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是我们大家小时候就已经学过的一首耳熟能详的古诗,那么静夜思真的就有我们想象当中的简单呢?笔者认为不能低估这一首诗,这首诗的思乡之情或许会大大地超出我们的想象

背景介绍

李白的静夜思在唐朝火吗(你真的了解了吗)(1)

李白图像

静夜思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那时候的李白刚好是26岁,在前往扬州之后没多久就病倒了,客宿于当时的扬州旅馆。在有一天皓月当空的晚上,诗人抬头看到一轮明月,不由得想起自己的家乡,在公元724西安,诗人就已经踏上旅途,如今已经离开家乡两年,自然而然有感而生,思乡之情骤然涌上心头,写下千古名诗静夜思。

作品赏析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皎洁的月光洒落在井上的栏杆上,似乎是地上铺满了一层白霜。有的读者有可能会误以为床与我们现在的床意思相当,其实是不对的。经过专家的考证,床应该代指为井台。长夜慢慢,诗人或许已经在床上躺卧许久,也难以入眠。忽然发现窗外有着皎洁的月光,月光的皎洁或许挑起诗人在无聊时刻的那一份兴趣,拖着已经差不多要痊愈的身体,走出门外,顺便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外面的月光已经照满了整个庭院和井上的栏杆,就像披上一层轻薄的面纱,而在诗人的眼中,则饶有趣味的把月光想象成一层铺在地上的白霜,虽简单,但是可以看出诗人所见的最为纯粹的思想。

李白的静夜思在唐朝火吗(你真的了解了吗)(2)

月亮图片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诗人不禁抬起头,望着外面一轮皎洁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明月如玉盘一样,高高的悬挂于夜空之中,抬头望着这轮明月,诗人或许想到他以前也曾在家乡看过这轮明月,与他在扬州看到的明月或许会进行一个比较,不知不觉,把扬州的明月错当成家乡的明月,不免勾起诗人的思乡之情。一缕晚风,一阵孩子的嬉戏声,也勾起诗人童年在家乡最为珍贵的回忆。诗人已经在外面飘荡了两年,此时又感染疾病,未免不由得思乡之情犹如火山一样,喷涌而出。明月始终还是那一轮明月,而过去的人,过去的事物,也只不过在明月的映照之下,显得更加珍贵,更令人追往罢了。

李白的静夜思在唐朝火吗(你真的了解了吗)(3)

心境当中的月亮

小竹总结:

静夜思这首诗,在小竹看来,虽然看起来整体结构简单,但是情感的传递,是非常真诚而激烈,思乡之情可以说更是称得上是开门见山,不加以修饰。当你读着这首诗,沉浸在这首诗的背景文化之中,或许在一个夜晚,你也会因为这种情感而感到共鸣。在外未归的游子们,谁不挂念自己的家乡?家乡是我们疲倦的身躯下可以休息的港湾,更是可以抚慰我们身体和精神上的劳累,给予我们想要的慰藉。而明月在古往今来都被视为承接思乡情感的载体,月光所照之处,或许有那么一瞬间的幻觉,让在外拼搏的游子们,以为回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家乡吧。

部分参考知识引用百度,侵权请通知删除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