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词典中,有一批数量可观的成语在古越大地上流行(我们姑且把它称之为“绍兴成语”)这些成语,听起来似乎谈不上它们的高古或者高雅,但都语出有典;这些成语,虽然有的已经走了样,有的已经被加了料(参看注释),但依然经传不衰现撷取《成语词典》中的一部分“绍兴成语”,附上一些有权威性的绍兴方言祖师爷——鲁迅先生的成语典故;掺入一点时代更迭而带来的变异元素,以此说明绍兴方言的使用现状,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浙开头的成语?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浙开头的成语(词典中的绍兴成语)

浙开头的成语

在词典中,有一批数量可观的成语在古越大地上流行(我们姑且把它称之为“绍兴成语”)。这些成语,听起来似乎谈不上它们的高古或者高雅,但都语出有典;这些成语,虽然有的已经走了样,有的已经被加了料(参看注释),但依然经传不衰。现撷取《成语词典》中的一部分“绍兴成语”,附上一些有权威性的绍兴方言祖师爷——鲁迅先生的成语典故;掺入一点时代更迭而带来的变异元素,以此说明绍兴方言的使用现状。

A

挨门逐户(每家每户,一户不漏。绍兴人改称为“挨家挨户”)

挨肩擦背(形容极其亲昵的样子。绍兴人改称为“挨肩搭背”)

爱财如命(贪爱钱财,一如吝啬自己的性命。绍兴人改称为“爱财如命”)

矮子看戏(指矮个子挤在人群中看戏,什么也看不见,只能随着别人评论戏的好坏)

安分守己(安守本分,规矩老实。鲁迅《准风月谈·后记》:“然而‘江山好改,秉性难移’,我知道自己终于不能~。”)

B

八仙过海(“八仙”,古代神话里的汉钟离、张果老、铁拐李、韩湘子、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何仙姑。相传八仙过海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后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民间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谚语)

白日做梦(比喻想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白头偕老(意思是夫妻共同生活到老。绍兴人改说为“白头到老”)

白纸黑字(白纸上留下了黑的字。比喻有确凿证据,不容抵赖或悔改)

百年好合(吉祥语。形容夫妻恩爱,白头到老)

百无禁忌(什么都不忌讳。鲁迅《小说旧闻钞·封神传衍义》:则知太公封神,古有此说。今人于门户每书姜太公在此,~,亦非无所本矣。”)

百依百顺(万事都依从对方。特别是依从父母亲,为绍兴人的一大品质)

半斤八两(八两即半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绍兴方言有“~,黄鱼水鲞”之说)

半路出家(比喻中途改行。多用于自谦。有自谦之意。鲁迅《花边文学·奇怪(二)》“如果大众语既是~,新名词也还不很明白,这‘落伍’可真是‘彻底’了。”)

半死不活(意思是形容筋疲力尽,精神不振的样子;死又死不了,活又活不旺;也形容没有生气或活力。绍兴人改说为“半死弗活”)

报仇雪耻(指报复冤仇,洗刷耻辱。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女吊》“大概是明末的王思行说的罢:‘会稽乃~之乡;非藏垢纳污之地!’”绍兴人改称为“报仇雪恨。”)

笨鸟先飞(比喻资质、能力差的人做事比别人先行。多用于自谦)

本性难移(形容人的本性难以改变。绍兴人改说为“本性难改”;常与“江山好移,本性难改”连说)

逼上梁山(被逼上梁山做土匪。比喻被迫进行反抗,也比喻不得不做某些事情)

笔墨官司(指文字或文章。 比喻用文字进行的辩论、争执。鲁迅《华盖集续编·我还不能“带住”》“因为我知道李教授是科学家,不很‘打~’的,所以只要可以不提,便不提。”)

毕恭毕敬(形容十分恭敬有礼貌。鲁迅《呐喊·阿Q正传》八:“面对挺直的站着赵白眼和三个闲人,正在~的听说话。”)

拨草寻蛇(比喻执意寻找,不怕麻烦;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不三不四(不像这也不像那。即不像样子。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绍兴人改说为“勿三勿四”)

不识时务(不认识当前重要的事态和时代的潮流。绍兴人改说为“弗识时务”)

不识抬举(不接受或者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好意。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

(三)》“记得幼小时候住在故乡,每看见绅士将一点骗人的自以为所谓恩惠,颁给下等人,而下等人不大感谢时,则斥之曰‘~!’”绍兴人改说为“弗识抬举”)

不知不觉(没有觉察到,没有意识到。绍兴人改说为“勿知勿觉”

不死不活(形容没有生气或处境尴尬。鲁迅《两地书》七九:“实收百余元,大概已经够用,只要不在~的空气里就好了。”绍兴人改说为“勿死勿活”)。

不务正业(指丢下本职工作不做,去搞其他的事情。鲁迅《准风月谈·“吃白相饭”》:“至于‘吃白相饭’,那恐怕还是用文言译作‘~,游荡为生’,对于外乡人可以比较的明白些。”绍兴人改说为“弗务正业”)

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好奇怪的。鲁迅《致萧军、萧红》:“来信又愤怒于他们迫害我。这是~的。他们还能做什么别的?”绍兴人改称为“勿足为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