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中有过两次大规模的分裂阶段: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而本期主人公冯道就出生在二者中更为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经历了梁、唐、晋、汉、周等几个唐朝藩镇割据政权,而南方十国往往会尊五代为正朔。

冯道生于唐僖宗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卒于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五代时期政治家、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创始人。曾经侍奉五朝、八姓(八个家族)、十一帝,“累朝不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前后为官四十多年,堪称中国官场史上的不倒翁。而对于泉友来说,恐怕要羡慕死他。五代这几个国家出过不少的珍稀美泉,可这些珍稀品,当年冯道估计根本就没当回事儿。

下面在介绍冯道的同时为大家列举一下冯道可能用过的钱,保证让您目瞪口呆……

十大铸造量大的古币(和他经历过的五代铸币)(1)

唐·开元通宝

十大铸造量大的古币(和他经历过的五代铸币)(2)

十大铸造量大的古币(和他经历过的五代铸币)(3)

冯道出生在“为农为儒,不恒其业”的家庭。年轻时品行纯厚,不耻清贫,事亲孝而为学勤,颇有古风。唐末天祐年间,冯道曾任刘守光的参军,因常陈利害而惹怒刘 守光。刘守光失败后,他逃到太原投靠当时在河东任监军使的宦官张承业,当了巡官。后张承业把他推荐给晋王李存勖,被任命为河东节度掌书记。

十大铸造量大的古币(和他经历过的五代铸币)(4)

桀燕·永安一千(罕见)

十大铸造量大的古币(和他经历过的五代铸币)(5)

桀燕·永安一百(2011年 12万)

十大铸造量大的古币(和他经历过的五代铸币)(6)

桀燕·永安五百(国家博物馆藏、无竞买纪录,极罕见)

十大铸造量大的古币(和他经历过的五代铸币)(7)

桀燕·应圣元宝背拾(2011年 中国嘉德 57.5万)

十大铸造量大的古币(和他经历过的五代铸币)(8)

桀燕·顺天元宝背千(2011年 嘉德 115万)

后来李存勖灭后梁,建立后唐(923年),即任命冯道为户部侍郎,充翰林学士。李存勖死后,李嗣源继位(926年),是为后唐明宗,拜冯道为端明殿学士,后又升迁为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也就是相当于宰相的职位。

十大铸造量大的古币(和他经历过的五代铸币)(9)

后唐·天成元宝(稀见 早年评为五十名珍之一)

后唐明宗过世之后,儿子李从厚继位(933年)。四个月后,李嗣源的义子李从珂起兵篡位。虽然说在纷乱的五代中,兵变造反早非奇事,但冯道却在这次事件上,扮演了一个违反中国忠君思想的角色。当他知道李 从珂造反,皇帝逃往石敬瑭的军中,他第一个反应不是前去护驾皇帝,而是带着文武百官迎接新的皇帝,于是李从珂得以顺利登基,是为后唐末帝(934年)。到底有没有“清泰元宝”,恐怕冯道是最清楚的。

有违所料,李从珂并没有重用冯道,而且免去了他的宰相之位,让他到大荔去当节度使,后来又召他回朝,给他当了一个没有实权的司空。不久后,石敬瑭借助契丹的力量起兵造反,夺取了帝位,建立后晋(936年),冯道又恢复了宰相的官职,并且受命出使契丹,以表两国友好。

十大铸造量大的古币(和他经历过的五代铸币)(10)

后晋·天福元宝(官铸较少见,市场价5000元左右)

相对于中原的纷乱,契丹显得兵强马壮,而后晋得以建国,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得到契丹的帮助。后晋必须依附在契丹之下才得以存活,因此冯道的出使成了一个向契丹示好的关键。在他从契丹回来之后,石敬瑭便把枢密使废掉,并入中书省,于是军政大权都集于冯道一人身上。

十大铸造量大的古币(和他经历过的五代铸币)(11)

辽·天朝万顺(甚为罕见)

十大铸造量大的古币(和他经历过的五代铸币)(12)

辽·通行泉货(罕见)

十大铸造量大的古币(和他经历过的五代铸币)(13)

辽·神册通宝(珍罕)

后晋的命运,就像五代中的任何一朝一样都是短暂的。不久之后(946年),契丹国主耶律德光率大军南下,灭了后晋。冯道凭着他圆滑的处事态度,在和耶律德光会面之后,又当上了辽的太师。

十大铸造量大的古币(和他经历过的五代铸币)(14)

辽·天赞通宝(珍罕)

十大铸造量大的古币(和他经历过的五代铸币)(15)

辽·天显通宝(极罕见)

十大铸造量大的古币(和他经历过的五代铸币)(16)

辽·会同通宝(珍罕见)

辽在中原的统治并没有维持太久,由于地区人民的反抗,使得辽于不久后即撤兵北还。趁此契机,昔日石敬瑭的部下刘知远夺权称帝,建立了后汉(947年),而为了拉拢前朝遗老,刘知远封冯道为太师。就像五代常见的模式一样,刘知远的手下郭威后来起兵篡位,建立了后周(951年),同样也封冯道为中书令。954年,冯道以七十三岁高龄过世,后周世宗为其辍朝三日以示哀悼,追封瀛王,谥文懿。

十大铸造量大的古币(和他经历过的五代铸币)(17)

后汉·汉通元宝(此版式稀见)

十大铸造量大的古币(和他经历过的五代铸币)(18)

后周·周元通宝

冯道从政三十余年,经历了五朝(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还有契丹)十一位国君,且做得都是宰辅级官员,可谓位极人臣。历经桀燕皇帝刘守光、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唐明宗李嗣源、后唐闵帝李从厚、后唐末帝李从珂、后晋高祖石敬瑭、后晋出帝石重贵、辽太宗耶律德光、后汉高祖刘知远、后周太祖郭威后、周世宗柴荣等帝王。

古时候讲究忠孝节义,对冯道作出正面评价还在于他对中原百姓的爱护与救助,这里就涉及到人们对于“忠”这个概念的不同理解。

有一位作者蓝知客对于“忠”字的概念提出了拷问:何为忠?是忠于统治者个人?还是忠于这片土地、忠于这里的人民?

骂冯道的人,都是站在皇帝的角度上,皇帝凌驾于法规之外,所有规则只用在别人身上,他们可以为了皇位争得死去活来,做大臣的却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否则就是 不忠不孝。他们所谓的忠,只是对皇帝这个特权阶级的忠,全然不管臣民的死活,这未免是一种奴才思想。

而冯道忠的对象是民,他甘愿背负骂名为老百姓做了很多 实事,这才是真正对得起天地良心的忠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