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不久,新生的美国以强大的胜利者姿态迎接着属于自己的帝国,科技、工业、商业、艺术、教育、文化空前繁荣。这个疯狂咆哮、狂飙突进的十年,被菲茨杰拉德浓缩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里,四分五裂的文明,于近百年后的今天,重现荧幕

为什么看不懂了不起的盖茨比(了不起的盖茨比)(1)

疯狂咆哮的爵士年代

电影极尽浮夸奢华之能事:珠宝、布景、宴会、美人、甚至是盖茨比锃亮闪耀的黄色跑车……带领观众走进那个疯狂享乐、熠熠闪光的年代

序幕:跨越时空的叙事者,讲述盖茨比的故事

电影以尼克的旁白开篇。尼克,是故事的参与者,也是故事的观察评论者与叙述者。

片名中出现的形容词“了不起”,实际上是尼克对盖茨比的个人评价,运用典型的第三人称视角,带着主观色彩,同时给那段传奇惊艳的往事增添了许多真诚动人的元素

为什么看不懂了不起的盖茨比(了不起的盖茨比)(2)

“了不起的”——盖茨比

尼克眼中的盖茨比,究竟有什么了不起?

①他是时代下,优雅博识的神秘富豪

尼克是盖茨比的邻居,也是黛茜的远房表哥。一日,尼克受邀参加盖茨比的派对——那里奢靡无度、光怪陆离,派对的大厅里满是左拥右抱的出版界富豪,八卦写手伺机而动,影星、百老汇导演、道德的捍卫者、叛逆的青少年……

为什么看不懂了不起的盖茨比(了不起的盖茨比)(3)

派对上优雅迷人的盖茨比先生

派对的主人盖茨比置身其中,散发着慵懒迷人的独特气质,手拿高脚杯,转身后那心领神会的一笑,以及足极为罕见、含有永久的善意的表情,给尼克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派对后,盖茨比主动邀约尼克,并在跑车里,滔滔不绝的向尼克介绍自己:牛津就读,游历各国,收集珠宝,击败敌军……“我不想让你觉得我是个无名小卒”,盖茨比说。紧接着,他又提到“老伙计,我有个不情之请,贝克小姐会与你细谈。”此时的盖茨比,自信却不从容,似乎背负着难以启齿又迫切着想说出的巨大秘密。

②他是乱世中,高贵脱俗的纯情少年

为什么看不懂了不起的盖茨比(了不起的盖茨比)(4)

盖茨比与黛茜

与贝克的谈话中,尼克知道了盖茨比与黛茜的往事,原来他买下房子,就是为了接近黛茜,办那些奢侈的派对,就是希望她能来一次。尼克决定帮助盖茨比,“举手之劳”他说。尼克不知道他的“举手之劳”近乎让盖茨比献出了全部的勇气,但他可以感受到盖茨比紧张窘迫下,那份抑制不住的狂喜。

电影以尼克的视角,旁白叙述,让观众从更理智的角度,看到盖茨比许多方面的细节与情感:挥金如土、成熟迷人,却也会在重见心爱之人之时表现出少年般的害羞心动,他是那样真挚,愿意双手奉上一切美好,甚至他致富的目的竟也如此单纯——只为他爱的黛茜。通过对比的艺术表现手法,相较那个浮躁复杂的时代、那些自私自利、污浊不堪的人群,电影将盖茨比的纯情高贵、浪漫脱俗展现的淋漓尽致。

发展与高潮:美国梦下的自我重塑、爱于得失

盖茨比在尼克的帮助下,见到了黛茜,五年后第一次见面的情形,在电影里是这样描述的:

“要不是有雾,我们可以看见海湾对面你家的房子,”盖茨比说,“你家码头的尽头总有一盏通宵不灭的绿灯。” 黛茜蓦然伸过胳臂去挽着他的胳臂,但他似乎沉浸在方才所说的话里。可能他突然想到那盏灯的巨大意义现在永远消失了。

那天下午,盖茨比显然已经察觉到了黛茜的某些事情不是如他的想象,但盖茨比的想象过于强大,以至于他赋予了黛茜一个梦想的化身。

摘掉面具,黛茜背后的影射

为什么看不懂了不起的盖茨比(了不起的盖茨比)(5)

事实上黛茜并不是个纯真可爱的傻姑娘,她是个具备典型阶级色彩的人物,在婚姻天平上,爱情被金钱和虚荣压倒,两次选择面前,她都倒向有财有势的汤姆一边。

电影通过画面与矛盾冲突点的呈现,对黛茜这一人物的精准刻画,进一步揭示黛茜形象背后的隐含意义

娇俏勾人的黛茜,似乎与时代中那个庞大辉煌的“美国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青年对黛茜的无限倾心,也就是对“美国梦”的无限追求和向往。

黛茜的美使“美国梦”更具吸引力和诱惑力

时代下的美国梦是什么?

美国学者普遍认为,《独立宣言》是美国梦的根基,特别是其中那句“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男男女女来到美国实现自己的梦想。

为什么看不懂了不起的盖茨比(了不起的盖茨比)(6)

时代下,怀揣“美国梦”的青年

自一战胜利以来,世世代代的美国人都深信不疑,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

“美国梦”对当时青年男女的精神引导,就像影片中对盖茨比所信奉的那盏灯塔的描述:从前抓不到它,不过不要紧,明天我们会跑得更快,手伸得更远,总有那么一个早上,我们奋力向前,逆水行舟,不断地被推向过去。

当然,美国梦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当金钱代表一切的时候,美国梦中原来包含的理想成分早已经不在。

黛茜的自私冷酷、浅薄无聊,以及那盏似乎失去巨大意义的绿灯,都预示着“美国梦”的无价值以及追求者的盲目性

结尾:他拥有很多,却又一无所有

正如小说第一章原文所说:“盖茨比本人到最后其实安然无恙善始善终,只不过是那些曾经吞噬了盖茨比的,在梦境醒来之后发觉的浑浊灰尘,让我们暂时对人世间壮志未酬的悲哀和转瞬即逝的欢愉失去了兴趣。”


为什么看不懂了不起的盖茨比(了不起的盖茨比)(7)

盖茨比的死亡,是他一生的终结、梦想的破灭,他献身于一种博大、庸俗、不实的美,也暗示了当时美国青年人盲目追求梦想的破灭。

盖茨比的确很伟大,非常了不起,只是,他原本应该格外小心地想清楚,自己心心念之日夜不倦努力不停追求的,到底是什么。虽然他乔装打扮,仿照上层人生活,外表、举止俨然上流人物模样,但他根深蒂固的下层人出身,蒙骗不了上流人“雪亮的眼睛”。不顾现实,一味地沉溺在梦想之中,注定以失败告终

写在最后

为什么看不懂了不起的盖茨比(了不起的盖茨比)(8)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过盖茨比的豪华派对、贵族阶级黛茜,以及那盏闪闪烁烁、缥缈却似唾手可得的绿色灯塔,以精巧的叙事结构贯连,为观众再现了那段极具罗曼蒂克风格、危险又迷人的历史,用象征手法含蓄揭示了“美国梦”传奇之下的嘲讽及悲怅。美国梦、自我重塑、爱与得失、再次寻回和再次失去等核心主题贯穿影片,时至今日,也为人所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