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与法律法规二者同为多元治理机制的重要工具,二者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区分法律法规的标准(标准科普标准与法律的关系)(1)

标准与法律的相同点

规范性

规范性是指法律、标准为人们的行为、产品提供模式、式样和风向。

概括性

概括性是指都从大量实际、具体的行为、科研生产中高度抽象出来的一种一般的模式,它的对象是一般的人、特定类别的产品,可供重复多次使用。

普遍性

普遍性是指标准和法律都在其适用范围内所有公民、产品一概适用,不允许有规定之外的特殊,即要求在标准、法律面前平等。

严谨性

严谨性是指它们都有特殊的逻辑构成,特定的语法措辞和表达方式。

民主治理机制

法律与标准都强调民主治理机制,即通过利益相关方的充分参与,协商制定共同遵守的规则。

程序自治功能

法律与标准都拥有程序自治功能,二者价值取向的契合为标准支撑法律实施提供了可能。

区分法律法规的标准(标准科普标准与法律的关系)(2)

标准与法律法规的区别

价值不同

法律追求公平、正义、自由、平等、利益、秩序;标准强调统一性和协调一致性,目的是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体现的是规范和效率。

性质不同

法律法规在其辖区内具有强制性,所涉及的人员有义务执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

核心要素不同

法律的核心要素是规定权利与义务;标准不直接规定权利与义务,而是规定技术、管理和服务要求。

产生方式不同

法律由国家权利机关制定或认可、通过;标准由使用单位和企业主导编写,主管部门批准发布。

语法表述

法律常用禁止、不得、应、可以;标准常用应、宜、可。

位阶差异

下位法不得违反上位法;标准不得与法律法规的规定相互抵触。

制定主体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等具有政府职能的部门制定;

标准是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由国家授权的标准化组织机构组织制修订。

表现形式

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我国法律的主要形式有:宪法、法律(基本法律、一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行政规章、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国际条约;

标准的表现形式: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ISO/ISO(IEC)或IEC标准化文件、其他机构或组织的标准化文件、其他文献。

制定程序

法律制定的程序:法律草案的提出、法律草案的审议、法律草案的表决与通过、法律草案的公布;

标准的制定程序:提案、立项、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批准、发布、复审。

区分法律法规的标准(标准科普标准与法律的关系)(3)

法律对标准的影响

法律是制定标准的依据

具有法律效力的强制性标准在性质上属于强制性法规,因此,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必须以法律为依据,推荐性标准也应如此。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制定的标准具有效力。

法律对标准的影响是全过程的

标准从预研阶段到复审阶段和废止阶段都会受到法律的影响。每一阶段都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标准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法律是标准实施的有效保障

法律并非是保障社会良好秩序的唯一手段,但法律是效力最高的保障手段,法律也为其他手段的有效实施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作为社会管理有效技术支撑的标准,国家层面制定了《标准化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标准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明确了标准的管理机构及其职责、明确了标准的制定程序,以及标准实施监督工作。

同时《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行业标准管理办法》、《企业标准管理办法》的出台均对标准的有效实施起到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标准对法律的影响

标准是法律的补充

法律一般都带有一定的原则性,它不可能把社会中每一种情况都规定得十分详细,有些事情可以通过标准予以具体化。

此外,法律总有一定的稳定性,不可能朝令夕改,而标准则可以较好地发挥其灵活性,能够满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急需。因此,标准可成为法律规范的有益补充。

标准是落实法律的有效手段

法律稳定性和被动性的特点限制了法律规范性作用的发挥。然而,法律是标准编制的依据,标准的灵活性和主动性成为落实法律的有效手段。

标准为法律制定、修改提供依据

标准实施的目的是通过组织社会化大生产、进行科学管理、促进技术进步,为市场经济的调控提供技术支持,最终实现社会活动的最佳秩序。

但是这种实施活动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在准备实施的过程中必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标准是可以解决的,有些问题则不能依靠标准来解决,需要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来进行调节。

因此,标准的实施,能够及时反映社会的发展对法律的需求,为法律的制定、修改或废止提供依据。

标准与法律法规相辅相成,法律法规是标准化活动的依据,标准是对法律法规的支撑和补充。二者在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公共管理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来源

[1] 李晓林.法律与标准关系简析[J].标准科学,2009,426(11):48-52.

[2] 王世川,马艳霞.小议我国标准与法律的关系[J].标准科学,2012,(3):17-21.

[3] 公众号:物流仓储表委会、质量超人、看见标准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