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5日,人类在距离地球638光年以外的地方发现了一颗超级地球——开普勒22b。开普勒22b是人类已知的第一个在类太阳恒星的宜居带轨道上运行的行星,其表面之上很可能存在液态水。

超级地球被确认存在是地球的14倍(距离地球638光年的超级地球开普勒22b)(1)

开普勒22b

开普勒22b大小约是地球的240%,质量约为52.8 M⊕,直径约为30000 km(地球的直径为12742km),表面温度约为295 K。开普勒22b围绕着一颗名为开普勒22的恒星运转,开普勒22是一颗G型恒星,它的质量比太阳小3%,体积比太阳小2%,表面温度为5245°C,而太阳的表面温度为5505°C。开普勒22b距离开普勒22的距离要比地球距离太阳少15%,但是开普勒22所发射出的光辐射比太阳少25%。

超级地球被确认存在是地球的14倍(距离地球638光年的超级地球开普勒22b)(2)

开普勒22恒星系和太阳系

那638光年的遥远距离人类是怎么发现开普勒22b的存在呢?要知道,就算是强大如哈勃望远镜,看6000000000km以外的冥王星都十分困难,要看到638光年以外的天体是难以想象的。发现开普勒22非常容易,因为它是一颗恒星,能发出光和热,但是开普勒22b就不同了,它的一颗行星,体积也要远远小于开普勒22,而且它还不能发出光,只能放射来自开普勒22的光,它放射的恒星光本就微弱,再加上我们是在638光年以外观测它,所以想要通过光看到开普勒22b是根本不可能的。

想要知道人类是怎么发现开普勒22b的,就要从开普勒22b的发现者——开普勒太空望远镜说起。

超级地球被确认存在是地球的14倍(距离地球638光年的超级地球开普勒22b)(3)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设计来发现环绕着其他恒星之类地行星的太空望远镜,重达1039kg,主镜直径为140cm。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3月6日22时49分57秒465毫秒,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17-B发射台发射升空,这是是美国宇航局发射的首颗探测类地行星的探测器。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至少3年半的任务期内,它将对天鹅座和天琴座中大约100000个恒星系统展开观测,以寻找类地行星和生命存在的迹象。

以下为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任务目的:

1、测定在多样性光谱型恒星适宜居住区域内部或周围的陆地行星和大型行星数量;

2、测定不同体积大小行星的分布,以及行星的半长轴;

3、评估多恒星体系中行星的数量和行星的轨道分布状况;

4、测定短周期巨行星的密度、质量、体积大小、反照率、半长轴;

5、使用互补技术,测量每个光度角度识别发现的行星系统中额外的行星数量;

6、探测具有行星系统的恒星的性质特征。

超级地球被确认存在是地球的14倍(距离地球638光年的超级地球开普勒22b)(4)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

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之上拥有以下仪器:

1、太空分光计:95cm孔径;

2、主镜:直径140cm,85%的中空结构;

3、CCD探测镜:9500万像素(42个2200x1024象素的电子耦合器);

4、带通:峰值半高宽为430~890毫微米;

5、动态探测范围:9~16个星等(magnitude stars);

6、优质制导传感器:4个电子耦合器(CCDs)定位在科学焦点平面上;

7、科学数据存储时间:大于60天;

8、上行X波段:7.8125 bps -2kbps;

9、下行X波段:10 bps-16kbps;

10、下行Ka波段:最大值为4.33125 Mbps;

11、除一次性装置之外,所有机械装置表面都有覆盖层,主镜有三个聚焦装置;

12、飞行组件和装配仪器的质量:1071kg(预计最大值);

13、飞行组件和装配仪器的功率:771瓦(预计最大值)。

超级地球被确认存在是地球的14倍(距离地球638光年的超级地球开普勒22b)(5)

观测太阳系外行星的方法之一——凌日法

2009年5月12日,开普勒太空望远镜观测到第一次观测到开普勒22b凌星现象。这里的凌星现象跟你在地球之上看到的水星凌日、金星凌日的天文现象是一个道理。科学家们利用凌星现象就可以观测到距离地球很远的行星,这种观测太阳系外行星的办法被称为——凌日法。

凌日法是对太阳系外行星的侦测方法之一。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如果一颗行星从母恒星盘面的前方横越时,将可以观察到恒星的视觉亮度会略微下降一些,这颗恒星变暗的程度取决于行星相对于恒星的大小。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就是使用凌日法,对长时间里对超过十万颗恒星进行监视,扫描并记录每一颗恒星在不同位置的亮度变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正是在分析这些光变曲线后,才得出开普勒天体的数据。

超级地球被确认存在是地球的14倍(距离地球638光年的超级地球开普勒22b)(6)

水星凌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