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是今年的新晋新一线城市(合肥这十年新一线)(1)

“合肥这十年”新闻通报会——民政专场

中国网讯 近日,合肥再次跻身“新一线”城市之列。十年间,合肥实现190余万人口导入,成为合肥强势出位的底气。2.8万名困境儿童得到保障、4470名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关爱保护服务、6.3万张养老床位、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456家、老年食堂(助餐点)814个、1160个农村社区功能活动室全部达标、160万名注册志愿者积极活跃……一系列数据无疑彰显着合肥这座城市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也记录着一座城市责任与担当的民生求索。

9月14日,在“合肥这十年”新闻通报会上,合肥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方滨表示,十年来,合肥市不仅始终丰富发展的维度,更始终追求发展的温度,在“民声”中找寻民生方向,推进由“新”入“心”,做到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奋勇争先硕果累累 开拓发展民政事业新局面

进取是合肥民政一以贯之的主题。十年来,合肥的民政工作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养老服务质量满意度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20个城市中排列第一;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高,位居全国前列。十年来,合肥民政多项创新工作在全国推广,智慧社区、康复辅具、居家养老服务、养老助餐、流浪乞讨“街面延伸”救助、“红色地名”等在全国得到重点推广,为全国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合肥智慧。十年来,合肥民政与多个城市形成双向合作,将民政工作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等多项国家战略,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朋友圈”进一步扩大。

用心用情改善民生 助力合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

十年来,合肥民政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夯实基本生活救助,建立社会救助及补贴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7项救助补助标准均居全省前列。同时,健全专项救助,在全省首创社会救助与司法救助衔接机制;发展服务救助,创新打造“一街一品”服务救助合肥模式;建成低收入人口监测平台,实现“政策找人”;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立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衔接机制。

十年来,合肥市养老服务产业加速发展。在养老服务“合肥品牌”在全国打响的同时,建设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示范企业6家、示范街道10个、示范基地2个,省级智慧养老示范项目19个,形成了高新技术开发区内智慧养老服务科技企业集聚区。

十年来,合肥市儿童保护体系健全完善。在全国率先将集中供养孤儿、散居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进行了统一,保障标准位居全省第一;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成立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新设未成年人保护处(儿童福利处),开展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权益。

基层治理活力迸发 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十年来,合肥市基层社区治理取得新突破。合肥市率先出台城市社区配套设施建设规划,以及全国标准最高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配建标准,社区面貌焕然一新,社区居民好评如潮。同时,科学规划社区建设,打造标准化村级社区服务中心、小区居民活动中心,将服务延伸至居民“家门口”;提升社区品质,率先出台智慧社区建设规划,探索出一条科技赋能社区治理新路径,获批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社区治理特色基地)。

十年来,合肥社会组织发展取得新实效。全市登记社会组织5156家,注册登记社会组织万人拥有率达6.5个;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乱收费清理整治、“僵尸型”社会组织清理、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监管等专项行动,清朗社会组织生态空间;引导和动员社会组织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双招双引”、疫情防控、基层治理和公共服务等中心工作中积极发挥作用。

十年来,合肥社工志愿服务取得新发展。构建社工站“四纵四横”体系,主城区实现了乡镇(街道)级社工站全覆盖;全市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中注册志愿者人数超过160万,注册志愿者占常住人口比例达到17%;持续积极开展“中华慈善日”、“安徽慈善奖”评选等专题活动。

公共服务跨越发展 担实为人民服务的使命

十年来,合肥各项社会事务全面提升。在全省率先实现婚姻登记“全城通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现“全程网办”,补贴标准和覆盖范围持续处于全国前列。十年来,合肥法人公益福彩福泽民生。“福彩公益助你上大学”连续开展了17年,累计资助贫困大学生1200多名,发放助学金650余万元。十年来,合肥地名管理成效明显。全市共有19个千年古镇、8个千年古村落被认定为安徽省地名文化遗产;有序推进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举办红色地名展,延乔路多次“刷屏”全国。

最后,方滨表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合肥民政将继续前行,聚焦民生一线,确保每一项民生实事有序推进,让人们切实感受到新变化,触摸到新温度,让人们在日新月异的合肥享受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文/刘聆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