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您可能不信,我们每天都做也必须做的一件事,对身体的好处多得不要不要的,那就是:走路,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如何知道每天的步数?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知道每天的步数(你的日行一万步)

如何知道每天的步数

说出来您可能不信,我们每天都做也必须做的一件事,对身体的好处多得不要不要的,那就是:走路!!

世界卫生组织认定,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

每走一步,可推动人体50%的血流动起来,活血化瘀;可挤压人体50%的血管,是简单的“血管体操”;至少可运动50%的肌肉,有助于保持肌肉总量。

近日,一项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每天平均走路最多的国家!但是大家要知道,“会走路”才是保持健康的关键哦~

走路的好处

研究表示,如果一周健步走7个小时,分日进行,可以将冠心病、心脏病的发病率降低30%。

胰腺癌患癌风险降低50%,如果一旦患癌,经常行走的人癌症恶化程度比不运动的人低57%

一天健步走一小时,对2型糖尿病有50%的预防效果。可以使患乳腺癌的风险降低 12%。

对于60岁以上老年人,一周有3天、每次45分钟以上的健步走运动,有助于维持较好的认知功能,避免痴呆。

每天走路20分钟,能帮助人们远离癌症、心脏病和中风导致的过早死亡。

中国目前的健康建议,成年人每天应累计进行相当于步行 6000 步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

像权威的美国运动医学会、美国疾控中心等,都提出推荐「日行万步」。

所以,建议以 6 000 步作为最低目标,如果体力(和时间)充足,再以 10 000 步来要求自己。

不过呢,我们常用手机记录的步数,其实不够准确,不是「真正有效步数」。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手机记录的步数,主要来自手机和手环上的内置振动传感器或协助处理器。只要手机或手环的位置变了、重心动了,手动脚不动也会产生「步数」,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才是真正有效步数?

什么是真正有效步数?

真正有效的步数,应当来自于有效运动,要达到中等强度以上。

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是运动心率:

  • 健康且体质较好的,心跳可以控制在 120~180 次 / 每分钟;

  • 中老年或慢病人群,心跳大致控制在(170 - 年龄)~(180 - 年龄)。

    心率,可以简单地通过摸一分钟脉搏来测;也可以佩戴心率带,使用心率表、手环等配合手机 App。

    怎么走更健康?

    做到下面这 3 件事,除了对身体好以外,运动也会更有乐趣:

    1. 科学分阶段循序渐进

    同样的距离,跑步比走路的步数要少,但是跑步要有效得多,就在于跑步的速度、心率和强度都高很多。

    但不是要求一步到位达到运动量目标,毕竟能走出「久坐」的习惯,就已经是突破性进步了。

    以跑步为例,如果是没有关节问题的朋友,可以这么尝试:

  • 第一阶段:坚持快走,试着从 10 分钟 1 000 步的速度,再提升到 10 分钟 1 000 米;

  • 第二阶段:快走改为慢跑,试着连续跑 3 公里;

  • 第三阶段:制定一个跑步训练计划,设定每周的运动目标,争取每周运动 3~5 天,但每周比上一周增加的跑步量不超过 10%;

    2.「周末勇士」千万别逞能

    有些人平时没时间运动,只能在周末做大量运动,长跑、骑车、游泳甚至混着练,来狠狠弥补下,我们叫他们「周末勇士」。

    最常见的后果是,后续会有明显的肌肉酸痛。更严重的是,很容易脚踝扭伤、腿部肌腱拉伤断裂、小腿前侧疼痛、各种膝盖损伤、网球肘……

    受伤 5 分钟,休息 100 天,基本就可以跟运动说拜拜了。

    3. 运动补水,少量多次

    我们运动的过程中,肌肉收缩,蛋白合成需要水。

    出汗水和盐分丢失。这时候体内既缺盐也缺水,人们就会感到口渴。

    所以需要补水!(最好补小分子水“心脉山泉”富硒水, v了解更多)

    运动前,2小时补充500毫升水,前15分钟再分2至3次,补充约300毫升的水;

    运动时,15至20分钟补充一次,一次补充50至100毫升的水,可分5至6次喝完;

    运动后,补充800至1000毫升的水,也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喝完。

    走路也要“看人下菜碟”

    不同的人群应采用不同的走路方式。

    1. 体弱者:甩开胳膊,大步跨

    体弱者要达到锻炼的目的,每小时走5公里以上最好,走的太慢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只有步子大,胳膊甩开,全身活动,才能调节全身各器官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而且时间最好在清晨和饭后进行,每日2~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

    2. 肥胖者:长距离健步走

    每日2次,每次1小时,步行速度要快些。这样可以使脂肪燃烧,从而减轻体重。

    3. 高血压患者:前脚掌着地挺起胸

    高血压患者走路,步速以中速为宜,行走时上身要挺直,否则会压迫胸部,影响心脏功能。走路时要充分利用足弓的缓冲作用,要前脚掌先着地,不要后脚跟先落地,否则会使大脑处于不停的振动,容易引起头晕。

    4. 冠心病患者:缓步慢行

    冠心病患者走路速度不宜过快,以免诱发心绞痛。应在餐后1小时后再缓慢行走,每日2~3次,每次半小时,长期坚持可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有助于改善心肌代谢,并减轻血管硬化。

    5. 糖尿病患者:摆臂甩腿挺起胸

    糖尿病患者行走时步伐尽量加大,挺胸摆臂。用力甩腿,最好在餐后1小时进行,以减轻餐后血糖升高。每次行走半小时或1小时为宜。

    但对正在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该避开胰岛素作用的时间,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

    6.其他健康人群:健步走

    跑步承受不住,不如选择健步走,既能强身健体,又可减轻对关节的损伤。长期坚持下去,其效果会优于跑步。

    有时候看别人走了两三万步,这时候我们忙着去点赞,转发文章给他吧,希望能够帮助想要运动锻炼和喜欢走路运动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