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向你提起香云纱时,就会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面料。旁着一身名气、香艳、华贵又附有民国的传奇色彩!

没有哪一种面料,就像香云纱一样,需要泥土、雨露、阳光、空气,用桑蚕丝作底料,以莨液为营养,在日月晨曦中自然作物。

香云纱浸润岁月,自然天成,古色古香,传承百年“三洗九煮十八晒”成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香云纱面料制作过程(面料很华丽珍贵)(1)

香云纱的起源很妙,听说是渔民为了让渔网更加耐用耐磨,便在网上涂抹了莨液,渔网捕鱼时,沾染河泥,日复一日,渔网变得黑暗且有爽脆感。工艺的形成确实有趣,是机缘巧合下的生活智慧。民间的烟花气,日常平时,造就了令人惊叹的香云纱,没曾想一不小心,便惊艳了一整个年代。

香云纱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手工制作植物染色面料,产于广东佛山市顺德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它的制作工艺特性,制作时间长,要求的技艺精良。而且是体力劳动,又要求技术熟练并且要有很大的耐心。大多年轻人都避而远之,导致这一技术的传承困难重重。在1975年就基本停产了,2008年国家批准顺德的香云纱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使香云纱生产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了解了香云纱的制作过程。工艺流程复杂繁多:从坯绸准备→薯莨液制备→浸莨水→晒莨→洒莨水→一次封莨水→一次煮绸→二次封莨水→二次煮绸→三次封莨水(俗称“起货”)→过泥→清洗河泥→四次封莨水(俗称“复乌”)→摊雾。这些都是由有几十年煮纱经验的老师傅们制作完成。经过忙忙碌碌,裁剪纱绸胚、浸薯莨汁(薯莨是一种可药用草本,富含单宁)、晾晒、煮纱绸,又反反复复,过河泥、清洗布匹。一匹20米的香云纱,看着天气,几十道工序,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一种集体的劳作,十几个人快、准、协同,一致的程度,连汗水和喘息都同步。就像栽种庄稼的农人,染整时光显得日常,工人们打趣与哄闹,成为常态。或许。他们并未意识到这份难得,是享受共同劳作的乐趣。

香云纱面料制作过程(面料很华丽珍贵)(2)

每年仅有6个月的制作时间,纯手工的集体劳作,并没有人多产量大的道理。产量全由太阳决定,日光、空气是成分,时间是催化剂。阳光、泥土、草药、河水,每一个因素都影响着成品的质量。阳光普照时,便忙活摊布,遇到下雨时,便如临大敌,动作之快,神情兴奋,欲与天公争分秒,一场雨,就可能让前面的功夫白费。看天吃饭,这便是香云纱弥足珍贵的地方。

泥土的不同,薄厚的不同,造就了面料上的纹理不同;阳光的量多量少,使得每一块面料,每一处细节在各种元素的作用下,都完全不同。“世上没有两片同样的香云纱”,这便是正真意义上------稀少、天然、华丽、珍贵。香云纱的小龟纹,不喜张扬,低调、内敛是它的一种性格。要透光,要用心,才能看到。每种纹样,都是中国风的木雕镂纹,有祥云的缱倦,有窗花的神秘,但都隐约低调,不喜张扬。

香云纱面料制作过程(面料很华丽珍贵)(3)

香云纱又唤作“莨纱”,面料正反双色,一面黑胶,一面烟咖,像极了那时的香烟色,贸易到上海唤作“香烟纱”,香艳又时尚。岭南本土的叫法是“莨纱绸”,朴素、自然、更亲近人。

香云纱手感爽脆,种类纹样繁多,很难想象它的素胚,是柔软而轻薄的天然桑蚕丝。是守艺人用耐心、淳朴、纯粹的精神。一次又一次地过莨水,从白坯纱绸到红褐色,又从红褐色到沉稳的烟咖色,一次次历练。很多通花已经失传,当然师傅们为了满足大众需求,也在不断尝试探索新型的款式:绢纺、电力纺、珍珠缎、农工缎、重绉。

香云纱制作还有一道至关重要的工艺叫“过乌”’,采用河流中的污泥,必须细腻无杂质无颗粒,像是浓郁的墨水。河泥中富有的铁元素会与莨液的单宁,产生化学作用,改变桑蚕丝纤维的结构。“过乌”不能见阳光,必须在黑夜里或是凌晨作业。

香云纱面料制作过程(面料很华丽珍贵)(4)

这些从自然萃取的力量,终将归还自然。在与人相处后,黑胶会慢慢脱落,显露真心,面料的斑驳相似而不同。它的吸湿性是棉布的1.5倍,是羊毛的1.8倍,能保持皮肤水分的平衡,穿着滑爽、清凉的功效。因此香云纱有着“软黄金”的美称。它穿的旧了色泽会更柔和,是可以代代传承的精品。

香云纱面料制作过程(面料很华丽珍贵)(5)

因为爱她,喜欢她,所以写她。那么,您可有您喜欢的面料呢?欢迎讨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