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目

【2022高三炎德·英才大联考 雅礼中学二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沙漠并非完全的荒凉和死寂,当你捧起一捧沙子,也就捧起了许多植物种子……这里自有植物生命的传奇,造就传奇的在于它们的“生存之道”或“生存智慧”。

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生长着最富于传奇色彩而享有美誉的胡杨树。它们根系相连,只要一棵树获得水分和营养,其他的胡杨也会共享,从而拥有格外坚韧的生命力。在北美索诺拉沙漠,生长着一种“巨人柱”仙人掌,它们长寿,同样拥有顽强的生命力。一棵体形较大的巨人柱就可储存 5000 升水,可以保证存活一整年,还能尽情地开花结籽。但从幼苗长成“巨人”,堪称“保姆”的牧豆树无微不至的呵护功不可没:烈日曝晒,给它们遮阴;风雪交加,给它们掩护;严寒来袭,给它们保暖。牧豆树根系发达,便于汲取地下水,自然就分享水资源给巨人柱……终于,巨人柱高出了“保姆”树,就变得非常强壮,开始独自抵挡恶劣气候,并和牧豆树共存。

读了上面的文字,是不是获得一些启迪,产生不少联想?让你感受或思考最深的是什么?请你写一篇文章,准备参加“生存启示录”的征文活动。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日,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 800字。

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大自然议论文(2022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1)

审题提示

首先我们提炼出材料的关键点——沙漠植物的“生存之道”“生存智慧”。考生从中获得启迪,将“物理”和“人情”打通,从而形成我们个人乃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大道”或“智慧”,减少我们的迷惘与困惑。

材料第一段为总起,指出生命传奇由“生存之道”或“生存智慧”造就,考生可就此立意,但要避免写得空洞、大而无当。

材料第二段做了详尽而生动的案例补充,也丰富了“生存启示录”的内涵。

写作任务明确为“准备参加‘生存启示录’的征文活动”,审题难度不大。

可从如下角度立意:

①从胡杨树的“共享”而拥有坚韧的生命力获得启示:共克时艰,美美与共,建立命运共同体,并以此帮助彼此生存、发展、强大。

②从巨人柱受到呵护而成长而壮大获得启示:借力于强大的保护与帮助发展自己,走向强大,并与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③从“保姆”牧豆树的分享和呵护使巨人柱由弱变强而共同生存获得启示:帮助人而促进人走向强大,自己也将收益受惠,最终得到共同发展。

④综合起来看,植物的“共享”与“分享”促进了种群的生命发展,改善了生存环境,也启示我们:尊重和利用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使我们自身乃至世界更加美好。

从某一角度或综合角度生发立意,言之有理,无一不可。

写作涉及的领域可以相当广泛,从生活到人生,从个体到群体,从自然到社会,从国家到人类等,一个领域多个领域,都可涉及,但要在细读材料、吃透材料的基础上,从材料中生发立意。

教师下水

善意地予,自然地获

长沙市南雅中学 刘彩云

沙漠的荒凉、单调、未知,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生命的死寂。干旱、风沙、烈日、严寒,总是在沙漠上交替肆虐。即便如此,胡杨树仍以八方缺水、一方支持的大度,成就彼此的共荣共美,牧豆树仍以临危不退、无微不至的呵护,换得与仙人掌的共生共存——这些植物在沙漠中抒写着自己的传奇。

它们坚韧地生,温柔地护,大方地予,不经意地获,向人类展现它们的生存哲学——共享互助才能共存。

这种共享互助是一种不计回报的善意。因为植物不会预设自己的未来,权衡自己的得失。

这种共存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生命形态。因为它们一朝的付出在未来自然而然地有了回报。

人也如此,自己人生路上的坑洼是需要自己用善意去填平的。契诃夫说:“每一个幸福而满足的人的房门背后应当站上一个人,拿一把锤子不住地敲门,提醒他——天下还有不幸的人,尽管自己怎样幸福,可是生活早晚会向他露出爪子来。”被幸福包围的我们,容易变得保守、盲目。在别人经受苦难时,如果我们不闻不问,等到生活向我们亮出底牌时,他人也会不理不睬,就像当初我们看不见、听不见他们一样。苦难的气味是不好闻的,处在其中的人就像一间位于楼房底层狭窄不通风的天井,就像在大街旁蜷缩的肮脏的流浪者那样,一定会散发出污浊难闻的气味,当我们掩鼻而过时,也可能把自己的幸福推开了。

共处困境时,我们很多时候天真地认为可以明哲保身。在时代的大浪中,没有谁可以是一座孤岛,没有谁可以是从指尖流走的一粒沙。二战后,著名牧师马丁·尼莫拉写下“忏悔短诗”:“他们追杀犹太人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最后他们奔我而来,那时已经没有人能为我说话了。”面对德国纳粹,自私逃避、胆小退缩是不可能独存的。时代的一次涟漪荡漾开来就可以掀起变动的浪潮,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到每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个体很难立足,只有建立命运共同体,才是最佳的生存之道。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自古而今,中华民族并肩携手,才能走到今天——茹毛饮血时代,先民们互助共生;抗战艰难之时,国民们联合驱敌;疫情肆虐的今天,我们守望相助。在未来,疾病、贫穷、战争、天灾都有可能成为横亘在人类面前的荒漠,如果没有胡杨、牧豆树的智慧,只怕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足以应对这些残酷的考验。

生命有荒漠,有绿洲,有坎坷,有顺畅。荒漠之中,互助可以创造生命的奇迹;找到绿洲,共享可以成就生命的快乐。所以,当你愿意分享一捧水时,递出一支玫瑰时,回馈你的肯定是一池水、一捧香,你定无生存之忧,生活之乏。

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大自然议论文(2022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2)

内容来自: 湘语文(xiangyuwen8)原创授权推送

封面图片:阅之

图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