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对企业管理的贡献 不能带来经营绩效提升的精益都是徒劳(1)

传统成本会计的理性批判

在传统成本会计制度中,高库存及供应商长账期所产生的高资产,是当下很多企业(特别是头部企业)的盈利诀窍,也被视为成功企业的标签,实则风险巨大,是真正的定时炸弹、万恶之源!

难怪这些企业经营的圣人们对于传统成本会计制度如此的深恶痛绝:

精益经营与传统成本会计的冲突

精益经营绩效与成本会计指标的不一致可以突出地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传统成本会计的算法是站在国家利益角度、收税的角度去考虑的。运营费用摊分(吸收成本法)就是典型的“规模出效益”式的思维,导致的结果是做得越多越好,因为做得越多,摊分的费用就越低,因此利润就越高。它其实是一个什么思想呢?就是我们讲的规模经济,就是只有规模才有效益,规模越大效益越好,规模效益应该叫增量思维。

如果更为具体地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成本核算(费用摊分)背后的假设存在着缺陷:

管理会计对企业管理的贡献 不能带来经营绩效提升的精益都是徒劳(2)

原因何在?源于成本会计式“显性成本”与资源式“隐形成本”的不同。成本会计中所涉及的所有成本都是显性的(货币支出),无法对隐形成本实施管理。同时短期数据性的计算指标与长期回报的不同,因为精益业绩与财务指标之间必然存在着“时间性滞后”。

出路何在?

在企业的经营中,区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一个明智的决策:

因此面向精益的会计一定是管理会计,它必须体现出如下的策略:

现代企业的管理会计

现代企业与传统企业有着什么样的本质区别?现代企业在内部管理与决策时不采用成本会计思维,而是采用管理会计思维。比如有效产出会计要求准交不能延误,延误了多少天会给公司带来多少的损失都可以计算。它是在“快”上面做文章,按现在的说法叫流量思维。传统成本会计和有效产出会计对整个企业如何盈利是站在完全不同的思维和出发点去思考的,在MP那个年代确实是规模越大,获利的能力就越高,但时代不同了,现在讲究快鱼吃慢鱼,就是要快,就是要准。

企业的经营,我们过去都是停留在传统的成本会计这个理念之中,所以我们在做很多工作的时候,让它符合成本会计的原则,但实际上伤害了公司的利益。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把管理会计的理念与思维在企里面宣扬与落实,才能让公司的利益、盈利能力最大化。举个具体的例子,分别用两种会计制度计算一下便可明白:

管理会计对企业管理的贡献 不能带来经营绩效提升的精益都是徒劳(3)

管理会计对企业管理的贡献 不能带来经营绩效提升的精益都是徒劳(4)

管理会计对企业管理的贡献 不能带来经营绩效提升的精益都是徒劳(5)

(未完待续)


匠心宣言

专注、专研、专耕精益制造与精益管理二十余载,深知中国制造业过去的成长与崛起,更深感未来全球竞争之艰巨!实业兴邦之使命感一直深埋于心,每日催促我努力前行

管理会计对企业管理的贡献 不能带来经营绩效提升的精益都是徒劳(6)

有兴趣的志同道合者不要忘记点击右上角“关注”,这样就可以每天持续获取本头条号专栏分享的知识

欢迎关注、评论、收藏、转发与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