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失宠离开长安,没多久就爆发了“安史之乱”,他也开始了落寞放纵的中年人生。

随着年龄增长,眼见功名富贵渐渐成空,四处寄人篱下的生活艰难苦恨。尽管叛乱平定后他仍不甘心,到处赠诗上书、请求引荐,终归是报国梦碎、荣华再难。

所以李白五十岁后的诗作既有拒憎权贵的愤懑与失意,也有人生无常的放纵与颓废。诗章多是泄愤之作,再难有青年时的豪气干云、清丽高华。

46岁,南游吴越,人生如梦,挥斥幽愤,代表作《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节选)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公元746年,天宝五年,李白46岁,游历吴越。离开长安皇宫里的琼楼玉阁,内心深处却是放不下,因此常常梦游往日的虚华。故在醉眼中托天姥山之仙境以寄寓情怀。

这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既有“攀龙堕天”后的回味,也有痛憎权贵后的决绝。“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等语,即是醉意中透露出仍想回复皇家宠臣的生活、盼望能再得重用的心迹。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尾句,则又反映出他已彻底厌倦弄臣生涯。

此时的李白身在江湖山水,内心深处依然眷恋着功名富贵放不下,却又极度反感和害怕名利权势场的尔虞我诈和人心凶险,心绪矛盾复杂。

47岁,寄身山水,讥讽时弊,放浪形骸,代表作《登高丘而望远海》

登高丘而望远

登高丘,望远海。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

公元747年至759年,李白盘桓在金陵、河南一带。这一时期的生活更加放荡不羁,与友人游览饮酒时,常常笑傲自若、旁若无人,间或在秦淮歌舞场中酣醉通宵、连日不还。而这一时期的诗作,情绪激烈、笔锋犀利,每每抒发愤懑、讥评朝政。

这一首《登高丘而望远》中,“秦皇汉武空相待”是引用秦始皇和汉武帝寻仙求药最后梦想成空的典故,暗讽玄宗穷奢极欲、纵享虚华的昏乱。“骊山茂陵尽灰灭”则是用秦皇汉武陵寢的没落暗喻玄宗将来的下场。“穷兵黩武今如此”则是暗喻朝廷和边将不顾百姓死活,暗示天下必有祸乱。全诗言辞尖刻冷峻,全然无所顾忌、不留情面。

50岁,眼见从政无望,拟以诗文为业,代表作《古风 大雅久不作》

古风·大雅久不作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公元750年,李白五十岁。这首诗并不为后人注意,却正是完整地表明了李白这一时期的心迹。年岁大了,求荐无望,从政无门,于是便有心重振《春秋》《诗经》所蕴含的大雅之风,以“舍我其谁”的胆略和胸襟,立志为诗文为其终身事业,为后代弘扬文脉和民魂。

诗中“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是说大雅那样具有规讽意义的诗歌不见已久,如今我也已衰老,这件意义重大的事托付给谁呢?“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是说如果当今的皇帝能够恢复圣古时期尧舜所提倡的清净无为而治,那真是天下之大幸。“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是说他现在的志向和决心,就是要像孔子一样,用春秋笔法,除邪扶正,让正义辉映千秋。

也正是这首诗,表露了李白卓越的文才和宏大的抱负。

51岁,冒险游历河北,觉察安䘵山反心,忧心忡忡,代表作《横江词》

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节选)

十月到幽州,戈鋋若罗星。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呼吸走百川,燕然可摧倾。心知不得语,却欲栖蓬瀛。汉甲连胡兵,沙尘暗云海。草木摇杀气,星辰无光彩。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函关壮帝居,国命悬哥舒。长戟三十万,开门纳凶渠。公卿如犬羊,忠谠醢与菹。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桀犬尚吠尧,匈奴笑千秋。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这是李白最长的一首抒情诗,诗人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同韦良宰的交往为中心,尽情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感慨。感慨藩镇割据借机坐大酷烈到如此地步,朝廷却浑然不觉。

“十月到幽州,戈鋋若罗星”,开头一句,便说明了形势的严峻程度。“心知不得语,却欲栖蓬瀛”,自己虽然已经看到变乱不可避免却不能明说,因为安䘵山深得玄宗和贵妃宠信,也后悔自己错把虎穴当仙境。“汉甲连胡兵,沙尘暗云海。草木摇杀气,星辰无光彩。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这是说安䘵山统辖的残暴和百姓的苦难。“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则表述了对国家政治局势险恶的担忧。

值得一提的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句出自这首诗,在这里是表达李白自己在政治上的清白和高洁。只是这句诗后来成了名句,并被赋予了另外的意义,常被用作形容清新自然的美女了。

诗仙李白的一生(李白一生的心路历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