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七月初,礼部官员向二次登基的明英宗朱祁镇提出一个问题:眼看着七月十五中元节将近,郕戾王的墓园要不要祭祀?

所谓的郕戾王就是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在半年前还是今上皇帝。只是因为哥哥从南宫发动政变之后,才被降封为郕王。最后不明不白死在皇宫西内之中,还得了一个“戾的恶谥。明英宗沉吟许久,才表示依例祭祀。过后又加了一句,怀献世子也一并祭祀。

癸亥,礼部奏:“中元节祭祀在迩,郕戾王坟墓或依越靖王例祭祀,或免祭,未敢定夺。”上曰:“郕戾王及怀献世子俱依例祭之。”—《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八十》

明孝宗在明朝的地位(怀献皇太子朱见济)(1)

朱祁钰景泰陵功德碑

这位怀献世子,原本应该是怀献太子,他若没有早夭,整个明朝的历史进程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至少明英宗绝没有机会复辟,土木堡之变后再造大明的于谦也不会含冤而死。

明宣宗长孙

由于朱祁钰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最终落败,史书中对于其子朱见济的年龄描述也充满了各种矛盾。今天笔者结合各种史料,试着确定一定这位怀献太子的出生时间。我们先来看一下《明史》的记录:

景泰三年,妃杭氏生子见济,景帝欲立为太子而废宪宗。—《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

这里略作解释,《明史》中的《列传第一》,实质就是后妃传。也就是说,这里朱见济的出生时间,是记录在朱祁钰正妃汪氏的传记之下。似乎时间非常明确,就是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然而《明史》最惯于自相矛盾,在朱见济的本传之中,他的出生时间又似乎是在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变前。

景皇帝一子,怀献太子见济,母杭妃。始为郕王世子。英宗北狩,皇太后命立宪宗为皇太子,而以郕王监国。及郕王即位,心欲以见济代太子,而难于发。皇后汪氏又力以为不可,迟回久之。—《明史卷一百十九·列传第七》

明孝宗在明朝的地位(怀献皇太子朱见济)(2)

朱祁钰、朱见济父子剧照

我们来捋一捋人物关系。明宣宗朱瞻基只有两个儿子,长子皇太子朱祁镇在他驾崩后继位登基。次子朱祁钰原封郕王,因兄长朱祁镇在土木堡被瓦剌人俘虏,这才被群臣推为皇帝,并改正统年号为景泰。一个简单的逻辑,如果朱见济做过郕王世子,那他就绝不可能出生于景泰三年。

既然《明史》前后矛盾,行文至此,我们似乎失去了方向。但是朱见济确实取代英宗长子朱见深成为过皇太子,在当时大赦天下的诏书中透露出一个信息:朱见济的年龄要大于朱见深。

皇亲、公、侯、驸马、伯及在廷文武群臣乃合辞上请。以为天佑下民作之君,实遗安于四海。父有天下传之子,斯固本于万年。此三代之圣谟,诚百王之懿范。朕长子序在伦先,宜正东宫,以明继体。—《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十六·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三十四》

“序在伦先”,意思就是朱见济伦序在朱见深之前。朱见深的出生时间是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朱见济如果年龄更大,也符合《明史》中他曾经做过郕王世子的记载。但是正史中的线索至此而断,该如何进一步论证朱见济的出生时间呢?

明孝宗在明朝的地位(怀献皇太子朱见济)(3)

朱祁镇、朱祁钰兄弟剧照

好在明代民间修史的热情非常高,也出现许多高水准的著作,被历代史学家公认为可以作为正史的补充。其中名气最大的一部,自然是由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进士王世贞所著的《弇山堂别集》。

在本书之中,朱见济的出生时间是:“正统十(阙)年七月初二日”。这里王世贞肯定了怀献太子生于正统年间,绝非《明史》所称的景泰三年。然而很可惜,一来原文缺少了准确的年份,比如是正统十一年还是正统十二年,因为这对论证朱见济和朱见深究竟谁的年龄大很重要。二来他对朱见济生日的记述是错误的,因为《实录》中明确记录了皇太子千秋节的时间是“二月二十日”

既然《弇山堂别集》指望不上,当我们把目光转到明神宗万历年间著名史学家何乔远所著的《名山藏》上面之时,不无惊喜地发现其中有关于朱见济年龄的线索。

怀献皇太子见济,景帝长子,母曰杭妃。景帝以郕王居摄,已为真。既三年,怀献八岁矣,意欲立为太子。—《名山藏卷三十五》

明孝宗在明朝的地位(怀献皇太子朱见济)(4)

朱祁钰剧照

何乔远指出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的时候,朱见济的年龄是八岁。那么我们倒推一下,他的出生时间就是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二月二十日,确实比出生于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十一月初二日的英宗长子朱见深年长。换句话说,朱见济就是明宣宗长孙,所以他爹朱祁钰在换太子的时候,才有底气说出那句“朕长子序在伦先”

艰难的易储

朱祁钰身为明宣宗的庶次子,本来年纪一到就该去封国就藩,随后就跟兄长朱祁镇死生不复相见。谁都没有想到土木堡之变后天降大任与斯人,一下子登上了九五之尊的宝座。

在朱祁钰继位之前,他的嫡母孙太后已经册立朱见深为皇太子。换句话说,在太后眼里,这个庶出的儿子不过是一个临时工,将来皇位还是要还到明英宗的子孙手上。但是有句俗话叫做“形势比人强”,当朱祁钰领导北京保卫战胜利之后,他的个人威望已经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再让他甘心当一个临时工,已经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明孝宗在明朝的地位(怀献皇太子朱见济)(5)

北京保卫战剧照

作为一个年富力强且有子嗣的皇帝,朱祁钰绝不能容忍将来由侄子继承大统。“父有天下,必传于子”这句话,时时刻刻在他脑海中回荡。当然要想换太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明英宗毕竟做了十四年的皇帝,在朝中根基深厚。朱祁钰虽然现阶段威信高,毕竟根基尚浅。

到了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朱祁钰自觉羽翼已丰,决意推进易储一事。皇帝先是试探了内阁几位成员的态度,包括陈循、高榖、江渊、王一宁、萧镃和商辂等人。据《明史》的记载,为了堵住大家伙的口,皇帝甚至不惜向大臣行贿。这个事情其实很好理解,朱祁钰此举,就是逼内阁站队。

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先期赐循及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鎡半之。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明史卷一百六十八·列传第五十六》

四月二十一日,皇帝借着广西一个土官请求易储的奏本,召开廷议讨论此事。由于此前的铺垫,包括陈循在内的内阁成员没人出言反对,以礼部尚书胡濙、吏部尚书王直、兵部尚书于谦为首的朝廷重臣也不敢轻易表态。

明孝宗在明朝的地位(怀献皇太子朱见济)(6)

于谦剧照

大家都知道朱祁钰这个皇帝,明显比他哥哥做得好,如果皇太子不是亲儿子,其实并不利于朝局稳定。但是朱祁镇现在毕竟还是太上皇帝,朱见深也是孙太后钦点的皇太子,既代表着正统的身份,又没有过失,就这样把他废黜,谁都不忍心先开这个口。此时司礼监太监兴安表示不同意的可以不签名,这就是红果果的威胁了,谁要是不签名,日后必然逃不掉清算。于是易储之事全票通过。

奏下礼部,尚书胡濙,侍郎萨琦、邹干集文武群臣议。众心知不可,然莫敢发言,迟疑者久之。司礼监太监兴安厉声曰:“此事今不可已。不肯者不用佥名,尚何迟疑之有?”于是无一人敢违者,其议遂定。—《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十五·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三十三》

朱祁钰趁热打铁,立刻公布了一份超大名单的东宫官属:其中硕果仅存的靖难元勋宁阳侯陈懋、北京保卫战立有大功的武清侯石亨、五朝元老礼部尚书胡濙以及吏部尚书王直兼任太子太师。安远侯柳溥、内阁大学士陈循、高榖以及兵部尚书于谦兼任太子太傅。此外朝中重臣几乎人人有份,不是太子太保,就是太子少师、少傅或者少保。其实把东宫班底搞这么庞大,说到底还是朱祁钰有那么一点心虚,所以想把所有人都绑在一条船上而已。

明孝宗在明朝的地位(怀献皇太子朱见济)(7)

北京故宫太和门:明代奉天门

册立皇太子的大典定在五月初二日,未曾想前一天就发生了意外。禁卫森严的大明皇宫之中,竟然闯进来一个手执红木棍子的大汉。此人大步流星直奔奉天门,口中念念有词“先打东方甲乙木”,准备破坏皇太子册封大典时使用的香亭。更为诡异的是人都到了奉天门了,居然是被宫中太监给合力拿下的,拱卫皇宫的禁军居然消失不见。可见对于易储,朝中依然是暗流涌动。

五月初二日,明宣宗长孙、太上皇帝之侄、今上皇帝长子朱见济被册封为皇太子,其生母杭氏进封皇后,原本的皇后汪氏因为反对易储而被废黜。至于原本的太子朱见深,则降封为沂王。

乃于五月初二日册朕长子见济为皇太子,其母杭氏为皇后。大本既正,彝伦亦明。亲亲之义,尤所当取。太上皇帝长子特更封为沂王。次子见清为荣王,见淳为许王。同屏国家,卫安宗社。—《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十六·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三十四》

明孝宗在明朝的地位(怀献皇太子朱见济)(8)

汪氏与朱祁钰剧照

五月初三日,朱祁钰以朱见济的名义大赏在京文武百官和军民耆老,其中最多的一品、二品官员为银四十两,纻丝三表里,最少的阳光普照奖也有布一疋。又因为朱见济年纪尚小,朱祁钰特意规定文武百官朔望日去参拜太子即可,不必每天都去。所谓的朔望日,即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日。

丙申,礼部奏文武百官朝参东宫或每日,或朔望。诏以太子年幼,惟朔望朝。既而又奏朔望日谢恩见辞官员人等亦宜班行礼。从之。—《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十六·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三十四》

六月二十日,吏部稽勋司郎中陈钝和行人司司正李宽、刑部湖广司郎中陈金和行人司行人郭仲南分别前往朝鲜和安南两国颁布册立皇太子的诏书。七月,朱祁钰下旨选府军前卫幼军二千人及围子手三千人,合计五千人,作为随侍朱见济的护卫。

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正月,礼部上皇太子冠礼仪注。按朱祁钰的打算,是打算在朱见济生日之前为他行冠礼,这样就能正式担负起东宫太子的使命。

甲申,礼部上皇太子冠礼仪注。先是,本部奏景泰四年二月二十恭遇皇太子殿下千秋令节,在朝文武群臣及天下诸司上笺称贺。臣等敬惟殿下未冠,宜命钦天监择新春之吉,具仪行冠,至日受贺。命具仪注以闻,至是上之。—《明英宗实录卷二百二十五·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四十三》

明孝宗在明朝的地位(怀献皇太子朱见济)(9)

北京太庙

二月初八日,皇太子朱见济正式行冠礼。朱祁钰派出宁阳侯陈懋去太庙祭告七庙太皇、太后(德祖、懿祖、熙祖、仁祖、太祖、太宗、仁宗)和皇考宣宗章皇帝。礼部尚书胡濙持节掌冠,东阁大学士高榖赞冠,翰林院学士萧镃宣敕戒。当年十月,山西道监察御史张鹏上疏请皇太子出阁读书。

太子者,国之储君,而天下之本。自东宫建立以来,今巳二载。师保庶职靡不备官,而养正开导之教寂尔无闻。夫富贵者侈之阶,安逸者骄之府。皇太子居处安逸富贵之中,不及今使就学问。则他日所以致劳圣虑者,可胜言哉?宜即命出阁,妙简文学侍从之臣日侍讲读。以成圣功,以固国本。—《明英宗实录卷二百三十四·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五十二》

朱祁钰从善如流,且行动迅速,立刻在十一月份为朱见济准备了一个庞大的东宫讲读班底。以胡濙和王直两位老臣领衔,在加上所有的内阁成员“每日更番侍班”,可以看出皇帝对太子期许之深。

结语:可惜天不遂人愿,三天之后的十一月十九日,皇太子朱见济不幸薨逝,年仅9岁,谥曰怀献。怀献太子葬于京西金山,朱祁钰下旨将随侍太子官校九十一人全部转为坟户,为儿子世代守墓。

怀献太子之死究竟有没有蹊跷,已经无从考证。但是因为皇储乏人,景泰帝朱祁钰在此后的几年内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朝中要求复立沂王朱见深为皇太子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甚至在皇帝将为首的礼部仪制司郎中章纶和监察御史钟同打入锦衣卫诏狱都不能平息。

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年底朱祁钰身染恶疾,至次年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病情愈加严重,除了无法亲自履行南郊祭天的礼仪之外,更是连续三天没有视朝。一个没有子嗣的皇帝,就如同没有牙齿的老虎一般,已经没有大臣愿意再继续吊死在朱祁钰这一棵树上。

明孝宗在明朝的地位(怀献皇太子朱见济)(10)

南宫政变画像

面对皇帝病危的局面,朝中文武大臣分成了三派。一派以于谦、胡濙等人为首,要求复立沂王朱见深为皇太子。一派以谨身殿大学士王文为首,主张迎立朱祁钰的堂弟襄世子朱祁镛。最后一派以石亨等人为首,打算从南宫接出太上皇帝复位。至于尚且缠绵病榻的朱祁钰,已经没有人再关心了。

正月十七日凌晨,石亨等人裹挟着明英宗从南宫发动政变,事隔八年又重新登上了皇位。二月初一日,朱祁钰被废去皇帝尊号,仍称郕王。二月初六日,怀献太子朱见济降封为怀献世子。二月十九日,郕王朱祁钰暴卒,年仅30岁,谥曰戾。明英宗下旨以亲王礼,将他的弟弟葬于怀献世子坟园附近。

这一切的一切,若是朱见济在世,还会发生吗?前一个因为夭折而间接影响明朝历史进程的是太祖朱元璋嫡长孙朱雄英,而明宣宗长孙朱见济,则是第二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