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期末冲刺卷 日积月累与背诵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

一、读一读,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有关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孟頫是“楷书四大家”之一。

B.明代楷书书法家首推赵孟,《三门记》是其代表作之一。

C.赵孟的楷书整体上显得秀丽柔美,稳健大方。

D.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下列对所学古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任尔东西南北风”中“任”字写出了竹子姿态之豪迈。

B.《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一首题画诗。

C.《马诗》的前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本单元的三首古诗都是咏物诗,三位诗人都借咏物来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

3.下列诗句中,与我国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关于本册课本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老师领进门》中的田老师寓教于乐,让人佩服。

B.书信的结尾处要有祝福语,署名和日期要写在右下的位置。

C.在制作成长纪念册时,可以采用“编年体”或“栏目式”来给收集的资料分类。

D.《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是华罗庚写给小学毕业生的一封信。

5.下列谚语中,与“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所蕴含的道理相似的一项是( )

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B.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C.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D.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6.下列诗句中,没有表达时间匆匆流逝的一项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C.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D.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

7.下列各组的内容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变成小人儿——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B.掉进兔子洞——贝琪——《汤姆·索亚历险记》

C.营救“星期五”——鲁滨逊——《鲁滨逊漂流记》

D.眼泪变成眼泪池——爱丽丝——《爱丽丝漫游奇境》

8.依次填入下列诗句中的山名,正确的一项是( )

(1)日暮______远,天寒白屋贫。

(2)不识______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京口瓜洲一水间,______只隔数重山。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______。

A.苍山 庐山 钟山 阴山 B.钟山 庐山 苍山 阴山

C.苍山 钟山 庐山 阴山 D.苍山 阴山 钟山 庐山

9.关于《采薇》这首诗,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点明出征时是春天。“依依”写出柳丝随风摇曳之状。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霏霏”形容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C.“今我来思”一句中的“思”是“思念”的意思。

D.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到战士们戍边时的艰苦,感受到归乡的战士内心的凄怆。

10.关于阅读名著的方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名著时,先大致了解它的写作背景,能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

B.我们要特别留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从中体会人物的性格。

C.有些名著不像流行读物那样通俗易懂,我们遇到阅读有困难的句段或章节,可以略去不读。

D.读名著时,我们可以对书中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评价的角度不要太单一。

二、根据积累填空。

1.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

3.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

4.咬定青山不放松,_________________。

5.听君一席话,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

7.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____?门前流水尚能西!

9.小学即将毕业,在离开母校之前,我想用杜甫《春夜喜雨》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感谢老师用他们那无私的爱默默教育我们,使我们成长。

三、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夏日夜晚,望着夜空中明亮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我不禁想起诗句“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_____”;月圆之夜,诗人王建不由得感慨“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在寒食节,诗人韩翃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派承平气象。(4分)

2.古人告诫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趁着年少好好努力,切勿荒废时光。(2分)

3.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作家_______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用他的“京味儿”语言,描绘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其中详写了腊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天。(5分)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____________。”这段话出自《__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于1944年9月8日在__________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2.元元犯了错误,但她听不进别人的批评,我会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告她;古人认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若“常将有日思无日,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在劝诫我们及时孝敬、陪伴父母。

3.诗可写景,李贺《马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领略了边塞风光;诗可言志,于谦在《石灰吟》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自己持身清白、坚贞不屈的心性。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学弈》中写其中一个人学习时专心致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另一个人学习时三心二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原文)

2.《两小儿辩日》中第一个小孩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证明自己观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原文)

3.“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这句话可以用《周易》中的“穷则变,________,__________”来解读;中国的先人们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苟利于民,不必法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我们的改革正在进行中,不能停止,要“苟日新,__________,又日新”。

4.我的书法是爸爸教的,爸爸看到我写的字比他的好看,不禁引用《荀子》中的语句赞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根据语境,按要求填空。

1.漫步在熟悉的校园,回想六年的小学生活,你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校园的景色真美啊!请写出两个形容环境优美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教室里,大家曾经一起认真听讲,认真写作业。请写出两个形容认真学习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联欢会上,同学们展示了各自的特长:有的弹琴,有的歌唱,有的朗诵,有的跳舞……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歇后语)(2分)

、按要求完成诗词句的练习。

①行道迟迟,____________。

②野径云俱黑,_______________。

③君看一叶舟,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千万和春住。

⑤山下兰芽短浸溪,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因风飞过蔷薇。

1.把上面的诗词句补充完整。(6分)

2.读上面的诗词句,按要求填空。(10分)

(1)第①句选自课文《____________》,它出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______》。

(2)第⑤句出自______(填人名)的《_________》,这是一首词,其中“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简要记述了这首词的____________。词人在蕲水清泉寺看到一种与平常不同的现象,即____________,于是大发感慨。

(3)第⑥句出自______(填人名)的《_________》,在词中,作者到处追寻春的踪迹,词的上阕追问的对象是______,下阕追问的对象是______。

八、照样子,根据诗句猜事物。

例: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风)

1.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 )

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 )

3.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

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

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

九、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送元二使安西》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都抒发了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

2.浣溪沙、卜算子、清平乐都是词牌名。 ( )

3.“春归何处”和“春无踪迹谁知”都是反问句。 ( )

4.“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景中寓理,由“一枝红杏”联想到“春色满园”,告诉我们:一切新生的美好事物必能冲破束缚,蓬勃发展。( )

5.《江上渔者》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仲淹,他是伟大的政治家,曾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

十、根据你对诗词的理解填空。

1.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则被称为“______”。同样写春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出了春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夜喜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春雨的轻盈。

2.《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写了既送_________,又送_________,表达了词人对______的留恋,对______的深情。

3.《浣溪沙》是词人苏轼贬居黄州之时所作。词中“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词人在逆境中乐观旷达的心态。

十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三顾茅庐

经军师徐庶和隐士司马徽的力荐,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 访问)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光复汉室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重视 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理,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岗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岗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他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关羽、张飞在外面站了很久,不见动静。张飞进门见刘备仍然毕恭毕敬地站在那儿,便十分气愤地说:“这先生也太(傲慢 骄躁)了,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再三劝说,才把张飞劝住。刘备仍叫他俩在门外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趋势 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后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全心全意辅佐刘备,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有删改)

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刘备具有的品质是(    )。(多选)

A. 善用人才    B. 忍辱负重   

C. 礼贤下士    D. 求贤若渴

结合《三国演义》,举例说说诸葛亮帮助刘备做了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BBCDA ABACC

二、1.白雨跳珠乱入船 2.九曲黄河万里沙 3.不知秋思落谁家

4.立根原在破岩中 5.胜读十年书 6.少壮不努力

7.西出阳关无故人 8.谁道人生无再少

9.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三、1.脉脉不得语 不知秋思落谁家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老舍 腊月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元宵节

四、1.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人民利益 鸿毛还轻 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

张思德

  1. 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莫把无时当有时 子欲养而亲不待

3.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五、1.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2.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变则通 通则久 苟周于事 不必循旧 日日新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六、1.花红柳绿 鸟语花香 2.全神贯注 专心致志 3.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七、1.①载渴载饥 ②江船火独明 ③出没风波里 ④若到江南赶上春 ⑤松间沙路净无泥 ⑥百啭无人能解 2.(1)采薇(节选) 诗经 (2)苏轼 浣溪沙 写作背景 溪水西流 (3)黄庭坚 清平乐 人 黄鹂

八、1.蜜蜂 2.墨梅 3.石灰 4.瀑布 5.柳树

九、1.√ 2.√ 3. × 4.√ 5.×

十、1.诗圣 滋润、顺滑、细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春归去 友归去 春天

朋友 3.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乐观旷达

十一、1.    

2. ACD

3. 示例:(1)诸葛亮帮助刘备打败刘璋,夺得西川,击退曹操,夺得东川。

(2)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建立了蜀汉政权,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

六年级下册期末冲刺卷数学(word版六年级下册期末冲刺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