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日本跟德国比较,是比较有意思的。这两个国家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着本质区别。

它们国土面积相当,日本37.8万平方公里,德国35.7万平方公里。日本人口总数达到1.25亿,而德国是8288万, 日本比德国多4200多万。

日德经济分列全球第三第四,2019年日本GDP达到了5.08万亿美元,德国GDP为3.85万亿美元,日本是德国的约1.3倍。 2019年日本人均GDP约为4万美元,而德国为4.6万美元,日本仅相当于德国的87%。 由于德国人口比日本少很多,德国人均GDP比日本高约13%。

两国都是制造业强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都超过20%。

就世界五百强企业数量来看,日本有52家,德国有32家。两国又都是汽车制造大国,全球十大汽车企业,日德各4家。

从两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方面来比较,德国的出口总额达到约1.5万亿美元,而日本约为7000亿美元,德国出口总额是日本的两倍。

德日两国自然资源都比较贫乏,能源和原料都依赖进口。德国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自足,还是欧洲主要农业出口国。而日本粮食高达60%以上依赖进口。

在文化宗教上,德国是基督教新教国家,日本是以神道教为主的国家。这种宗教上的区别,也反映了两国文化属性的本质区别。

两国都以民族凝聚力纪律性强重秩序闻名,两国人口素质也都比较高。德国人倡导工匠精神,以严谨一丝不苟见长,所以德国在很多高端制造业领域领先全球。而日本人追求集体本位主义,讲究团结和忠诚。

德国跟日本有什么历史仇恨(两个相似却又完全不同的国度)(1)

德国体制显然更为民主,日本社会则明显强调等级性。这种体制差异也造成德国经济远比日本稳定。

社会运行是由自由运动的个体产生的整体统一秩序的过程。整体秩序产生于个体的无序,并不需要统一的规划和强制。

显然,德国就是遵循这样一种更符合客观规律的基于个人自由基础上的社会秩序,日本则是社会按统一标准去详细规范个体的行为。

两国表面上看都是社会秩序严格的国度,但这个秩序产生的基础却完全不同,或者说是相反的。其导致的结果对社会运行产生的影响也是截然相反的。

这也是德日两国文化属性的根本不同所带来的社会运行机制的显著区别。

社会秩序形成基础的差异,产生了德日两国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德国模式更符合客观规律因而更稳定更协调也更持久;日本模式虽能在一定阶段带来经济的迅速发展,却容易导致后劲不足,发展的源泉枯竭。

德国基础科学及哲学等思想文化底蕴深厚,自由创新精神强大,源于德国民主体制给予的个人充分自由。

日本政治上大一统的体制和尊上服从权威的家长式管理和自上而下的层层精神控制,无疑限制了日本人的思想和精神自由。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中根本就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和冲动。传统文化色彩依然浓厚善于学习却缺乏科技原创力量,是日本传统的等级社会残留带来的缺陷。

德日文化属性的不同,也体现在两国的外交地位上。德国勇于承认错误,二战的不利影响早已烟消云散,因而如今是欧盟的核心主导国;而日本拒不认错,在亚洲始终处于被孤立的地位。

德国经济的稳定性极强,而日本经济一直以来存在显著的波动性。这既与各自经济结构的不同有关,更与民族性的根本差异有着密切联系。

总体而言,德国体制更符合客观规律。

德国曾是日本的老师,但日本人只学了德国的管理和发展模式,却没有也不可能学习德国的文化和社会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