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高士-徐孺子,这是一个所有名誉、清称俱全的农民,更是一个被庙祭千年的农民。
《滕王阁序》中有一句“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写的正是他,在之前陈太丘的故事中也提到过这位名士、我们从几个方面讲讲徐孺子的故事:
一、少时雄辩:徐稚九岁时,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中什么东西都没有,该当极其明亮吧?”徐稚说:“不是这样的。譬如人的眼睛中有瞳仁,没有这,眼睛必定不明亮。”
二、自给自足:徐孺子家境贫穷,亲自耕作、种植庄稼,不是自己劳动的果实不吃。汉时使用铜镜。徐孺子会磨镜技术。他利用假期外出为人磨镜,挣点钱来补足生活和办学费用,并请教各地磨镜名师,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如今看来,徐孺子也算是一位“赤脚教师”了。学生们也深受他的影响。读书堂周围都是竹子。读书之余,徐孺子带着学生,砍竹子,削枝叶,破篾片,编鸡笼,拿到集市上去卖,其收入代替学费。很多穷人的孩子,格外勤快,挣的钱更多,几乎用不着从家里拿钱了。他们还用竹子引来泉水,做饭洗衣,减少挑水之劳。而对于别人的馈赠,徐孺子也从不接受、豫章太守陈蕃极为敬重徐稚之人品,曾多次赠粮给徐孺子,徐认为“非自力而不食”,于是全部转送给贫苦人家。
三、“邀官不肯出门,奔丧不远千里。”、徐孺子是一个虚心好学之人,他曾拜黄琼为师。黄琼住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徐孺子慕名前往,拜黄琼为师,跟黄琼学习儒家经典,师生二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然而,两人之间的关系在外人看来却是相当疏远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数年之后,黄琼步入政坛,当了大官,徐孺子便主动断绝了与黄琼的交往。黄琼是一个十分爱惜人才的学者,而且对徐孺子的感情特别深厚,就有心提携徐孺子,三番两次致信邀他出仕为官,但黄琼的这一番好意,都被徐孺子断然拒绝了。过了数年,黄琼去世了,徐孺子得到消息后,竟然失声痛哭,而且背着干粮从南昌徒步数日,赶到江夏,到黄琼的灵前哭祭,以此来表达对老师的深切怀念。
许多人都不理解徐孺子对黄琼前后不一的态度:当黄琼出仕为官之后,徐孺子主动断绝了与他的来往;可当黄琼去世后,他却亲往吊唁,伤心不已。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徐孺子的做法一点都不矛盾,因为这正是他的真性情所在。他不是一个趋炎附势之人,且东汉晚期,宦官势力猖獗,许多人都选择不仕,徐孺子坚守内心的独立,保持清白做人的本色。但在内心深处,他对黄琼的感情很深,始终没有忘记黄琼是自己的老师,对自己有知遇之恩,所以,一听到黄琼去世的消息,便不远千里前去哭祭,让深切的怀念化成了眼泪。哭完之后也不与黄家众人通上名姓,便自行离去。一时众人议论纷纷,不知其何许人。
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