜,很可能会被杨志追上干掉。

红尘君说

经过我们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这一战晁盖他们一方七人还是占据一些优势的,但绝达不到无损碾压的程度,如果正面硬干的话,大概率伤亡过半的险胜,小概率杨志跑了,双方都无比尴尬的局面。

这显然是得不偿失的,而且浪费了吴用这个双方在智谋方面的最大强点,因此吴用的智取生辰纲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是也没必要因此就说杨志的坏话——杨提辖已经做到能做到的极致了,第一,对方在暗他在明;第二,队里还有谢总管和两个虞候这种“猪队友”的连累,所以真的非他之过,换谁来也得中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