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点,别客气,随便吃。”老人摘着椪柑,还时不时热情地照顾我们。

这是昨天和几个同事一起到田心村梽木山彭湘和家的果园里摘椪柑的情形。

长阳资丘椪柑(中沙梽木山上的椪柑红了)(1)

今年老人家种植的五六千斤椪柑喜获丰收。忙碌的身影,朴实的回答,憨厚的笑容,这也许就是大山深处每一位老人家、每一个劳动人民特有的写照。

田心村梽木山是中沙镇几座大山之一,背靠公略村,沿着盘山公路上去有三个组,2013年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支两委带领勤劳奋进团结的村民共同修建了盘山水泥路,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彭湘和七十多岁,本是安享晚年,从心所欲的年纪,谁都不会想到他生活极其的不容易,有两个女儿是软骨症,还有个女儿有精神类疾病,以前靠他一个人承包点小基建,日子过得捉襟见肘。现在年老不便,七十多了还帮衬着照顾女儿、外孙女儿,这两年被纳入了精准扶贫户的数据库。

人们常说:“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彭老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不甘于现状,靠着自己的努力,承包荒田种植椪柑、橘子等水果类作物,现在经过多年的用心经营,喜获丰收,我们在感叹其勤劳的同时,也感叹着他老人家的艰辛。

长阳资丘椪柑(中沙梽木山上的椪柑红了)(2)

彭老桔园的椪柑莫名地掉了很多,他比较痛心。一是家里劳力少,没时间打理,二是,从来没打过农药,三是种植技术有限。我建议其找梅龙水库种植果树的何水生去切磋切磋,可能会对其技术有所启迪。我也答应着哪天有机会让他们一起聊一聊。当然彭老最担心的是天气,如果天气连日阴雨也影响现有挂果的采摘,只希望有想要买椪柑的可以去田心村桎木山上体验体验采摘的乐趣。

同行来的小朋友们可不管大人的烦恼。他们最是天真无邪。有的在桔园里任意穿梭躲猫猫;有的席地而坐,沐着阳光惬意采摘;小婴儿力气小,抱着枝头的椪柑不舍得丢,一上一下地荡秋千,初时觉得有趣,接着就为摘不掉而大叫;看到一桶一桶的大椪柑,又提又抓,很是贪心。

长阳资丘椪柑(中沙梽木山上的椪柑红了)(3)

长阳资丘椪柑(中沙梽木山上的椪柑红了)(4)

长阳资丘椪柑(中沙梽木山上的椪柑红了)(5)

长阳资丘椪柑(中沙梽木山上的椪柑红了)(6)

长阳资丘椪柑(中沙梽木山上的椪柑红了)(7)

长阳资丘椪柑(中沙梽木山上的椪柑红了)(8)

长阳资丘椪柑(中沙梽木山上的椪柑红了)(9)

山坡上、沟渠旁、小路边,这儿一簇那里一片,全是澎澎湃湃泼泼洒洒招展着的野菊花。和暖的阳光里,飘荡着幽幽的菊花香。

如果,摘一抱,抱回家,插进花瓶里,平淡的日常立马会明艳艳地灿烂起来。

益平摘了一束菊花,一簇簇插进他妈妈的头发里。诺诺看见了,也要学样。妻子蹲下来,让益平帮她插花,她帮诺诺插。

长阳资丘椪柑(中沙梽木山上的椪柑红了)(10)

菊花插满头。我们猜想,今夜,连梦都是香香喷喷的菊花味吧。

长阳资丘椪柑(中沙梽木山上的椪柑红了)(11)

两三岁的佳宝艳羡地盯着姐姐花枝招展的头,两手托腮,两颊含笑,甚是神往。喜不自禁之时,忍不住手舞足蹈起来。她忽然转移视线急不可耐又恳切地盯着妻子,一手抓自己的头发,一手靠近来拉妻子的手,妻子当下会意——也帮她插花装扮。小姑娘毕竟是小姑娘,臭美真是天性使然呀。

玩累了,小孩、女眷坐在桔子林的路边,吃着桔子哼着歌,眼光越过金累累的桔子林,望向对面的青山。老人家带着孙女还在摘着。

长阳资丘椪柑(中沙梽木山上的椪柑红了)(12)

不久前,《纽约时报》中文网刊发了一篇文章,题为《为什么说郎朗回归是古典音乐界一大盛事?》。作者称过去一年这位著名钢琴演奏家因左臂受伤而停演“是古典音乐界的重大损失”。郎朗的父亲当年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辞职陪孩子进京学琴,克服生活窘迫、居住条件差等困难,培育了郎朗在艰苦环境中刻苦学习的竞争精神。还有姚明常年坚持勤奋练习、带伤比赛,下巴上被缝过60多针,左脚内连钢板带钢钉28枚。在这些光彩夺目的中国明星背后,有着成千上万像彭湘和这样勤劳的劳动人民。他们其实都是中国奋斗者的缩影。

站在椪柑园的田埂上,下面是一级级依势而上的梯田,一垄垄碧绿的菜畦让人垂涎,扯着嗓门相互应答的乡邻们是那样的和睦,有的在菜地里除草、有的在挖红薯、有的在开荒拓土。

长阳资丘椪柑(中沙梽木山上的椪柑红了)(13)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正是有了这一群艰苦朴素奋斗的农村朋友,才换来了农村旧貌换新颜,种植的多元化,生活品质的精细化,中国发展的基础动力,就存于其中。

作者:阿渡(武文渡) 投稿邮箱:472104148@qq.com

微信名称:夜半思语

微 信 号:ybsy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