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神灵,一个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的女娃子。

山海经中的八经(山海经之北山经)(1)

《北次三经》这一组山叫太行之山。这一组中的第一座山叫归山,山上产金、玉,山下产碧。

再往东北二百里,是龙侯之山,没有草木,多产金玉。决决之水从这里发源,向东流入河。

再往东北二百里,是马成之山,山上多产文石,山北面多产金、玉。

再往东北七十里,是咸山,山上有玉石、山下多产铜,这里多有松树和柏树,草多是紫草。条菅(jiān)之水从这里发源,向西南流入长泽。水中多产器酸,三年才能收成一次,吃了它可以治疗疠病。

再往东北二百里,是天池之山,山上没有草木,多产文石。渑(shéng)水从这里发源,潜流到山下,其中多产黄垩(è)。

再往东三百里,是阳山,山上多产玉,山下多产金、铜。 留水从这里发源,向南流入黄河。

再往东三百里,是贲()闻之山,山上多产苍玉,山下多产黄垩,多产涅石。

再往北一百里,是王屋之山,这里有很多石头。(氵联)(lián)水从这里发源,向西北流入泰泽。

再往东北三百里,是教山,山上多产玉但没有石头。教水从这里发源,向西流入河,这条河冬天干枯、夏天流淌,就是干河。其中有两座山。这座山方圆三百步,它们名叫发丸之山,山上产金、玉。

再往南三百里,是景山,向南可以望见盐贩之泽,向北可以望见少泽。山上多生草、藷藇(shǔ yù),这里的草多是秦椒,山北面多产赭(zhě)石,山南面多产玉。

再往东南三百二十里,是孟门之山,山上多产苍玉,多产金,山下多产黄垩(è),多产涅石。

再往东南三百二十里,是平山。平水从它的顶上发源,潜流到山下,其中有很多美玉。

再往东二百里,是京山,产美玉,多生长漆树,多有竹子,山的南面产赤铜,山的北面出产黑色的磨刀石。高水从这里发源,向南流入河。

再往东二百里,是虫尾之山,山上多产金、玉,山下多有竹子,多产青碧。丹水从这里发源,向南流入河。薄水从这里发源,向东南流入黄泽。

再往东三百里,是彭毗()之山,山上不生草木,多产金、玉,山下多流水。蚤林之水从这里发源,向东南流入河。肥水从这里发源,向南流入床水,其中有很多肥遗蛇。

再往东一百八十里,是小候之山。明漳之水从这里发源,向南流入黄泽。

再往东三百七十里,是泰头之山。共水从这里发源,向南流入虖()池。山上多产金、玉,山下多长有竹子、箭竹。

再往东北二百里,是轩辕之山。山上多产铜,山下多生竹子。

再往北二百里,是谒戾之山,山上多长有松树和柏树,还有金、玉。沁水从这里发源,向南流入河。山的东面有一片树林, 名叫丹林。丹林之水从这里发源,向南流入河。婴侯之水从这里发源,向北流入氾(fàn)水。

往东三百里,是沮洳(jù rù)之山,没有草木,有金、玉。淇水从这里发源,向南流入河。

再往北三百里,是神囷(qūn)之山,山上有文石,山下有白蛇,有飞虫。黄水从这里发源,向东流入洹(huán)水。滏()水从这里发源,向东流入欧水。

再往北二百里,是发鸠之山,山上多生柘树。炎帝的小女儿叫女娃,女娃在东海游玩,溺水而死没能返回,因而变成了精卫,常常从西山衔来树枝石头,用来填塞东海。漳水从这里发源,向东流入河。

再往东北一百二十里,是少山,山上出产金、玉, 山下出产铜。清漳之水从这里发源,向东流入浊漳之水。

再往东北二百里,是锡山,山上多产玉,山下出产磨石。牛首之水从这里发源,向东流入滏水。

再往北二百里,是景山,山上有美玉。景水从这里发源,向东南流入海泽。

再住北一百里,是题首之山,产玉石,有许多石头,没有水。

再往北一百里,是绣山,山上产玉、青碧,山上的树多是栒树,山上的草多是芍药,芎䓖(xiōng qióng)。洧(wěi)水从这里发源,向东流入河。

再往北一百二十里,是松山。阳水从这里发源,向东北流入河。

再往北一百二十里,是敦与之山,山上没有长草木,产金、玉。溹(suǒ)水从敦与之山的南边发源,向东流入泰陆之水;泜(zhī)水从敦与之山的北面发源,向东流入彭水。槐水从这里发源,向东流入 泜泽。

再往北一百七十里,是 柘山,山南面出产金、玉,山北面出产铁。历聚之水从这里发源,向北流入洧水。

再往北三百里,是维龙之山,山上出产碧玉,山南面产金,山北面产铁。肥水从这里发源,向东流入皋泽,其中有很多大石头。敞铁之水从这里发源,向北流入大泽。

再往北一百八十里,是白马之山,山南面有很多石头和玉,山北面多产铁,多产赤铜。木马之水从这里发源,向东北流入虖沱(hū tuó)。

再往北二百里,是空桑之山,没有草木,冬天、夏天都有雪。空桑之水从这里发源,向东流入虖沱。

再往北三百里,是秦戏之山,没有长尊木,多产金、玉。虖沱之水从这里发源,向东流入溇水。液女之水发源于山的南面,向南流入沁水。

再往北三百里,是石山,山中多产金、玉。濩濩(huò)之水从这里发源,向东流入虖沱;鲜于之水从这里发源,向南流入虖沱。

再往北二百里,是童戎之山。皋涂之水从这里发源,向东流入溇液水。

再往北三百里,是高是之山。滋水从这里发源,向南流入虖沱,山上的树多是棕树,山上的草多是条草。滱(kòu)水从这里发源,向东流入河。

再往北三百里,是陆山,多产美玉。(jiāng)水从这里发源,向东流入河。

再往北二百里,是沂()山。般水从这里发源,向东流入河。

往北一百二十里,是燕山,多产婴石。燕水从这里发源,向东流入河。

再往北浴山路走五百里,沿水路走五百里,就到了饶山。这座山没有草木,多产瑶碧,山中的野兽多是橐(tuó)驼,山中的鸟多是鹠(liú)。历虢(guó)之水从这里发源,向东流入河。

再往北四百里,是乾山,没有草木,山南面有金、玉,山北面有铁,但没有水。

再往北五百里,是伦山。伦水从这里发源,向东流入河。

再往北五百里,是碣石之山。绳水从这里发源,向东流入河,其中有很多蒲夷鱼。山上出产玉,山下多产青碧。

再往北沿水路行五百里,到了雁门之山,没有草木。

再往北走四百里水路,到了泰泽。其中有一座山,叫帝都之山,方圆一百里,没有草木,有金、玉。

再往北五百里,是錞 (chún)于毋逢之山,向北可以望见鸡号之山,那里的风非常猛烈。向西可以望见幽都之山,浴水从这里发源。

《北次三经》这组山,自太行之山到无逢之山,一共四十六座山,行经一方二千三百五十里。山神外形都是马身人面,有二十座。祭祀它们,都是把藻茝(chǎi)埋入地下。另有十四山神的形状是猪的身子,佩带着玉。祭祀它们,都用玉,不埋入地下。还有十个山神外形都是猪身子,长着八只脚和蛇尾巴。祭祀它们,都是埋一块玉壁。总共四十四个山神,精米都要用粳米来祭祀,这些山神都是用生冷食物祭祀,不用火

右边是北经各山的记录,一共八十七座山,行程二万三千二百三十里。

山海经中的八经(山海经之北山经)(2)

今天整理《山海经》中北山经的北次三经,明天整理北次三经里的神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