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爸爸妈妈就是宝宝最亲近的模仿对象,一言一行总是牵动着宝宝行为的养成与习惯建立,因此,对孩子的期望有时总难免必须从自我修正开始。随着生活中对3C产品的依赖,手机不只用于联络通话,更多的时候甚至与工作有所结合,所以宝宝出生后,家长很难不在孩子面前完全的舍弃手机或平板,而且即便真的能在孩子学龄前不让他接触数位产品,学龄后进入学校,孩子一样难敌同侪间的影响,届时爸妈在引导上,也许难度更高。

延伸阅读:有了孩子不一定要放弃所有.这3点才是爱自己也爱孩子的最佳正解

教导孩子一心只做一件事,吃饭看手机就是一心二用

儿童合理使用手机口诀(孩子手机不离身)(1)

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在时间内吃完饭,会提供电视或平板让孩子眼睛有所专注,使进食不失序,刘子维临床心理师认为,需要孩子学习专心把饭吃完时,爸爸妈妈却提供他分心的3C产品,或是家长也边吃饭边滑手机,都无法正确传达孩子「专心」的概念,同时会让孩子食不知味,并建立进食必须搭配3C的坏习惯,因此建议家长,吃饭时避免使用或提供孩子3C产品,以利孩子培养有益于吸收、消化的专心进食习惯。

不让孩子将3C产品视为值得去争取的奖励

儿童合理使用手机口诀(孩子手机不离身)(2)

为了让宝宝乖巧地吃完盘中的食物或完成父母期望的任务,以3C的使用或收看电视节目做为奖励,常容易让家长因此达成教养目的,然而,以3C产品为奖励却可能导致孩子认为3C产品是好的、值得争取使用的,长期下来可能反而导致增强3C产品对孩子的吸引力,建议父母可以用称赞、肯定孩子完成任务的能力,使他充满成就感,来取代以3C产品作为奖励项目,如此不但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能避免不经意错误引导孩子对3C产品的认知。

育儿是家长的参与,不是手机的责任

儿童合理使用手机口诀(孩子手机不离身)(3)

希望孩子不要过当的使用行动装置,最好的方法就是转移孩子的兴趣,家长可带孩子到游乐园、室内游戏场、大卖场购物、亲子餐厅用餐或任何可增加亲子互动的活动计划,如:聊天、一起绘画、一起运动或亲子共读等,让孩子的注意力因为喜欢(游乐设施、与爸妈相处或共享的乐趣)而愿意将眼睛从萤幕上转移,让孩子体验除了3C产品之外,仍有值得关注的其他体验。替代方案中,家长的陪同往往是孩子愿意舍弃3C用品的关键,同时也是持续为亲子关系增温的最佳方法。

延伸阅读:没有手机就像世界末日?人生都是虚拟的?英国插画家写实描绘人性黑暗面

温柔事前约定时间弹性,不严厉喝止暂停

儿童合理使用手机口诀(孩子手机不离身)(4)

无论是使用手机、平板或收看电视,建议每日以10~30分钟为限,并与孩子约定结束时间。让幼儿自己决定并学着遵守约定,同时,若时间到,孩子因此哭闹,也建议不轻易妥协,若是在公共场所,可带他去不打扰人的角落直到他哭完为止,并在他停止哭泣后再与他耐心沟通。

.3岁前:用温和的肯定句为孩子划定界线,例如:「10分钟后,闹钟响起就要关掉。」

.3岁后:则给予选择权:「你觉得长针走到哪里,你就要关掉电视或平板?」或是「你要再看2段卡通还是3段卡通?」

不断向孩子询问电视内容相当烧脑,因此多数孩子选择专心吃饭

儿童合理使用手机口诀(孩子手机不离身)(5)

约于4岁开始,孩子对比之前的简单表达会有更进阶的发展与学习需求,这个年龄的孩子容易被电视吸引而忘了进食或继续手边动作,刘子维临床心理师建议,如果直接禁止孩子看电视可能引来孩子的哭闹,不如在孩子入迷的接收电视讯息时,一边持续的提问:「电视现在在播什么?」让孩子学着针对电视传递的讯息,经过大脑的解读、组织,再学着完整表达,如此可训练孩子的讯息组织能力与口语表达,还可透过不断提问,中断孩子看电视的思绪与兴致,刘子维临床心理师亲身实验的结果,发现孩子很快就会放弃看电视而专心吃饭,因为对幼儿来说,将讯息组织后输出,非常耗费脑力,所以孩子放弃继续看电视的机会非常大。

延伸阅读:「燕麦咖啡」瘦身该怎么吃?营养师推荐5 2轻食餐,张韶涵也爱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