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随着一架由四川航空公司执飞的空客A320飞机从成都双流机场飞往宜宾新机场,于6点52分平稳着陆,标志着宜宾新机场试飞圆满成功(2019-8-29《宜宾新闻网》)。

宜宾宗场算老城区吗(宜宾新机场应该姓)(1)

随着宜宾新机场正式通航进入倒计时,宜宾人对宜宾新机场的期盼和关注度越来越高。本土媒体更是频频聚焦宜宾新机场的工程进度情况,然而,各类媒体在报道宜宾新机场的时候,有的媒体称宜宾新机场为“五粮液机场”,有的媒体称为“宗场机场”,到目前为止,媒体上对宜宾新机场都没有统一的称呼,许多市民心存疑惑,即将通航的宜宾新机场,到底应该姓“五”(五粮液)还是姓“宗”(宗场)?

多年前,宜宾新机场尚在酝酿、规划、起步阶段,坊间就传闻:由于建设宜宾新机场资金缺口较大,五粮液公司将投入工程总额30%的资金,同时,市上亦积极争取中国民航局将宜宾新机场冠名为“五粮液机场”。企业出钱,政府核准冠名,政企联手,看似宜宾新机场“冠名权”是一次皆大欢喜的双赢结局。

然而,宜宾新机场将冠名为“五粮液机场”的信息经国内各大媒体的宣传报道后,各地的网友议论纷纷。有的网友在网络上发表看法:全国各地的机场都是以地名来命名机场的名称,比如,成都双流机场、上海浦东机场、……,从未有以企业名称来命名一座城市机场。

更有“好事者”,将五粮液机场命名一事,编成段子,揶揄道:由五粮液机场前往二锅头国际机场的旅客请注意,您所乘坐的衡水老白干航班已经到达本站,请携带好您随身物品,到酒鬼登机口登机。酱香型旅客请在红花郎入口登机,浓香型旅客请在国窖1573口排队等候……我们抱歉的通知您,由于闷倒驴机场天气原因,牛栏山航班和天之蓝航班临时取消,请旅客们改乘中国劲酒航班……播音员醉了……。

毋庸讳言,运营了20多年的宜宾菜坝机场已经不能适应宜宾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宜宾修建新机场势在必行,是一件利民亲民的大好事,是加强宜宾对外联络,促进宜宾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要素保障和支撑。

然而机场命名这一看似毫不起眼的事,却备受全国众多网友的诟病,其深层次的原因值得思考。笔者认为,宜宾新机场到底应姓“五”(五粮液)还是姓“宗”(宗场),值得商榷:

首先,虽然广大市民不知道在宜宾新机场的建设中,五粮液集团或股份公司是否投入了资金?但是,如果将宜宾新机场命名为“五粮液机场”,极易造成歧义,让外地人或不知情者将所谓的“宜宾五粮液机场”误认为是五粮液公司企业内部的机场。

其次,与当前我市正在积极推行的“双轮驱动”战略相悖。长期以来,宜宾的两大产业支柱为“白 黑”(白酒、煤炭),然而,由于宜宾的经济过度依赖白酒、煤炭产业,特别是白酒行业的产值以及利税占据宜宾经济的“大半壁河山”,有“顶梁柱”的经济地位。记得早在上世纪九十年,行署某位领导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五粮液打个喷嚏,宜宾的经济就要感冒,这样的单一支柱经济结构必须调整。宜宾经济需要开拓,需要发展,需要腾飞,怎么做?破局,迫在眉睫。2016年,宜宾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巩固提升白酒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智能制造等八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战略的攻坚战正式打响。时隔三年,宜宾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战略初见成效,打破了宜宾“白酒产业独大”的窘境,如今,智能轨道交通、智能终端制造、凯翼汽车制造等产业“无中生有”,新兴产业成为宜宾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新亮点”。据媒体报道,2019年上半年,宜宾取得了GDP1045.14亿元的骄人的成绩,与德阳只差之毫厘,而增速却高达11.7%,可预见,到年底宜宾的GDP将轻松超越德阳进入前三,取得如此成绩的背后,折射了“双轮驱动”战略的正确性,直接反映了新兴产业“后来者超赶”传统产业的好势头。

笔者认为,如果继续沿用几年前宜宾白酒“一枝独秀”的思维,将宜宾新机场命名为“五粮液机场”,在一定程度上将进一步强化了宜宾这座城市“被五粮液化”“被白酒化”,不利于“双轮驱动”战略的积极推进,此举有可能让外地投资人误认为,宜宾就等于是五粮液酒业,如果到宜宾这样一座以白酒为主业的劳动密集型城市投资新兴产业,其前景堪忧,进而有可能直接挫伤外地投资人对宜宾新兴产业投资的兴趣和热情。

宜宾新机场是宜宾对外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宜宾的“城市名片”,是对外发展的“窗口”,所以,宜宾新机场到底是姓“五”还是姓“宗”并非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期望相关职能部门站在全市宏观的高度,审时度势,为即将呱呱落地的宜宾新机场取一个宜宾市民和外地客人都喜闻乐见的“好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