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原文第三回赏析(赏析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1)

赏析:孙玉明;校勘、注释:李虹

原文:

注释:1、狐腋:狐狸腋窝部位的皮毛,因皮质轻软,毛色纯白,集之成裘,十分轻暖,所以非常名贵。《史记·商君列传》言:“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赏析:上回中写宝钗看见周瑞家的进屋之后,便“放下笔,转过身来,满面堆笑让‘周姐姐坐’”。此处宝钗“见宝玉进来”,也“连忙起身含笑”并回答宝玉的问候。接着在“命莺儿斟茶来”后,又问“老太太、姨娘安,别的姊妹们都好”,说明她是一个礼貌周全心思细密的姑娘。

先以“只见”二字,将叙述者转换为薛宝钗,然后便通过她的眼睛来看宝玉。在“宝钗抬头”句旁,甲戌本有批语特意提醒说:“与宝玉迈步针对。”明确指出这两种视角的互相转换是相对的。在这里,宝玉的服饰打扮与第三回初次出场时的服饰打扮略有相似之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薛宝钗与林黛玉具有基本相同的重要位置。请注意,此处宝玉的服饰打扮,仍然是参加正规场合的礼服。只是到自家隔壁且同宗同祖的宁国府去看一场堂戏,也只是到寄居在自己家里的姨妈家去探视一下表姐,却还要穿着礼服前往。贵族之家的繁文缛节,也确实让人感到麻烦到了极点。

针对宝钗“一面又问老太太、姨娘安,别的姊妹们都好,一面看宝玉”数语,甲戌本有侧批说:“‘一面’二。口中眼中,神情俱到。”

“二龙抢珠”:甲辰本为“二龙捧珠”。

“立蟒”:舒序本为“坐蟒”。

“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梦稿本为“秋香色团花袄”。

“銮绦”:列藏本、梦稿本、舒序本均为“赤金绦”。

“落草”:梦稿本为“落地”。

红楼梦原文第三回赏析(赏析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2)

原文:

女娲炼石已荒唐,

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

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

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

无非公子与红妆。

注释:1、又向荒唐演大荒:荒唐,荒诞不经。演大荒,演述大荒山青埂峰故事。

2、真境界:佛教认为,世界有一种神秘的精神本体,叫真如,只有它才是真实的、永恒的,其他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

3、时乖:时运不好。

赏析: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因为是出生时从娘胎里带来的,所以人人都认为是一块奇异的宝贝。而作为贾宝玉至亲的薛宝钗,自然也早就从薛姨妈口中听说了这件宝贝。尤其是借居到荣国府的梨香院以后,则更是会时常听到贾府的人们议论通灵宝玉。因此,在宝玉来到她房间的时候,在只有她和宝玉以及丫鬟莺儿在场的情况下,“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过这块宝物的宝钗,“今儿倒要”仔细地“瞧瞧”这块人人称奇道异的宝贝,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然而,一些“抑钗扬黛”者却偏偏要抓住这一情节大做文章,认为宝钗此时要看宝玉的通灵宝玉,其用意就是要提醒宝玉注意自己项上的金锁,以便用“金玉姻缘”的“鬼话”,使自己坐上宝二奶奶的宝座!——这种用现代人的眼光去审视一个古代未出闺阁的少女的做法,实在令人不敢苟同。

从开篇始,作者便一再提及这块通灵宝玉,但却一直没有显示出一个完整的形象。第一回中,当女娲炼石补天弃置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被茫茫大士“大展幻术”“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之后,茫茫大士认为它的“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所以“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然而,茫茫大士到底给这块通灵宝玉镌上了什么字,作者在这里却没有点明。后来,甄士隐在睡梦中看到这块通灵宝玉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正欲细看时”,却被茫茫大士“强从手中夺了去”;第二回通过冷子兴之口演说荣国府时说,这块通灵宝玉“五彩晶莹”,“上面还有许多字迹”。但究竟是什么“字迹”,亦未曾说明。第三回黛玉进府时,只见宝玉“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并有宝玉摔玉的精彩情节。至晚间,当袭人要拿通灵宝玉让黛玉看时,黛玉却说“此时夜深,明日再看不迟”,但明日究竟看了没有,小说中却没有接续这个话茬儿。以黛玉好奇心之强,再加她来荣国府日久,必然早就仔细“赏鉴”过这块通灵宝玉,只是作者没有描写这一情节罢了。至此处,作者又通过宝钗“细细的赏鉴”,使通灵宝玉的轮廓变得更加清晰。在“宝钗因笑说道:‘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这句话下,甲戌本有批语说:“自首回至此,回回说有通灵玉一物。余亦未曾细细鉴赏,今亦欲一见。”且在“只见大如雀卵”句旁注有“体”;在“灿若明霞”句旁注有“色”;在“莹润如酥”句旁注有“质”;在“五色花纹缠护”句旁注有“文”。

“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此处作者终于跳出来扮演了一个全知全能的叙述者。甲戌本在此有批语特意点明:“注出。”另,列藏本、梦稿本、舒序本均为“那块补天剩下的石头幻相”。

“灿若明霞”:戚序本、列藏本、舒序本为“耀若明霞”。

在“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句前,甲辰本另有“看官们须知道”几字。

“又向荒唐演大荒”;意为对荒唐的人世间演说荒唐之事。列藏本为“说大唐”。

在“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句旁,甲戌本有批语说:“二语可入道,故前引庄叟秘诀。”

“亲就”:庚辰本为“污浊”;甲戌本、己卯本、戚序本作“亲就”;列藏本、舒序本为“权就”;甲辰本作“新就”;蒙府似为“亲就”。此处从甲戌诸本。

“臭皮囊”:舒序本作“假皮囊”。

在“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句旁,甲戌本有两条批语说:“又夹入宝钗,不是虚图对的工。”“二语虽粗,本是真情。然此等诗只宜如此,为天下儿女一哭”。按照第一条批语,其中的“金”是指宝钗,那么“玉”应该就是指宝玉。学术界一般认为,这两句诗不仅预示了宝钗、宝玉将来的悲惨结局,也预示了许多红楼儿女的悲惨结局。所以最后两句总结说:“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对此甲戌本又有批语阐释说:“批得好。末二句似与题不切,然正是极贴切语。”

欢迎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转发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您的每一次转发,都是对我们的最大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