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麦”,会让所有跑川藏线的司机心中一颤的名字。从西藏波密县102道班到排龙乡的20多公里,是川藏线上公认最为凶险的“死亡路段”,这里也因此被称为“通麦天险”甚至“通麦天险”。

“通麦天险”为何如此惊心动魄?

通麦,降水极其丰富,山体土质疏松,号称“亚洲第二大泥石流群”,一旦遇到风雨或者冰雪融化,极易发生高山落石、泥石流和塌方,一年365天,各种地质灾害累积300多次,被称为“世界公路病害的百科全书”。

川藏线全是水泥公路吗(在川藏线最凶险的)(1)

川藏线全是水泥公路吗(在川藏线最凶险的)(2)

易贡藏布,气势磅礴,峭壁天险,如剑悬顶。

没走过通麦,就不知道川藏线的难。

那么,在这里建电网是什么感受呢?我们通过他的故事来了解——

川藏线全是水泥公路吗(在川藏线最凶险的)(3)

冯涛(右一)跟随公司援藏帮扶领队雷龙武前往通麦110线路工程。

我叫冯涛,现任波密业主项目部帮扶项目经理,今天是我进藏的第615天。

小编:通麦的施工的客观条件能概括一下吗?

冯涛:树多、山陡、路险。通麦,当年18军进藏,张国华将军路过的死亡天险。

森林覆盖率达到82.7%,分布着诸如红豆杉之类的名贵树种,对线路架设造成了一定难度。

其次,持续6个月的雨季经常发生塌方泥石流等,阻断与外界的联系,导致人员进出困难,物资匮乏,也给电网建设、设备材料运输带来了挑战。

川藏线全是水泥公路吗(在川藏线最凶险的)(4)

易贡35千伏线路工程,开裂的路,我们刚路过,身后的山就塌方时的场景。

小编:那我们的建设进度如何?

川藏线全是水泥公路吗(在川藏线最凶险的)(5)

冯涛:通麦110KV输变电工程线路全长 59.622km,新建杆塔157基,大部分塔基在悬崖峭壁,线路走廊穿越原始森林,崇山峻岭间遍布着毒蛇、旱蚂蟥、一点红。我们在保证安全的同时,优化施工组织,提升施工效率,通麦110KV输变电工程,从开工到主体工程竣工,历时仅3个多月,创造了国网110kV输变电工程建设的西藏速度!

川藏线全是水泥公路吗(在川藏线最凶险的)(6)

通麦110变电站挑灯夜战。

福州公司帮扶团队自请战书以来,同时管控米林,波密两县三区三州电网建设合计20个单体工程(占林芝地区38个单体工程半壁江山)的攻坚推进,通过合理安排帮扶人员,优化工序,加强协调和强化内控管理,目前完工15个单体工程(占林芝地区25个完工项目3/5),至6.30完工17个单体工程,承担工程数最多,完工数最多,完工比重最大。

川藏线全是水泥公路吗(在川藏线最凶险的)(7)

项目部通宵达旦工作。

小编:电网建设能改变什么?

冯涛:一个是乡乡通大电网,再一个是通麦110kV输变电工程建成后,将为川藏铁路建设运营、易貢生态湖治理工程,提供电力支撑。

解决波密一县三乡(通麦、易贡、八盖)用电负荷,结束三乡18个行政村小水电供电历史。供电可靠率由改造前的46%提升至90%,电压合格率由改造前的51%提升至90%,户均用电容量由改造前的0.6%千瓦提高到改造后的4.7%千瓦。

川藏线全是水泥公路吗(在川藏线最凶险的)(8)

项目部员工到藏民家中了解用电需求。

波密预计2020下半年用电量与去年同比比增30%,与上半年环比比增50%,通麦110KV变电站的建成,充分满足了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用电需求,实现了拉动了波密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小编:有什么细节让你印象深刻?

冯涛:有一次八盖乡停电,乡书记找到了我们,问能不能帮忙看下乡里经常停电的原因。我们到了现场才发现乡里的电线相当混乱,各负荷之间也是简单粗暴的将线捆在一起。看到旁边地上一堆烧焦的电线真是觉得任重而道远……

川藏线全是水泥公路吗(在川藏线最凶险的)(9)

为了找到短路点,我们在那一堆麻线中拆了又接,接了又拆,最终将短路故障点找到了。当我看到乡里的灯光再次亮起时,乡里百姓脸上露出笑脸时,这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川藏线全是水泥公路吗(在川藏线最凶险的)(10)

八盖乡是距离波密县最偏远的一个乡,除了偶尔能打通几个基本的电话外,与外界的通讯基本隔离。通往八盖乡的道路至今都还在修建,一路上随处可见因道路塌方、泥石流、雪崩等地质灾害留下的痕迹。在八盖乡口,就能看见在建的八盖35千伏变电站的站址。兄弟们所住的工地没有网络、没有电视,地一天仅能提供两壶80°C左右的开水,到了夜晚,雪山冰川下的寒气逼人,一天的吃喝洗漱甚至取暖都靠这两壶热水。

记者手记

我在通麦的半天

林芝,号称“西藏江南”,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平均海拔3100米,拥有西藏80%的森林资源。印象中的西藏本该是有着浓郁蓝的天空和宝绿色的湖泊,是一个让人倾心已久的圣地。

然而来到林芝通麦,扑面而来的却是高强度的紫外线照射和三不五时的阴雨绵绵。

“这个时候刚好是雨季,天气就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当地人介绍说。没有太阳,天空灰得像哭过,湖里的水也变得黄黄的。骤歇骤停的雨对前来旅游的驴友来说,也许有着一种“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洒脱,但对当地的电力施工人员来说,却是不得不玩的一场躲猫猫游戏。

在林芝,新建的110千伏通麦变电站是为国家重点工程川藏铁路建设提供施工用电,线路部分多位于高山陡峭山体上。俗话说,山路“鬼见愁”,山崖如刀削,雪山四季冰雪不融,密林深处蚂蝗安家。为了赶施工进度,工人们需要爬四个多小时的山路,路陡又滑,一不小心就会摔倒,有的腿上甚至会被蚂蝗咬得让人不忍直视。上了山便在铁塔旁边驻扎下来,支起一个大帐篷。工人在没雨的时候就跑到外面干活,小雨也撑着继续干,直到雨大后才跑回帐篷躲一躲。有时候明明出着太阳,却又伴着毛毛雨,工人们就这样在帐篷里进进出出,见缝插针地干活。为了助力当地脱贫,工人优先挑选西藏当地人,每天的工钱可达到240元。

电力工程除了雨季的麻烦,塔材的运输也是一大难题。机械化的操作在陡峭的山体面前爱莫能助,只能靠索道传输和骡子背驮。索道常常是跨越河流,攀上落差上百米的山坡,怎一个险字了得。骡子常年行走在悬崖峭壁,加上云雾缭绕,危机常常伴随。就在前天,有一只骡子失足摔落下坡,一命呜呼了。在西藏,据说死去的骡子会被人运走埋起来,并且用经文超度,以示纪念。

同样是山上建铁塔,在林芝建好一基铁塔的时间却比外地要多上一倍以上。林芝山上的石头是火石岩,硬度极高,由于周边都是植被保护区,塔基挖洞无法用爆破方式进行,只能用空压机。一根铁塔需要挖四个洞,每个洞一般要挖八米深左右,而在林芝的山上,有时一天只能挖十几公分。如果遇上泥石流或者塌方,挖的洞直接就被覆盖,等于白忙活了。

在嘎隆拉隧道口外,目之所及是一片白雾蒙蒙,谁知道下方的峭壁上,却有着一群人在组塔施工。峭壁的旁边,一股山水滚滚而下,要到达施工点就必须爬上去,越过又湿又滑的石头。头顶是隧道,脚下是落差八米的山路,工人们顶着小雨来回搬运设备,在峭壁斜坡上拧紧螺丝,晒得高原红的脸上布满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的痕迹。而这样的施工环境,在当地人眼中却是属于比较轻松的。

车子在林芝的道上一路狂奔,两边的树木呼啸而过,眼前除了白皑皑的雪山,还不时出现一座座裸露的山体,一排排铁塔挺立山上,银色的线路伸向四方。两只雄鹰在头顶飞过,也许它们将带着喜讯传遍八方,随着当地电网的送电,林芝将结束小水电的历史,乡乡通上大电网。有了党的好政策,林芝将告别忽闪忽闪的照明灯,用上国家电网的放心电。有了放心电,林芝在脱贫致富的路上必将事半功倍。

作者:孙瑜阳 郑廷裕 郭钊平 唐伟 陈玮炜

鸣谢:郑志忠 雷龙武 鄢行钦 周锦飞 林志雄 黄春燕 冯涛 陈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