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说起精神分裂症,受到汉语“分裂”的影响,总是把它和人格分裂、多重人格联系甚至等同起来,其实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

那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严重精神疾病,病程长且容易反复发作。患者的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患者常常出现幻觉或者妄想,难以辨别现实与幻想,坚信那些不存在的幻想,衍生出语无伦次、行为怪异等症状。

多重人格精神分裂症真的存在吗(精神分裂症人格分裂)(1)

人格分裂,一般认为是分离性障碍,或称转换性障碍,以前也称作“癔症”。此类患者在临床上不常见。分离性障碍患者的共同特点是丧失了全部或者部分对过去的记忆或身份,或出现具有发泄特点的情感爆发。患者可以出现遗忘、漫游、人格改变等表现。疾病的发作往往有利于患者摆脱困境,发泄压抑的情绪。

多重人格精神分裂症真的存在吗(精神分裂症人格分裂)(2)

多重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患者存在两种或者更多种完全不同的身份状态。患者会突然失去自己对往事的全部记忆,不能识别原来的身份,以另一种身份进行日常社会活动,不同身份完全独立,各有记忆、爱好、行为方式等。

多重人格精神分裂症真的存在吗(精神分裂症人格分裂)(3)

所以,精神分裂症、人格分裂和多重人格障碍之间的关系是:

1. 人格分裂≠多重人格障碍

但是多重人格障碍属于分离性障碍,是分离性障碍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分离性障碍还有分离性遗忘、分离性漫游、分离性木僵、集体性癔症……

2. 精神分裂症≠多重人格

两者的区别可以这么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只有一个人格,但这个人格的思维、情感、行为是混乱的、分裂的。多重人格患者有多个人格,轮流控制身体,一般来说每个人格都是健全完整的。

3. 精神分裂症≠人格分裂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活动和现实“分裂”开来,患者的情感、思维和行为与外界的真实刺激不相符,因此患者往往与现实脱节。

而分离性障碍,是将引起患者内心痛苦的体验(或回忆)和意识层面“分裂”。

在治疗方面,针对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往往会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案。而分离性障碍主要采取的是心理治疗的方式,同时辅助药物治疗帮助强化效果,缓解焦虑、抑郁的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