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柯汶利导演,杨紫、井柏然、王嘉、菅纫姿、倪萍、黄觉、章若楠等主演的《女心理师》正在热播,目前已经播出12集了。
伯光君一连追完了12集,这部剧的质量还是很过硬的,但是刚开播的时候评价却严重两极分化,再次上演了网络上常见的两极分化。
我个人认为《女心理师》引起的巨大争吵,进一步地揭示当下国内对于流行文化作品的舆论,正掉入了一个“后流量时代”导致的二元对立现象当中。一部影视作品除非没有任何水花,亦或者好到主流舆论横扫一切。
其它那些质量没有那么好,剧情铺垫过长,特别是容易引起争议的“流量明星”参与的影视作品。那么肯定会引起一轮又一轮的争吵,这种现象已经超越原本衡量一部作品的标准、质量!
《女心理师》正是受到影响的一部国产剧,而短时间内没有办法改变。
特效夸张,杨紫和井柏然又谈恋爱?《女心理师》如果是韩剧肯定吹爆《女心理师》这部剧前期的争吵,我个人觉得和开始的宣传和职业切入有关系,开始很多观众以为它大概是像美剧《扪心自问》《犯罪心理》《大小谎言》,再到大量日剧、某些韩剧那样偏严肃的职场剧、或者悬疑剧。
结果《女心理师》第一集男主为了救人跳车,为了救同学跳楼,女主角救人的时候全程冷漠脸;展现女主角能力的时候,背心理学专业词汇上软科幻的特效,女主角听力过人又上特效。
这些夹杂男女主角认识的回忆、慢镜头、爱情歌曲、误会导致的欢喜冤家三件套——
观众觉得这又是一部披着心理师职场皮的恋爱剧,这个再结合软科幻的特效运用,最终就有一种“四不象”的浮夸剧集的感觉。
然而,《女心理师》则是一部轻喜剧元素 偶像爱情元素 异能侦探的都市悬疑剧集,考虑到是导演团队,它更像是加了轻喜剧和偶像元素的《唐探网剧》。
这部剧男女主角的人设,情感互动确实挺偶像剧的,而且还有喜剧元素。但是制作水平,演员的演技,单元故事的走心,再到心理师和各种职场专业能力的展现,甚至是剧情的细节铺垫和埋坑能力都相当不错,这里就不详细写了。
总而言之,《女心理师》就目前播出的12集来看,这个质量是很高的。
浮夸?披着职场皮谈恋爱?《女心理师》证明国产剧需要“理性”
既然《女心理师》的质量非常不错,这部剧的舆论为什么还会引发那么大的争议呢?我个人认为有这几年重要的原因吧,这些导致现在的观众对于国产影视剧的评价已经陷入“饭圈化”了。
1、国产影视剧的整体质量确实不足,尤其是“后流量经济”时代表面上过去了,但是流量影响的问题一直在延伸,这是基础(还有审核问题等)。国产影视剧的整体水平处于混乱的状态,这个能列举的乱象就太多了。
泛滥的古偶与现言情就有古装丑男,整容女星,美术和服化道的千篇一律,仙侠,武侠,宫斗,都市反正不管什么题材全在谈恋爱。
大热的现实题材剧和都市职场剧,职场专业上不过关,角色设定和故事剧情不接地气,所谓的现实主义和职场非常悬浮,而且限于环境难以深入讨论,甚至是夹带私货等等。
原本全是实力派演员,制作水平高,方方面面都接地气的悬疑网剧,2021年播出的悬疑网剧万万没想到全崩了,而且它们又都多了流量明星。
最终导致有官方部门站台,能隔绝资本插手,流量明星的泛滥,故事不接地气等所有常见问题的主旋律剧成了最后良心。2021年国产主旋律质量之高,数量之多,简直就是一骑绝尘,岂非咄咄怪事。
这就是现在国产影视剧的现状 ,其它还有高片酬等等乱象,最终形成了这样的舆论环境。
2、之前“流量经济”的重压,现在的“批判流量”就弹得太高。观众对于国产影视剧评价标准不再是质量了;而是对于“流量明星”、国产剧的一味批判、与舆论控制的心理结合,最终形成一种二元对立的“反向饭圈化”。
比如《女心理师》前期两极分化的评价,这部剧前两集的拍摄手法,剧情处理,平心而论挺像那种“披着专业职场的皮谈恋爱那种悬浮国产剧”——
于是乎,上面列举的争议点在前期就爆发出来了。
一是对于“流量明星”的批判和支持,尤其是那些有不错的实力,却在“流量时代”因为爆款偶像剧而大火的年轻演员。我觉得他们是有实力却具有流量属性的年轻演员,但围绕他们的流量争议仍然很高。
这些年轻演员和那些“人设崩塌”,主流都是批评的流量明星不同。他们有实力、也有过硬的作品,但是又具有流量属性,他们的作品“饭圈化”的表现仍然很明显。
粉丝一味地支持和控评不提,黑粉则挑剔一切挑剔的,然后双方开始大战。
双方围绕的肯定都是作品,但我们都知道质量好到能舆论压倒一切的影视剧全世界都是凤毛麟角的,相反有争议的作品才是大多数,《女心理师》前两集披着职场皮在谈情说爱的国产烂剧既视感还明显——
这时粉丝肯定是先支持,弹幕刷屏和各种社交平台控评。不喜欢的观众会挑剔一切可以挑剔的,说是拿着放大镜找毛病也不过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件事,现在很多观众好像内心存了吐槽的心思。明明很多正常的角色塑造和情节铺垫,他们吐槽的角度之离奇简直无法形容。如果只是粉丝互骂还算了,这会造成下一个问题。
二是新媒体导向和利益相关方的下场,然后就把整个舆论场搅得更乱。
这个基础是新时代以来互联网,媒体越来越发达导致的。网友人人都能发声,发声又非常的方便,而他们之上又有新媒体和利益相关方。
利益方下场很好理解,虽然官方明面规定不能再搞“饭圈”那一套,但利益方为了作品的成绩,搞之前类似的操作我们都知道还是有的,比如《女心理师》刚开播就有不用否认。
这个正面看就是宣传嘛,过度了才叫引导“流量”,关键看这个度。而其它利益方反向流量操作也不是没有,相信大家都懂的。
新媒体的发声也越来越重要,现在的国产影视剧整体质量不行是基础,网络主流舆论是批判流量明星,是批判一切能够批判的国产影视烂剧,当前这个趋势逐渐形成了一种吐槽影视剧赚钱的产业了。
一部国产剧刚上线放出好几集,结果隔天甚至当晚就有新媒体放出吐槽视频。
电视剧你就是倍速都看不到这么快,而且但凡了解这行的都知道,看剧,写文案、找素材、配音和剪辑等等,哪怕有团队也不可能一两天就能做出比较好的视频。
这种吐槽流量明星和国产烂剧已经成了新媒体的产业。快进看剧,甚至不看剧抄袭影评,吐槽段子,随便凑个视频的影视博主不计其数,甚至不乏顶级的大v。他们也有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粉丝。在当前吐槽国产烂剧和批判流量的风潮下,粉丝和路人看嗨了,博主也赚钱了。
不过,这种吐槽视频的隐患越来越多,那就是不太烂的国产剧是越来越多了,今年因为这种国产剧翻车的影视博主不在少数。
这些国产剧本来没有那么烂,那些看下去的观众觉得还不错啊。结果一看网上铺天盖地在骂,然后为之说了几句话,但这些影视博主也有几百万粉丝,然后他们维护博主骂观众是饭圈,然后大家就反骂回去。
网上嘛,谁也骂不过谁,网友骂红眼了,最后基本就会演变成大家想要控制舆论风向。一方让你承认这就是烂剧,你们就是饭圈;另一方则让他们承认是为黑而黑,你们难道不是饭圈,你们全家都是饭圈——
2021年很多影视博主的吐槽视频的翻车,早就证明这是“反向饭圈化”了。
《星辰大海》后《女心理师》又被吐槽?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国产剧?
这个问题目前来看难以解决,除非“后流量时代”彻底过去,中国影视产业成功升级优秀作品提升一个档次,到时舆论环境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现在网友自由地发声,影视博主和利益方的引导。伴随着生活节奏的越来越快,观众的观影经验越来越丰富,影视剧尤其是电视剧的前两集、甚至半集要做到有爆点、没有雷点,马上引爆观众好像成了铁律。
这种情况下那些过于好的、或者过于烂的电视剧就不说了,可那些处于中间的电视剧呢?那些铺垫长的电视剧呢?难道要求所有电视剧的前两集、甚至10分钟没有任何毛病?背景设置、角色塑造、故事剧情和伏笔全讲得明明白白,甚至连细节铺垫都不行?
《女心理师》就是前两集铺垫太多,结合定位看起来挺像披着职场皮谈情说爱的国产剧,但是这部剧的质量是很高的,特别是和前几年擅长拍这种电视剧的韩剧挺像的。如果是韩剧传到国内绝对是吹爆的节奏,豆瓣评分分分钟冲上8.5。
比如韩剧《顶楼》和《星辰大海》有区别吗?但前者超过7分,国产剧才5分。
现在因为批判国产烂剧和流量明星是舆论主流,《女心理师》前期评价的两极分化。我个人想了想,幸亏它是网剧一次性放出了6集,要是电视台剧一天放两集,隔天再播舆论早定向了。
《女心理师》评价的两极分化只是前期,原因就是后续质量的过硬,大多数普通观众下场把舆论很快就扭转了过来。说回来,质量永远都是影视剧口碑的保障,也希望《女心理师》后续剧情稳住,不要烂尾。
最后,希望国产影视剧越来越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