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来到襄阳古隆中!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小李。今天小李要带领参观的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古战场一古隆中。 三国故事湖北多,这可不是在吹牛。三国演义120回,其中的75回就发生在我们湖北,而这75回中又有44回发生在襄樊。古隆中是三国时期杰出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青年时代隐居长达10年之久的地方,同时也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三分天下的策源地。接下来请大家跟随我的步伐,来看看诸葛亮隐居那么长时间的地方有什么特别之处,最后小李祝大家玩得开心。

古隆中,又名诸葛庙,它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襄阳以西13公里的西山环拱之中。据《舆地志》记载:“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隆中因此而名之。在隆中的山林中有大量的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留下的遗迹和历代修建的纪念建筑。

古隆中导游(古隆中导游词)(1)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座古朴的石牌坊,这是古隆中的标志性建筑。这座古隆中石牌坊立于清光绪十九年,高约六米,长约十米,为青石开榫组装而成,依外观形式为柱不出头有楼,四柱三牌楼式。“古隆中”牌坊宽三间,中为中间,两旁为次间,四柱脚深埋土中,四周出土处铺地平石,柱前后及旁,以十个纹头砷石支撑。牌坊定盘枋斗口架正昂板,两正昂间置花板,并雕流空花纹,以为装饰。正昂上平铺脊筒檐板,其檐板叉出发戗,戗角作鸽尾形。牌坊脊板两端并饰鱼龙吻,中央置火焰珠。牌坊正面刻有“古隆中”三个大字,背面刻有“三代下一人”五个大字,意思是赞颂诸葛先生是夏、商、周三代以后第一人杰。“古隆中"牌坊次间上、下枋雕双凤朝日、鹿鹤同寿、麒麟送子、赤虎朋寿等浮雕,中间字碑雕刻“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此联出自诸葛亮《诫子书》,意为恬静寡欲,志向才能明确;安宁清静,目标方可远大,苦学积才,明志致远。门柱上雕刻“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作者陈维周,此联选自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 初夏到菱洲也就是现在的四川奉节期间写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五中的诗句。对联在此称颂诸葛亮的文韬武略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指挥调度从容镇定连萧何、曹与之相比都显得逊色。

古隆中导游(古隆中导游词)(2)

我们继续向前沿着上山的石头阶梯拾级而上,第一处景点就是后来修建的隆中书院。隆中书院始建于五代的后晋天福年间,最初叫五灵王学业堂,到了元末,广德寺书院迁到隆中后,与原来的五灵王学业堂合称为隆中书院。隆中书院位于襄阳城西的隆中书院主体,是诸葛亮与襄阳古隆中陈列馆,三国文化的展览馆,馆外悬挂着李先念手书的“诸葛亮纪念馆”牌匾。馆内用沙盘、雕塑以及声光电形式解析了诸葛亮所处的历史背景、三顾茅庐和隆中对策的细节。由华中科技大学制作的动画片在编剧、置景、音乐、配音上都堪称上乘之作,许多游客在这里坐下来,花五六分钟就能完整了解《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襄阳的诸多典故。

古隆中导游(古隆中导游词)(3)

过了隆中书院就来到了诸葛武侯祠。古隆中诸葛武侯祠是祀奉诸葛亮的祠宇,始建于东晋时期,后历经多个朝代,几经废圮。现在的武侯祠是清康熙三十八年荆襄观察史在原址重建,主殿内有诸葛亮及其子孙诸葛瞻、诸葛尚的塑像,诸葛武侯祠内还有-株400余年的桂花树,据说颇有灵气。

隆中武侯祠始建于晋朝,明初的时候,荆南道观察使吴绶对隆中武侯祠进行了一次全面维修。清康熙三十八年,观察史蒋兴芑将武侯祠从三顾堂的东侧移建到东山梁上,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侯祠是四进三院的层台建筑,各殿依山势逐次升高。祠堂正前方的台阶下有一块空地,两旁各有一尊石狮。西侧竖着一块碑,刻着历史学家谭其骧关于诸葛亮躬耕地的论断:“诸葛亮躬耕于南阳郡邓县之隆中,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北周省邓县,此后隆中遂属襄阳”。

古隆中导游(古隆中导游词)(4)

过了武侯祠我们来到三顾堂,三顾堂是古隆中景区中另一处比较有名的景点,据说这里就是当年刘备三顾茅庐的地方。现在我们看到的三顾堂是清康熙年间重修的,距今已有三百年历史。三顾堂门口有一副对联,上面写着“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两表”指的就是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一对”则是指著名的《隆中对》。

三顾堂的旁边有一座六角井,据说这里就是诸葛亮在隆中生活时取水用过的古井,也是古隆中景区保留下来的唯一一处和诸葛亮生活有关的遗迹。六角井因为古井由砖砌六边形的外观而得名。史料记载这口井原来深有五丈,但由于时间久远,井底淤泥沉积,到现在也就只有五米多深。虽然历经一千多年,但这口井至今仍然有井水汨汩涌出,且清澈见底,实在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古隆中导游(古隆中导游词)(5)

诸葛亮27岁那年。刘备三次来到隆中,虚心地向他请教统一全国的大计。 诸葛亮向三顾茅庐的刘备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从战略着眼制定了隆中决策,这就是著名的《草庐对》。虽然只有三百多字,但有对魏、蜀、吴的力量估计,也有统一全国的方针、 措施。他最后还肯定地说,只要按提出的决策行事,“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他的主张说得刘备钦佩备至。在刘备的卑词厚礼相邀之下,诸葛亮感于刘备“帝室之胄,信义著於四海,总览英雄,忠贤若渴”,便跟随了他出了山。从此,他们"感通君臣分,义激鱼水契”。诸葛亮- -刻也没有忘却自己的责任,为实现隆中决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故世人一致称誉他是“汉室栋柱”、“治世良材”。诸葛亮也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最终成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世人景仰,古隆中也因他而闻名于世!

旅客朋友们此次古隆中之旅就要结束啦,不知道面对这具有传奇色彩的诸葛亮1800年前的寓居之地,您有什么感想,您看这群山如海,松涛声声,真像在大海中一样,诸葛亮是不是正像一条卧龙蜇伏在浅湾中呢,真诚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欢迎您再到隆中来!

练习导游词,资料来自网上收集,若有侵权,还请告知!感谢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