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特点在于即景寓情,因象寄兴。所以对于诗人而言,不仅要有生花的妙笔,还要有随物赋形的画工。这样才能将最寻常的景色,营造出高超优美的意境。才能使人读起来如身临其境,激发人意。本文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诗《霜月》,便具有这样的特点。

李商隐十二首诗词 李商隐登楼远眺(1)

《霜月》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李商隐登楼远眺所写下的深秋月色。身为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李商隐的这首诗,无疑将诗美体现的淋漓尽致。虽然只有短短4句,但是它不失为一首绝美的诗歌,美得令人心醉。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李商隐的这首《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十二首诗词 李商隐登楼远眺(2)

首句“初闻征雁已无蝉”,意思是说,初次听见南飞的雁叫,再也听不到鸣蝉。无疑这句诗是对环境背景的实写。当辽阔的长空,传来声声大雁的啼叫声,清霜开始普降时,说明季节已经到了深秋。正如《礼记·月令》中记载:“孟秋之月寒蝉鸣,仲秋之月鸿雁来,季秋之月霜始降”。

次句“百尺楼高水接天”,即李商隐登楼远眺,看到深秋的月色、霜景和夜空呈现出水天一色的唯美景致。同样是实景描写,它给人的感受则是澄澈空灵。虽然说这样的景色,能给人带来深秋的凉意,但是它也足以令人沉醉其中,拥有美的享受。李商隐便是如此,才会有接下来的美妙离奇的想象。

李商隐十二首诗词 李商隐登楼远眺(3)

最后两句“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意思是说,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好比一比彼此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青女”,是主管霜雪的女神。据《淮南子·天文训》记载:“青女乃出,以降霜雪”。“素娥”,即嫦娥,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月中仙女。

相比较其他诗中对于深秋月色的静态描写而言,李商隐在这首诗中运用想象与神话典故,将月夜的冷艳之美,通过“青女素娥”的争艳斗俏刻画出来,无疑是绝妙的一笔。并且这样一来,就创造出了清幽而又瑰丽的意境。这对于深秋的月夜来说,再生动形象不过了。

李商隐十二首诗词 李商隐登楼远眺(4)

除此之外,深秋霜月不过是大自然景色之一。它具有普遍性,除了李商隐,其他人登楼远眺也能看到此景。但唯独李商隐能够将现实与幻想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兼具诗美、景美。同时,它也能让人切身感受到诗人登楼远眺后,所触发的饱满而丰富的内涵。

综观李商隐的这首诗,可以说他将深秋霜月的美色写得淋漓尽致。总的来说,它是一首绝美的诗歌,短短4句便美得令人心醉。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