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过《封神演义》或者看过《封神榜》电视剧的应该都耳熟能详的知道武王伐纣的故事,武王(确切的说应该是姬发)继承西歧诸侯国的王位,在众仙将领的帮住和扶持下,灭商伐纣,最终建立周朝的历史或者说神话故事。那么武王伐纣的故事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尤其是武王,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下面我们就从历史故事中来推敲一番。

武王伐纣怎么成功的(武王伐纣的全部真相)(1)

牧野之战

(一)武王伐纣的历史时机

武王实际伐纣后建立周朝后大家推举而自封的,武王的身份是商朝诸多诸侯国的西岐侯国君姬昌的二公子,名字是姬发,大公子是伯邑考。这里说明下,古时候人的名字是有按照长幼辈分来命名,伯邑考其实叫姬考,按照依次按照“伯、仲、叔、季、显、惠、雅、幼”的顺序,又参加过科举考试,封了个邑地的官,所以当时人们称呼他为伯邑考,按照当时世子辈分看,姬发是排在第二的位置,所以他不能被世袭君王的。

而偏偏此时的商朝国君,也就是商纣王是昏庸无道和残暴不仁,商朝下的百姓民众民不聊生,天下诸侯国都对商纣王的暴政统治堪苦不已,其中“八百路”诸侯中的西岐侯姬昌,看到这种局势也有过深深的担忧,但是作为臣国,也只能是行“君臣”之义,去匡扶和劝说此时商纣王,而爱民礼贤的姬昌居然被小人谗言说是有,“谋逆之心”,才有被商纣王囚居“羑”地。其中不得不说的是,伯邑考担忧王父安危的伯邑考居然只身前往,结果被剁成肉酱做成肉包子来试探姬昌的“忠心”,至此姬发世袭王位的也就变得比较“名正言顺”了。

武王伐纣怎么成功的(武王伐纣的全部真相)(2)

周兴地图

商朝的国运衰微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实还是经历了比较大折耗才造成的。商纣王其实也并不是完全的昏庸无道,类似历史上记载的刘贺。关于商纣王,本名子受,是中国商王朝的第32代君王,他在商朝的谥号叫做帝辛。而“纣王”是周武王灭了商朝之后对子受的称呼。残忍捐义曰纣。所以就凭这个谥号,就把帝辛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无法摆脱,其实说白了,“商纣王”这个称呼,并不是子受本来该有的谥号,他的谥号本就该只有一个帝辛。只不过周人觉得这不够。

确切地说是周武王觉得还不够,毕竟他得到江山要讲究名正言顺,只有帝辛足够坏,至少得让别人觉得坏,于是便给他起了一个极具侮辱性和蔑视性的称呼。

细数来商纣王身上背负的罪状多达70余条,近代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对商纣王的每条罪状的发生时间都进行了考证,并且写出了《纣恶七十事发生的次第》一文,

文中指出:纣王的70条罪状发生的时间是从周朝开始陆续给加上去的。其中,战国时期增加了二十项,西汉时期增加了二十一项,东晋时期增加了十三项。

武王伐纣怎么成功的(武王伐纣的全部真相)(3)

商纣王

真实的帝辛是天资聪颖的,而且也有口才,接受能力也很强,此外,他还气力过人,甚至能徒手与猛兽格斗,在古代那个尚武的年代,帝辛几乎具备了所有令人崇拜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帝辛相信拳头就是话语权。帝辛继位后,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商朝在帝辛的统治之下,可以说是强极一时,在这种情况之下,作为一个想有所作为的帝王,自然会想要在有生之年做些什么。帝辛想到的是征战四方,尽可能多地扩大商朝的控制范围,让商朝的子民享受战争胜利带给他们的荣耀。帝辛征讨的地方有很多,但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当属他对东夷用兵和内政改革。

东夷用兵,帝辛此举不仅打退了东夷向中原的扩张,并且将商朝的势力范围推到了江淮一代,凭借着强大的国力,将东夷打得落花流水,而商朝国土也扩大到了鲁、皖、江、浙,甚至还控制了福建沿海,直接保障了商朝腹地的安全和稳定。另一方面,比如他的“不敬神”,“任用罪人”,理解为求是哲学,任才不拘一格,不重用贵族,理解为“打破奴隶主贵族世袭制”等等。这些措施在历史上看来都是有功绩的,但是在后世史料记载的看来,商纣王是非常不仁道的,比如施行暴政,施用酷刑比如炮烙、虿盆等,还有修筑穷奢极欲的鹿台等等。

武王伐纣怎么成功的(武王伐纣的全部真相)(4)

封神演义

这里说到攻伐东夷,而武王伐纣就发生在商纣王攻伐东夷的时候,决定胜负的“牧野之战”可以这么说商朝是在国都守军实力空无的情况下被西岐给偷了“塔”,

据《吕氏春秋·古乐》载:商人服象,为虐(摧残的意思)于东夷。

商纣王连年对夷族部落用兵,所率商军曾组织训练大象,组成象队参战。商纣王对东夷征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将商王朝的疆域扩展到了江淮一带,而且俘虏了“亿兆(上百万)夷人”。所以说,俘虏了众多东夷人当奴隶也是事实。当然,还有另一个事实就是商王朝对东夷的征服不仅消耗了他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而且对东夷的防守也需要重兵,以至于都城朝歌空虚,无兵可守。与此同时,商纣王对东夷征伐的胜利致使他自信心满满,本来就自信的商纣王更加自信,听不进任何人的意见,夜夜笙歌,和自己的美人长相守。当周武王大军杀来的时候,商纣王正和美人妲己在酒池肉林狂欢呢。他来不及应对,只好把俘虏过来的东夷奴隶拉到前线去。这群奴隶本来就是俘虏来的,对商纣王很不忠心。

饱受压迫的奴隶和夷人本来就恨透了商纣王,现在商纣王拿他们去给周军当刀靶,这就更激起了他们的无比愤怒。所以,他们和周军刚一接触,立即在阵前“倒矢而射,傍戟而战。”争先恐后为周武王引路。东夷的倒戈相向,让商纣王的嫡系部队乱了阵脚。周武王看到这个阵势大喜过望,趁势高举黄钺,挥舞白旌,指挥全军奋勇攻杀。几乎一天之内就垮掉,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东夷奴隶倒戈相向。

武王伐纣怎么成功的(武王伐纣的全部真相)(5)

灭商伐纣路线图

于是“商师大崩。商辛奔内,登于鹿台之上,屏遮而自燔于火。”

然“外患不足以为惧”,帝辛王族中还是有不和谐的王族势力的“叛变”,微子启是商纣王的哥哥,他是长子,王位也轮不到商纣王来做。王位本来是微子启的。但他们的父亲帝乙却不按照传统,将王位传给了弟弟帝辛,也就是商纣王。“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也,尚为妾,己雨为妻而生纣。纣之父和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目:‘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故纣为后”。所以说,商纣王其实有些得位不正,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不任用自己的王族成员,比如长兄微子启,叔父箕子、比干等等。不仅不任用,甚至还要排挤打压,甚至诛杀。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商纣王诛杀比干,“七窍玲珑心”的故事我们都知道。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

帝辛还要努力证明当年帝乙传位于他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所以,他要去讨伐东夷,积累战功和功绩。虽然他的征讨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激起了王族内部成员的不满。流亡在外的微子启和假装发疯的箕子趁着商纣王空虚的时候,就向周人透露了关键的军情情报,这样周武王才可以顺利的进军。王族成员的倒戈相向加速了商纣王的垮台和商朝的覆灭(转下篇,姜子牙投身兴周灭商的计划)。

武王伐纣怎么成功的(武王伐纣的全部真相)(6)

关注我,发现更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