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赵桃山 董文胜 相约新乡 ,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新乡古代文化名人?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新乡古代文化名人(新乡故事悬疑未解)

新乡古代文化名人

原创: 赵桃山 董文胜 相约新乡

这是一片历史积淀深厚的土地

早在旧石器时代就留下了人类文明的足迹

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在这里都有历史遗存

牧野之战、围魏救赵、张良刺秦、陈桥兵变等重大历史事件都源于这方热土

《诗经》中有40首以上的诗歌曾在这片土地上流行

发现于此的《竹书纪年》,与甲骨文、敦煌藏经洞、孔壁藏书并称我国四大文化发现

……

凡此种种,无不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在新乡如珠如玉的历史事件中,还有着许许多多待解的谜团,今天,我们辑录《新乡古文化十大谜团》以飨读者,等着您来破解……

谜一:姜太公故里之谜

中国人素尊姜太公为“诸神之师,百家之祖”,堪称在民间影响最大的历史人物。太公故籍自古有山东说、山西说、南阳说和卫辉说等。《战国策》说太公为“齐之逐夫”,《吕氏春秋》称太公为“东夷之士”,司马迁《史记》载太公为“东海上人”。新乡文史专家杜彤华经过考证,认为姜太公故里在卫辉,您认为呢?

太公祠

谜二:“共和”之谜

辉县古称共城。共城城址始建于西周初年,因是西周晚期共国国君共伯和的封地,故称“共城”。共伯和代理朝政的第一年,定为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这一年也是我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共和名称由来还有一说:认为由召公周公二相共同执政,故号共和,学界至今仍有争论。

共城遗址

谜三:孔子剑刻碑之谜

传孔子周游列国,亲临比干墓凭吊,感怀先祖之忠烈,挥剑刻下“殷比干墓”四字,立于墓冢前。

据说,这是国内现存唯一孔子真迹,学界称为“孔子剑刻碑”。碑上有乾隆御书钦定“宣圣真笔”。武王伐纣灭商,封比干墓,史实见于《尚书》、《史记》。北魏郦道元作《水经注》,载比干墓碑为“殷大夫比干之墓”七字。而北宋大观年间御史中丞石公弼作比干碑跋文,载比干墓碑已变为“殷比干墓”四字。六百年间,碑已成谜。更多当代专家从春秋无隶书、青铜剑难以刻石等书法史和技术角度予以探讨。此碑公布于世以来,各方专家学者众说纷纭,至今仍无结论。

比干庙孔子剑刻碑

谜四:战国长城之谜

新乡辖区北部,沿太行南麓大折背向西、向北有一段数十公里的石筑长城,分别穿越了辉县、凤泉和卫辉三县(区)、由辉县再向北ー直绵延至安阳林州近漳河。由于该段长城建于山壑之间,取势十分险要,且用材讲究,防护设施完备,防御理念合理,是战国时期在新乡留下来的一处不可多得的早期长域遗址。200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将该段长城确定为赵长城遗址,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其建造时间、走向和长度还有一些谜团等待破解。

战国长城

谜五:竹书纪年之谜

《竹书纪年》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一部史学巨著。其名望和价值可与《战国策》《尚书》《四书》等中国上古史书齐名。该书的原本题名及作者不详,由于当时的作者把文字写在竹简(竹签)上,并且采用的是编年纪事文体,所以被后人整理研究之后称其为《竹书纪年》。又由于该书的发现地点是在原汲郡(今卫辉)境内的汲冢遗址,故亦称之为《汲冢书》或《汲冢纪年》。

《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在中国历史研究中对文献史料的补缺、更正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来看,关于《汲家书》的出土地的问题以及出土的时间等,由于文献记载的缺失或凌乱,还是给后人留下了一些谜团。

谜六:《疠疾百解碑》之谜

中国佛教界尊为“开皇大士”之一的印度高僧那连提黎耶舍于北齐天保年间,应汲郡(今卫辉)香泉寺稠禅师之邀讲学霖落山,他利用天然滴水洞穴“洗身洞”后称“洗心洞”,研究治疗“疠风(麻风)”,并获成功。传那连提黎耶舍辞世前,将百余种中药经验方剂刻石十块传世,立于洗心洞旁,史称“疠疾百解碑”。1939年,倭寇入山进犯,香泉寺将碑秘密埋藏。从此,国宝下落成谜。

卫辉香泉寺洗心洞

谜七:潞王陵次妃墓之谜

新乡市凤泉区凤凰山脚下的潞王陵,是我国现存最好的明代藩王墓。西距潞王陵140米有次妃赵氏墓,赵氏生前是孝定皇后赐予潞简王的“随封侍媵”,小潞王两岁,早潞王十三年逝,追封次妃。

次妃墓石牌坊

次妃墓逾制建造,同潞王并排而立,在我国帝王陵墓建筑中确属罕见,个中原因值得探索。其用材、建筑形式和质量及装饰手法、艺术效果等均超出潞简王墓。不仅墓区建筑布局与潞王墓大体相同、四周以高达10.6米的青石宝城围护,其墓室总面积240平方米,超过潞简王墓。更为奇特的是,次妃宝城两侧各筑丫环墓两座,是为随侍赵妃的陪葬侍女而建造。如此规模逾制建造的次妃墓,究竟内情为何?是一个有待研究和探讨的谜团。

谜八:吕祖阁“天书”之谜

卫辉吕祖阁,亦名白云阁,古称“太一神庙”、“仙风道院”、 “皇家道院”,始建于唐,兴于金元,明清皇家和官方大规模修缮扩建,清康熙二十二年重建。卫辉是金元太一道发源地,吕祖阁与之关系密切,道教地位崇高。1919年,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亲点把阁道长温中明为总统替身,赐道藏一部,道教乐器全套。1934年,吕祖阁第二十三代道长秦同礼任全国道教协会会长。千年古庙,多藏道家珍宝,其中ー对石质草篆楹联,形似符箓龙蛇盘曲,传为得道高人所书,至今无人破解全文。

吕祖阁纯阳仙笔雷符

谜九:古盘诗文之谜

新乡市平原博物院是河南省馆藏量第二大博物馆,仅次于河南省博物院,为全国重点博物馆之一。在平原博物院瓷器展厅,长年陈列着一只形制釉彩并不十分出众的明代古盘,盘内刻画13字楷书,书风朴拙自然,呈十字排列,其中有“人吃人”等惊人字样。盘中诗文至今仍无合理解读。

明代古盘

谜十:九莲山帐书之谜

在辉县九莲山绝壁上面的西莲寺里,香客伏在案桌上,按照所谓神的旨意,在纸或布上绘画、书写出一幅幅充满神秘符号的“帐盘”来。对于帐盘上的内容,写帐人自己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但却有另外的开帐人用歌谣、舞图、戏曲,甚至“特殊语言”解释出帐上的内容。帐写好后要定时、定点交帐,一把火烧掉。帐之得名,也许是在展开时尤如幡帐的原因。帐书按显现方式分为明帐和暗帐;帐书按写画的对象分为天盘、地盘、人盘:按表达的内容分为文字帐、图画帐、图案帐、符号帐、图文帐等。写帐神秘而又神奇,帐盘在灰飞烟灭之后,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难解之谜。

九莲山帐书

【本期执行主编:董文胜 统筹:赵改荣 责编:范伟红 美编:韩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