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战役历史背景讲解(长津湖背后的故事2)(1)

“把棉衣带上!”“来不及了!”《长津湖》中有个片段是志愿军战士们集结准备前往战场前,曾预备按照计划补给军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棉衣、棉被,然储备远远不够战士所需,镜头一转一声令下,部队被要求紧急出发,于是连储备好的棉制品也来不及带上,火车便要隆隆出发,站台下的同志纷纷向车厢内扔棉衣棉被,感人的一幕也为后面“冰雕连”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电影中的场景是真实再现 

处处都有“冰雕连”

电影中的这一幕其实是有真实档案依据的,据当时的《北京日报》记载,在志愿军第20军乘坐专列开进山海关时,时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的贺晋年看到战士身上的薄棉衣急得直跺脚,“你们就这样过去,别说打仗了,冻都能把你们冻死”。他找到20军副军长廖政国,要求紧急停车两小时,以便调集厚棉衣等冬季衣物,但因军情紧急,20军58师、59师和89师都没有停车,便直接开往朝鲜江界。无奈之下,贺晋年只得动员车站的东北干部战士脱下自己身上的棉衣往车上扔。

长津湖战役历史背景讲解(长津湖背后的故事2)(2)

朝鲜的冬季特别寒冷,有多冷呢?曾亲历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的一位战士回忆道:“温度接近零下40℃,战士们衣着单薄只能裹被单行军,强忍着寒冷趴在雪地中隐藏。”由于从东南沿海紧急入朝,未能配备御寒冬装,志愿军第9兵团此役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28954人,冻死4000余人,冻伤率高达22%。

1950年12月8日,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向上级汇报伤亡:“80师239团3营6连在攻击新兴里之敌时,受敌火力压制即卧倒冰地上,最后打扫战场时,发现全连除一个掉队战士与一个通信员外,其余200多名干部战士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上,细察尸体,无任何伤痕与血迹。”这就是著名的“冰雕连”。

后方全国性动员 

陕西首当其冲

为准备志愿军出国作战,解放军总后勤部早在1950年7月就安排东北、华北、华东和中南军区,赶制棉衣34万套,棉皮鞋36万双,棉帽、绒裤、棉背心、棉大衣各40万件(顶、条),棉手套、袜子各70万双。但因入朝部队增加,且形势紧迫,许多部队来不及配齐冬服。

棉花是当时极需的物资。陕西地处西北,是棉花主产区,1950年全国农业生产会议要求西北植棉388万亩,其中陕西承担了主要任务。促进棉花增产关系志愿军能否穿暧。陕西全境着力棉花种植,从源头上选用优良棉株,积极对棉株防病、防虫、增肥。特别是棉花防虫,当时因陕西全境化工领域几乎空白,防虫方法主要采取人工手打的办法。为了弥补劳动力不足,妇女们也被组织起来参加劳动。长安等六县有56000名妇女参加劳动。资料显示,1950年陕西全年棉花总产量97.2万担,这个产量饱含了陕西农民和陕西妇女在棉花种植、生产劳作中的巨大贡献。1951年6月22日,中央军委总后勤部下达《关于志愿军冬服式样与质量的指示》,指示要求:干战棉衣、裤及棉帽面子布全用十四磅军布,里子用十二磅白洋布,棉花均用粗绒白花(每套棉花铺花四斤半,干部、战士同)。1951年陕西为西北军政委员会上缴了大量的棉花,这些棉花主要用来织造布匹、赶制军装、填充棉服。

骡车、公路、铁路 

陕西的运输支持

在那个交通并不发达,许多地方还需要通过人力、畜力车进行运输,铁路也并非现在的纵横交错,生产出来的粮食、棉服要运到战场,怎样从农村运到中转地,最后再成为志愿军战士们的补给?

1951年,西北军政委员会向陕西省发出了购买骡子和胶轮大车的通知。通知要求,前线不仅需要骡车,还需要驾驭骡车的骡夫。并提出选派20岁以上45岁以下的青壮年男子担任骡夫,在当年的8月10日之前送往天津。从陕西全省畜牧情况来看,陕北是陕西的畜牧业相对发达地区。据1950年陕北地区的畜力报告显示,当年包括牛、驴等役畜总数为65300头,这其中还包括需要宰杀的牲口和主要用于运输的毛驴,因此粗略的按各占三分之一的数量来看,能劳作的耕牛最多不过二万头。而1951年,陕西仅25个县448个乡统计的土地面积就达49300亩,如此推算,全省的畜力和每亩土地需要的畜力尚不能完成满足耕种需要。但“一切为了前线”已经成为三秦儿女由衷发出的心声,1951年,陕西给国家上交了200辆胶轮大车,每车配骡两头;备大绳三根、每根长二丈五尺、水桶两个、扁担一条、牲口槽一个、铁瓢一个、麸料口袋一个、二百斤的草料口袋一个、筛子一个、宽七尺长两丈五尺的蓬布一个、每五车配铡刀一口。此后,又为前线输送了3200头驮骡,这些驮骡全部选用身高四尺以上5至10岁的壮骡,再经骡夫调教饲养送至沈阳后勤部,为前线增强运力。陕西省档案馆至今还珍藏着1951年8月7日华阴县人民政府选送张起生、代顾民等10名骡夫为抗美援朝前线运送畜力的函,这份被封存在密集架上的普通函件虽已沉睡近70余年,但它却是陕西支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见证。

长津湖战役历史背景讲解(长津湖背后的故事2)(3)

此外铁路方面,西安铁路分局先后派出39批1500多名职工赴朝鲜助勤,他们在朝鲜担负修筑铁路、运输物资的任务,其中91人立功、10名铁路工人在朝鲜献出宝贵生命。

长津湖战役历史背景讲解(长津湖背后的故事2)(4)

公路运输方面,在西京汽车修配厂,有一位刘姓老工人,向全厂发出了挑战书,他说:“虽然我年纪大了,但要向全厂挑战,哪一个同志和我应战到朝鲜去?”结果一天之内就有36位同志应战报名去朝鲜。后来西京汽车修配厂经研究确定了11人前往朝鲜担任汽车的修理和驾驶任务,这些走向了清川江畔的汽车驾驶员们,既要面临朝鲜恶劣的交通环境,又要对付时时盘旋在头顶的敌机。据记载,原则上他们平时坚持昼伏夜出为前线抢运物资,但在朝鲜激烈的战争态势下,他们也会在白天冒险运送物资,汽车工人刘敦高就是为抢救汽车以及满载的物资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长津湖战役历史背景讲解(长津湖背后的故事2)(5)

战争远比电影残酷。祖国从没忘记这些保家卫国的勇士,正是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彻底打赢了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档案留存的旧时记忆,让后人看到了一幕幕动人的故事以及不灭的民族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