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说的还是《少年包青天》,不过并不是之前的童年阴影了,而是最后一个单元“翻龙劫”。

由于这单元是剧集的结局,因此故事就是主线的终幕,跟之前6个单元各种照搬《金田一》《柯南》的不同,本单元的原创成分是最多的。

豆瓣 少年包青天(少年包青天里的人性拷问)(1)

不过,其原创成分不是案件的手法,而是在于本身的剧情。

狸猫换太子

以故事来看,其实翻龙劫里的宫廷斗争,就是民间传说“狸猫换太子”。

当年皇帝宠爱李妃,而李妃跟皇后同时怀孕,皇帝于是下旨谁先诞下龙儿,即封他为太子。

豆瓣 少年包青天(少年包青天里的人性拷问)(2)

最后是李妃先生了孩子,而皇后则派遣大内高手崇庆七鹰偷偷用狸猫将之调换并将孩子灭口,但七鹰只是将孩子放在河流里让他顺水而去,生死由天命。

豆瓣 少年包青天(少年包青天里的人性拷问)(3)

发现李妃生下“狸猫”的皇帝大怒,将李妃打入冷宫,李妃因为痛失爱儿导致精神失常,而皇后的孩子顺利被封为太子。

豆瓣 少年包青天(少年包青天里的人性拷问)(4)

李妃为人和善,曾经救下一位名叫秀珠的宫女,而秀珠知道这一切。

豆瓣 少年包青天(少年包青天里的人性拷问)(5)

25年后,当年的太子已经是当今皇上,而李妃的儿子被城外尼姑庵收养,取名六子,是一个街头卖面的小贩。

豆瓣 少年包青天(少年包青天里的人性拷问)(6)

由于包拯之前连破大案,因此秀珠自演自导了一场有关八贤王的谋杀案,引来包拯调查此事,最后“狸猫换太子”一事真相大白。

豆瓣 少年包青天(少年包青天里的人性拷问)(7)

由于狸猫换太子这传说知名度不低,加上剧集里埋下的伏笔太多,所以观众看到这儿其实也知道是怎么回事。

因此,本单元的看点不在故事本身,而在于各人物之间的理念乃至人性冲突。

豆瓣 少年包青天(少年包青天里的人性拷问)(8)

事实上,这剧情的发展完全取决于当今皇帝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倘若他雷厉风行,残忍好杀,那故事就编不下去了,因为当他知道六子的存在后,所做的绝对就是将之杀死,以巩固自己的皇位。

不过,本剧的皇帝是一名仁君,在帝皇家族里算是非常和善的一位,开得起玩笑,也非常看重人才,体恤百姓。

豆瓣 少年包青天(少年包青天里的人性拷问)(9)

因此,皇上一直都想知道这位“真太子”是谁,也希望知道当年事情的来龙去脉。

反而是当初一直站在包拯这边的八贤王,以及作为包拯敌人的庞太师,却意外地立场一致:必须将六子灭口。

不过,八贤王是为了社稷稳定,庞太师则是纯粹为了保住权位。

豆瓣 少年包青天(少年包青天里的人性拷问)(10)

当然,咱们的主角包拯那死脑筋,也不会懂政治什么的,就认一个理字,非把真相查出来不可,而当主角团一行人知道了狸猫换太子这事后,也不可能置身事外了。

所以,保住六子的命,也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命。

豆瓣 少年包青天(少年包青天里的人性拷问)(11)

于是,各方势力的立场彼此交错纵横,形成了戏剧高潮,从设计上来说非常高明,这就是“如何把一个很通俗的故事写得非常激烈牵扯人心”的教科书解法。

善良不等于不虚伪

以整个“翻龙劫”单元来说,故事过程固然精彩,但更妙的是结局。

知晓一切的皇上,让六子跟在冷宫的李妃见面,这一段母子相见的场景非常非常催泪。

豆瓣 少年包青天(少年包青天里的人性拷问)(12)

豆瓣 少年包青天(少年包青天里的人性拷问)(13)

在冷宫的这一刻,没有什么宫廷斗争,也没什么皇位、太子、妃嫔,有的只是一对失散20多年的母子终于重逢的无奈与喜悦。

豆瓣 少年包青天(少年包青天里的人性拷问)(14)

豆瓣 少年包青天(少年包青天里的人性拷问)(15)

不得不说富大龙的演技实在出色,不愧是未来的影帝。

最后,皇上让六子带着李妃离开,而六子也保证今后皇上绝对不会再看到他。

而之后,皇上在与包拯交谈时,说了很多冠冕堂皇的话,比如:

“有些事情,朕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不是朕自私,贪恋权位,只是把社稷国家交给一个卖面的市井之徒,这样对百姓好吗?”

豆瓣 少年包青天(少年包青天里的人性拷问)(16)

“就算是做面的手法,六子都是随性而为,让他治国的话会怎样?朕一定要保住这个江山,朕答应他一定要做个好皇帝,这是对他最好最大的补偿了。”

豆瓣 少年包青天(少年包青天里的人性拷问)(17)

妙的是,后面包拯直接回了一个直击灵魂深处的问题:

“请恕包拯斗胆直言,倘若六子真的有治国的才能,皇上就会把皇位让给他吗?”

豆瓣 少年包青天(少年包青天里的人性拷问)(18)

是的,再多冠冕堂皇的话其实也都是掩饰。

不可否认皇上说的都是实情,六子没有当皇帝的才能,而且大位交替会导致很多不可预料的动荡,就算他想退位,庞太师、八贤王等人也绝对不会同意。

而且他本人也的确是一名仁君,别的不说,他完全可以将一切知道真相的人全部灭口,但皇上没有这么做,还是选择放包拯一马。

由他来当皇帝绝对是比六子更好的选择,于情于理都更合适。

豆瓣 少年包青天(少年包青天里的人性拷问)(19)

但是,皇上内心真正不想退位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这些“外力因素”,而是他本人的确舍不得皇位,他想继续做皇帝,这是他的私心。

正如包拯所说的,倘若六子的治国才能在皇帝之上,他会甘愿就此让位吗?

从某种意义上看,六子没有治国才能,恐怕也是皇帝放他一马的最大原因。

豆瓣 少年包青天(少年包青天里的人性拷问)(20)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放眼现实里,其实也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皇帝”。

打着各种“名正言顺”的旗号,话说得好听,实际上于情于理也的确像他所说的那样。

但实际上,也是这些人掩盖自己私心的口号。

豆瓣 少年包青天(少年包青天里的人性拷问)(21)

当然,并不是说这些人就是伪君子,或者是自私自利的恶人,即使是善良的人,也难免会有自己的私心,而他们往往又会不想别人认为他们的举动是因为私心,所以会用各种“大义”说辞去掩盖。

但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是因为不少群众无法接受一个“不完美的圣人”“有私心的领导者”,有些身在其位的不得不塑造一个完美的形象。

豆瓣 少年包青天(少年包青天里的人性拷问)(22)

所以,可以说,“翻龙劫”这个结局把整部剧的档次拉高了不少,最后皇帝跟包拯的对话里,很多人都能看出不同的东西。

而最后六子跟李妃,到底是能活下去,抑或是最后还是被灭口了?也没有交代,这个也是开放式的处理,由观众们自行想象。

豆瓣 少年包青天(少年包青天里的人性拷问)(23)

你如果信奉世界上还是有温情所在的,那他们就是还活着。

你如果认为世界上铁血法则胜于一切,那他们就是被灭口了。

豆瓣 少年包青天(少年包青天里的人性拷问)(24)

这次没有说到案件手法跟取材,是因为没有太多值得谈的。

虽然还是照搬了一些《金田一》跟《柯南》的情节,但观众在这单元的注意力,早就不是案件本身了。

整体来说,作为剧集的最后一个单元,“翻龙劫”还是很出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