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临床表现思维导图(全国科普日原创科普帖)(1)

2020年2月,《柳叶刀》公布的《1990-2017年全球、区域和国家慢性肾脏病负担: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系统分析》显示:截止到2017年,全球慢性肾脏病患者人数达6.975亿,其中中国肾病人数达1.323亿(肾病发病率9.5%)。

我国目前慢性肾脏病的现状可以用“三高一低”来概括。“三高”是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医疗消费,“一低”则是指公众的认知低。 这其中,尤其是成年人慢性肾病的发病率较高,可防治水平偏低,特别是慢性肾衰竭的透析率只有美国的1/4。因此,普及慢性肾脏病,特别是肾衰竭的防治与护理知识,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尤为重要。

什么是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简称肾衰,是常见的临床综合症。它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基础上,缓慢地出现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最终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症。

病因与发病机制

慢性肾衰临床表现思维导图(全国科普日原创科普帖)(2)

临床表现

慢性肾衰临床表现思维导图(全国科普日原创科普帖)(3)

慢性肾衰临床表现思维导图(全国科普日原创科普帖)(4)

慢性肾衰临床表现思维导图(全国科普日原创科普帖)(5)

慢性肾衰临床表现思维导图(全国科普日原创科普帖)(6)

慢性肾衰的治疗

慢性肾衰临床表现思维导图(全国科普日原创科普帖)(7)

慢性肾衰临床表现思维导图(全国科普日原创科普帖)(8)

慢性肾衰临床表现思维导图(全国科普日原创科普帖)(9)

慢性肾衰临床表现思维导图(全国科普日原创科普帖)(10)

慢性肾衰临床表现思维导图(全国科普日原创科普帖)(11)

慢性肾衰临床表现思维导图(全国科普日原创科普帖)(12)

慢性肾衰的评估护理

慢性肾衰临床表现思维导图(全国科普日原创科普帖)(13)

慢性肾衰临床表现思维导图(全国科普日原创科普帖)(14)

身体评估

慢性肾衰竭病人的体征通常为全身性的,应认真做好全身各系统的体检,包括病人精神意识状态,有无兴奋、淡漠、嗜睡等精神症状;生命体征;有无贫血面容,皮肤有无出血点、瘀斑、尿素霜沉积;有无水肿及其部位、程度特点,有无出现胸腔、心包积液与腹水症;有无心率增快、肺底部湿啰音、颈静脉怒张、肝大等心力衰竭征象;有无血压下降、脉压差变小、末梢循环不良、颈静脉压力增高等心脏压塞征;神经反射有无异常;肾区有无叩击痛等。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了解病人的血、尿常规检查结果,有无红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浓度降低;血尿素氮及血肌酐升高的程度;肾小管功能有无异常;血清电解质和二氧化碳结合力的变化。肾影像学检查的结果

护理措施

慢性肾衰临床表现思维导图(全国科普日原创科普帖)(15)

慢性肾衰临床表现思维导图(全国科普日原创科普帖)(16)

慢性肾衰临床表现思维导图(全国科普日原创科普帖)(17)

慢性肾衰临床表现思维导图(全国科普日原创科普帖)(18)

慢性肾衰临床表现思维导图(全国科普日原创科普帖)(19)

慢性肾衰临床表现思维导图(全国科普日原创科普帖)(20)

主要护理问题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减退、消化吸收功能紊乱、长期限制蛋白质摄入等因素有关。

潜在并发症: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上消化道出血、心衰、肾性骨病、尿毒症肺炎等。

皮肤完整性受损危险:慢性肾衰竭晚期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受压,引起神经营养紊乱及血循环障碍,局部软组织持续缺血,营养不良,易发生褥疮。应经常改变患者的体位,一般每隔2~3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

活动无耐力:与并发高血压、心力衰竭、贫血、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因素有关。

感染的危险:与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血细胞功能异常、透析等有关

受伤危险:与钙、磷代谢紊乱、肾性骨病等有关。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准确记录每天的尿量和体重。

(2)掌握自我监测血压方法,每天定时测量,确保用药期间血压控制目标为:尿蛋白>1.0g/d时,血压<125/75mmHg;尿蛋白<1.0g/d时,血压<130/80mmHg。

(3)监测体温变化。

(4)定期复查血常规、肾功、血清电解质等。

(5)如出现体重迅速增加超过2Kg、水肿、血压显著增高、气促加剧或呼吸困难、发热、乏力或虚弱感加重、嗜睡或意识障碍时需及时就诊。

慢性肾衰临床表现思维导图(全国科普日原创科普帖)(21)

魏娟娟,渭南市中心医院肾病中医科护士,本科学历,护师。参加渭南市中心医院第一届护理品管圈竞赛、国际护士节护理知识竞赛等活动获奖,荣获渭南市中心医院最美夜班护士、医德医风等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