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通(七)——见贤思齐,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见贤思齐的方法?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见贤思齐的方法(旁通七)

见贤思齐的方法

旁通(七)

——见贤思齐

按:

果其所然,在不懂的时候,千万别狂妄自大!

果有际遇,遇到明师,是上苍赐予你财富。(姑且这么一说)

当你静下心来,认认真真的,进入殿堂,对其相当熟悉,并有所感悟,且再熟中已生巧,巧中有“化”,我私下以为才有资格开口说点什么吧!

但就如先生所言——“你一定要把它拿到手,彻底的学会它”,太难了。

邓亚萍所言:“太难了。”真的,太难了!

我们后生小子,只能是虔心、诚心、静心、净心地去学习她,任重而道远,自强不息,或能窥其一斑?

就如戴氏心意拳——

……我们在练其桩功的时候,一定要亦步亦趋的跟着前辈拳家走。记得先师答应我跟他学拳时,亦强调:“跟我学艺,得相信我”。

你不要在一边学习,一边三心二意,他练的可能不对吧,我给他改一下吧,我再创新一下吧,我再调整一下!你有这种心态,是不健康的。

你一定要把祂,彻底的学会祂!

然后再长时间的审视祂,看祂有没有问题,有没有自己不符合师父要求的地方!

如果有问题,你再修改,也不必要非得要拿出自己的,我非得要表现出这是我创造的拳,而不是别人的拳。

哎,继承还继承不下来,谈何创新?

——也就是怎么会有自己的且经得住历史考验的东西?

据拳谱记载,该桩功始于道家元始天尊,导引延年之法,多长时间了呢?您看,是历史考证下来的!

其实在拳法当中,你细观拳史,你就知道,大家总体目的不是像不像你,而是好不好。

如果人家演练的好,就要学习人家,象——有什么不好?见贤思齐,有什么不对吗?

所以,拳法上,在审美角度上,跟其他的艺术是不相同的,这必须是向大家讲清的一个道理……

见贤思齐,其“贤”犹如先生所言“望山跑死马”,尽管如此,跑比不跑肯定要好!

与同道共勉!

附拙作一篇,可加深同道对“中和”的理解,因为,心意拳的修炼,“中”字最难求!而心意拳的修为,“和”字最难做到!谱云:虽曰为拳,实则贵和!况,从中医角度讲,果能内心和谐,内脏调和,则身心真正健康!

中和

不偏不倚谓之中,六方相合谓之和。于内,五情未发,谓之中;既发,谓之和。相生相克,相得益彰谓之中和。于外,与人相睦相合谓之和。于事,不丢不顶谓之中。中和,国学至境,人生极至也。自然之理,宇宙之情,万物之灵。

——修文习武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