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四十二条:“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但劳动者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掌握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用人单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加班费的计算方法都有哪些?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加班费的计算方法都有哪些(应该怎样计算加班费)

加班费的计算方法都有哪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四十二条:“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但劳动者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掌握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用人单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

在劳动争议中,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加班费的纠纷占比不小,从上述规定中可以得出,劳动者对加班事实负有举证责任,虽然后面也有要求单位提供的规定,但是这也是在劳动者提供初步证据证明单位掌握相关证据的前提,因此劳动者在庭审中主张加班事实是一个较为困难的事情。第一,一些单位没有打卡或者考勤制度,即使加班了也无法证明加班的事实;第二,一些单位有打卡或者考勤制度,但是规定加班必须进行审批,如果不进行审批视为自愿进行加班,而且大多数情况是口头要求进行加班,员工无法证明单位要求加班。在实践中建议多拍摄、录像固定证据,同时多与上级领导进行微信聊天或者发短信交流,说一些“加班到几点?”、“加班结束,我们要走了”这样的话。再者如果单位存在审批制度,如果不给审批就要求加班应当选择不加班。

除此之外,认定加班工资基数也是一个难题,一些单位会规定加班工资基数应当以本地最低工资标准进行计算,这就导致加班工资很低,那么单位规定加班工资计算基数较低是否有效?国家对于加班工资基数没有统一规定,各省、直辖市均规定了加班工资基数,但有差异,一些地区以实发工资扣除加班费后作为加班工资基数,也有一些地区以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基数优先计算加班费,还有的地方可以约定加班工资基数,只要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即有效。

如何查询各地加班工资计算基数,应当到各省、直辖市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官方网站上搜索关键词“加班费”,这个时候会搜索出该问题的规定或者解答,其次是到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搜索各地最近的判决,从而确定加班费计算基数。

确定好加班费计算基数就可以按照如下标准计算加班费了: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以下举例几个省、直辖市对于加班工资计算基数。

1、以山东为例

《山东省企业工资支付规定》第二十五条:“根据本规定第二十条计算加班工资的工资基数和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计算劳动者休假工资基数,应当按照劳动者上一月份提供正常劳动所得实际工资扣除该月加班工资后的数额确定。劳动者上一月份没有提供正常劳动的,按照向前顺推至其提供正常劳动月份所得实际工资扣除该月加班工资后的数额确定。”

2、以北京为例

《北京市工资支付规定》第四十四条规定:“根据本规定第十四条计算加班工资的日或者小时工资基数、根据第十九条支付劳动者休假期间工资,以及根据第二十三条第一款支付劳动者产假、计划生育手术假期间工资,应当按照下列原则确定:(一)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工资标准确定;(二)劳动合同没有约定的,按照集体合同约定的加班工资基数以及休假期间工资标准确定;(三)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的,按照劳动者本人正常劳动应得的工资确定。”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解答》:“劳动者正常提供劳动的情况下,双方实际发放的工资标准高于原约定工资标准的,可以视为双方变更了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以实际发放的工资标准作为计算加班费计算基数。实际发放的工资标准低于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能够认定为双方变更了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的,以实际发放的工资标准作为计算加班费的计算基数”

3、以天津为例

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实施细则

第七条 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及加班工资计算基数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加班加点工资计算基数,以应得工资扣除加班加点工资后的数额作为加班加点工资计算基数。

4、以浙江为例

关于劳动争议案件处理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38.加班工资和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加付的一倍工资的计算以职工所在的岗位(职位)相对应的标准工资为基数。

前款标准工资难以确定的,按以下方式确定计算基数:

(1)劳动合同有约定的,按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为基数;

(2)劳动合同没有约定的,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的单位,以职工本人的岗位工资与技能工资之和为基数;

(3)岗位、技能工资难以确定的,以上月职工正常工作情况下的工资为基数,同时应扣除绩效、奖金和物价补贴;难以区分工资、奖金、物贴等项目的,以职工上月实得工资的70%为基数。

上述计发基数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计发基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