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有你2》播出,频上热搜,尤其是JonyJ带的rap组,秦牛正威、李熙凝“read”式“rap”简直让人啼笑皆非。刷微博看了五分钟 JonyJ 的授课过程,就能懂朋友圈 90% 的吐槽……

rap也可以很好听(我read十遍)(1)

虽然秦牛正威的 read 显然没有让观众买账,但心理学研究发现,坚持 read 几个短语的话,说不定真的会听上去有旋律……

听听这个音频,后面像不像下图中的旋律!

rap也可以很好听(我read十遍)(2)

其实,如果今天你也被“醒来还是很感动”“淡黄的长裙”洗脑了的话,自己念几遍,也可能会觉得自己念出了旋律。

这被称为“朗诵转歌曲的错觉(Speech-to-Song Illusion)”。即使并没有以任何方式改变声音,也没有任何其他背景音,仅仅是重复了几次某个短语,就能导致这种错觉,让人觉得这个短语有旋律、像音乐。

但是,这个错觉仅限于短语,如果你再去听整个句子,比如即便你已经脑补了“醒来还是很感动”的动感节奏,再去听秦牛正威的整段 read,你还是会觉得这就是说话,刚才出现在脑中的旋律这时又不见了。

很多人都会有这种错觉(可能秦牛正威自己就有)。不止接受过音乐训练的成年人会这样,在小学生中也会出现,当音乐老师给五年级的孩子们播放这段音频时,孩子们对后面重复的短语很感兴趣,后来还跟着音频开始唱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

Science 上发表的一篇研究可以帮我们理解。研究者把一段没有伴奏的短句合唱录音进行了处理,一种处理是,删除了这段录音的旋律信息,使它变得单调,但依然可以理解;另一种处理是,编辑了声波,使得人们听不懂录音含义,但这段录音依然是有旋律的。

结果发现,当参与者听到单调(但可理解)的语音时,左听皮层更“亮”;当参与者听到旋律(但听不清)的声音时,右侧听觉皮层更加活跃。也就是说,研究发现,朗诵(speech)和歌曲(song)在脑中的加工区域不同

虽然大脑对重复“朗诵”短语的具体反应尚不清楚,但研究推测,随着听众对短语的熟悉程度越来越高,大脑活动的轨迹可能会从左移到右。当人们听到一个没有旋律的短语时,就会加工它的含义;一旦一个短语被重复多次,参与者们已经熟悉了这个短语的含义,就没有那么强的继续加工含义的必要了,于是大脑会转而更注重短语发音的旋律信息。

好了,大家多 read 几遍“淡黄的长裙”也有信心出道了!(不是)

参考资料:

The Speech-to-Song Illusion. from psychologytoday.com

The Mysterious Effects of Repetition on Music Perception. from psychologytoda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