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剧行当有“三小”之特色,即小生、小旦、小丑。然而,因昆剧吃重的多为生旦戏,丑角的重要性虽不言而喻,但其光芒往往易被掩盖和忽略。在即将到来的元宵佳节,海上梨园特别为新老戏迷准备了一张别致的戏单——2月5日(正月十五),昆剧《昆丑之美—徐栋寅折子戏专场》将以三出昆曲丑行极具代表性的折子戏《西厢记·游殿》《水浒记·活捉》《儿孙福·势僧》以及脍炙人口的林冲《夜奔》片段、十番锣鼓《碧桃花》让观众重新认识和发掘“昆丑”的魅力和韵味。

(昆丑不丑跟着徐栋寅)(1)

图说:徐栋寅演出照 受访人供图 (下同)

读懂丑才能看见美


  徐栋寅是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振”字辈演员,师承昆丑表演艺术家王世瑶、林继凡、张铭荣、朱文元。

  问起如何与昆丑结缘?他坦承,工丑行并非是最初的梦想。8岁主持少儿栏目《金色童年》,9岁踏足影视圈,先后出演过电视剧《东吴巨富沈万三》《新乱世佳人》,还凭借少儿电影《梦幻懒人国》获得全国少儿电影飞天二等奖……徐栋寅是如假包换的童星,自小颜值不俗的他,考戏校是受了当鼓师的父亲和唱越剧的母亲影响,然而,他对舞台的幻想是俊俏小生、翩翩公子。

  在分行当前夕,林继凡偶然间看到了他的表演,觉得他特别擅长演绎人物,有着绝佳的昆丑天赋,便力邀他入丑行,想好生栽培,没想到徐栋寅却有些不情不愿:“谁不爱美呢?那时候年纪小,加上对自己长相天赋都挺自信的,就不愿意扮小花脸,怕入了丑行从此就有了局限。”但在逐渐了解昆丑后,徐栋寅发觉了这一行所面临的挑战和与众不同的美。

(昆丑不丑跟着徐栋寅)(2)

图说:徐栋寅

诙谐背后人生百态


  戏曲分“生、旦、净、末、丑”,别看丑行排末位,却有“无丑不成戏,丑是戏中胆”的说法。排在“三小”最末的丑行,所要掌握的技能却是所有行当的总和。扮《风筝误》里的丑小姐,要解锁旦角的身段,又要适度地扭捏作态,让人捧腹又不讨嫌;演《水浒记·活捉》里的张文远,要展露其好色的本性,却又不能流于表面,要将色心小心包裹在貌似儒雅的举手投足之间。

  诚如林继凡反反复复和徐栋寅强调的:“昆丑展现的是昆曲的诙谐之美,小人物的背后是人生百态。”如何将丑角演出清雅隽永之感,徐栋寅悟了整整20年:“昆曲的雅致是渗透到各个行当的,风流而不显龌龊、诙谐又不落俗套才是昆丑的正确打开方式。”

(昆丑不丑跟着徐栋寅)(3)

图说:徐栋寅(右)演出照

千丑千面渐入渐出


  为此次专场,徐栋寅特别准备了昆曲丑行代表性剧目,其中《西厢记·游殿》《水浒记·活捉》是昆丑“油葫芦”中最有代表性的两出,极为考验演员的口白和做工。《游殿》里的和尚法聪善良聪慧、富同理心,他善用智谋、妙语连珠;《活捉》中的张文远却是介于生行和丑行之间的副丑,需唱念身形俱佳,被视作检验昆丑全方位能力的“综合卷”。

  此外,《儿孙福·势僧》一出也很是难得。这出堪称昆曲发展史活化石的戏里,“黄莺儿”这支曲牌的唱词有58个字,被分成了三次来演唱。三次开唱,前后穿插了近1500字的扬州白,鲜明地反映出昆曲的丑行“念”重于“唱”的特点。

  这一专场都是丑角,却要丑得千人千面,将善与恶、智与愚、人性的光芒和弱点通过人物淋漓尽致地展现。演出前,徐栋寅特别给恩师林继凡做了汇报演练,老师着重提点了一个字“透”:“聪慧、机敏、狡黠、贪婪,哪怕是好色都不能生硬地演出来,而是要藏而不露地透出来,就像是水墨画渐入渐出的效果,不刻意、不突兀,让观众从细节中感受人物的真实。”(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