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汐呱太娘
(本文首发于【剧毒社】微信公众号,欢迎转发,谢绝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
之前看到过一个「育龄女性求职困境」的冷笑话。
只觉得冷,没笑得出来:
未婚未育,HR觉得你入职后会休婚假产假,不予录取。
已婚未育,HR觉得你入职后会休产假,不予录取。
已婚已育,HR觉得你入职后会生二胎,不予录取。
已生二胎,HR觉得你照顾俩孩子会影响工作,不予录取。
不婚不育,HR觉得你这个人不正常,不予录取。
“震惊!第一批90后铝孩已经提前退休”(这句划掉
就……育龄铝孩不快落啊……
说出来谁敢信,比找不到工作更痛苦的是:
不用上班,有人养着。
有一种不被认为是职业的职业叫做“全职妈妈”:
全年无休、每天24小时在岗、没有工资。
这大概是世上唯一一种干得越久越卖力越会被社会淘汰的工作。
每天都像在爬陡坡,越爬越累,但总是爬不到头——
《坡道上的家》
坂の途中の家
wowow出品……
wowow,一个讽刺现实、啥都敢拍、角度猎奇的另类电视台。
输出过不少颠覆三观的大尺度神剧:
“你夺我初恋男友,我睡你儿子”的《贤者之爱》;
“女儿睡了妈妈的情人”的《玻璃芦苇》;
“‘软柿子’变‘恶女’报复社会”的《绝叫绝叫》;
这次《坡道上的家》被豆瓣网友称为,“育儿版《我们与恶的距离》”。
不仅是本季最佳日剧而已。
更是“最想转发给老公看的电视剧”第一位。
难得的是没烂尾,一直高能到最后。
日剧式反转,就是永远别信角色开场时的人设。
一上来就是个情节特别严重、手段特别残忍的命案。
一个全职主妇把自己八个月大的宝宝扔进浴缸溺死了。
检方倾向于这是个没有人性的负分母亲:
因为育儿不顺,就怨恨孩子并将其杀害。
根据丈夫的陈述,被告人显然也是个负分妻子:
养尊处优,虚荣心强。
相比之下,丈夫堪称模范老公。
生娃之后,就没让妻子出去上班了。
平时工作养家,周末会帮妻子照顾孩子。
丈夫育儿生疏,不懂的地方会细心向朋友求教。
怕妻子忙不过来,还让妈妈来帮着一起照顾。
真相似乎已经非常清楚:
丈夫很称职,妻子公主病又矫情,作死害了孩子。
但被告人的辩护律师却给出了完全相反的说法:
妻子是照顾孩子太累且孤立无援,精神崩溃导致“无意识杀人”。
随着审问的展开,真相一次次被推翻重建。
原来丈夫给自己立的“好老公”人设,全是避重就轻的假象:
生完孩子,就没舍得让妻子再工作,听起来很体贴。
其实妻子挣得比丈夫多,丈夫是不舍得牺牲自己的事业,才逼迫妻子辞职照顾孩子。
一提到妻子薪水更高,丈夫就玻璃心发作。
丈夫双休日帮忙照顾孩子,听起来很顾家。
其实工作日丈夫都是“996式人间蒸发”的状态,加班晚了甚至直接住宾馆不回家。
有一种“事业型父爱缺失”叫做“明天要上班,孩子哭会影响我睡觉”。
至于周末对孩子的照顾,也很有水分。
其实就是葛优躺式口头照顾,充其量就是逗逗孩子。
孩子哭了还得妻子哄,哄不好就质疑“你个当妈的,怎么这都搞不定?”
至于育儿生疏,向朋友求教,听起来是不是很好学?
其实育儿求教对象是大学时期的前女友……
求教过程中甚至觉得前女友比妻子更贤惠懂事。
“男女之间没有纯友谊”这件事要说多少遍才有人信?
怕妻子忙不过来,请婆婆来帮忙,确实是好心来着。
但无数实践证明,好心可能办坏事:
论育儿分歧导致婆媳关系恶化的100种情况,此处省略10万字。
年轻人的“虎妈育儿”和长辈们的“宠溺至上”,谁也说不服谁……
而丈夫说妻子“爱慕虚荣”,真相更是比窦娥还冤。
“如果婚礼不能在五星级酒店办,就不办。”
其实这是妻子为了维护丈夫撒的善意谎言:
女方家境好,但男方穷,女方考虑到男方的财力不足又不忍心让娘家人在亲戚面前失面子,才选择不办婚礼不要彩礼,结果反而触碰了男方的玻璃心。
多少为了爱情不要面包的姑娘,后悔当初没听妈妈的话……
看恐怖片最害怕看到“改编自真实案件”。
比这更恐怖的是它发生在观众自己身上。
剧中的丧偶式育儿能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着实是因为人间真实:
之前有个很火的段子,虽然有以偏概全、贬低男性之嫌,但确实反映了女性对某些“无效老公”的反感:
虽然剧中比较极端,把丈夫的失职和妻子的无助都调到了最大值。
但不妨碍观众产生共鸣,毕竟现实中也有类似的寒心:
妻子半夜起床喂奶,丈夫以工作太累不想被吵醒为由,要求分房睡。
丈夫赚钱养家确实不易,但因为加班,没能看到妻子育儿的艰辛,就将其视作理所当然,甚至觉得育儿并不辛苦,这锅996不背。
社会大众习惯性认为家里的“顶梁柱”是负责挣钱的爸爸,而不是负责买菜做饭、照顾老人孩子、打扫卫生以及应付各种杂事的妈妈,“赚钱养家”让“甩手掌柜”变得合理化。
剧中很有代入感的是,作为候补陪审员参与整个案件审理的女主,里沙子。
她在听审过程中发现自己与被告人育儿遭遇的相似,那种细思极恐的共鸣,其实是一种观众视角的设定。
女主恐惧于自己和“杀人犯”的经历雷同,观众恐惧于自己和女主的经历雷同,是所谓“恐惧效果加倍”。
这样虚伪自私的丈夫,现实中能找到“同款”:
表面上安慰女主“边工作边带孩子太累就别勉强”。
其实是不想让女主工作,专心做个带孩子机器。
几乎不照顾孩子,当妻子纠正孩子坏习惯的时候,出来当和事佬。
一句“你凶孩子干啥”,不费力的就在“坏妈妈”面前当了回“好爸爸”。
产后抑郁不是没有原因:
孩子闹腾,丈夫不但帮不上忙,还说风凉话。
有一种“不关我事”叫做“孩子是你生的啊”:
大家只知道“早知不生就好了”是不负责任的话。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话背后隐藏的压力和焦虑。
奶娃娃,几乎没有不闹腾的,个个都是“小恶魔”。
但朋友圈里晒娃,大多展现的是育儿幸福的一面。
不是妈妈们虚荣,而是希望被认可为“合格的妈妈”。
初为人母,没有经验,谁也不是存心“做不好妈妈”的。
为什么社会新闻里“做不好妈妈”的人总比“做不好爸爸”的人多?
因为这是个对爸爸比对妈妈宽容的世界。
“妈妈做到90分才算合格,爸爸做到60分就算优秀。”
看《爸爸去哪儿》,爸爸们独自带娃糗态百出,观众却不觉得他们失职,反倒觉得可爱。
微博上“别让爸爸带娃”系列图片也很火,同样是把失职当可爱。
《坡道上的家》探讨的不仅是丧偶式育儿的后果。
更是婚姻和育儿关系中多维度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于丈夫对妻子人生追求的轻视。
凭什么孩子是不能牺牲的,妻子的工作和梦想就是可以牺牲的?“因为你是母亲”是什么辣鸡理由?
关于夫妻育儿及家务分工的不公。
为什么妻子做家务、接孩子就是理所应当的“天职”?丈夫偶尔干一下就是值得感谢的“帮忙”?
关于“不生孩子的女人不完整”这一谬论。
和“丈夫把妻子当成育儿工具”同样讽刺的是:
妻子把丈夫当成生娃工具……
剧中一位受不孕困扰的妇人,觉得不以生娃为目的的ML都是徒劳。
神TM你先存着????
把生娃作为人生完整与否衡量标准的人。
缺的不是娃,而是正确预估自己人生价值的脑子。
别人都生孩子,为什么你不生?
别人都能挺过丧偶式育儿,为什么你不能?
别人家都是男主外女主内,为什么你要搞特殊?
剧中以及现实中的很多悲剧,都源于:
最近“有趣灵魂”papi酱,凭夫妻相处之道上了热搜。
有人觉得这是神仙爱情,有人觉得她太奇葩:
结婚没办婚礼没度蜜月,婚后至今双方父母没见面,过年各回各家。
把“别人的常识”里的“不合常理之事”都做了个遍。
谁说做人要有仪式感?
毫无仪式感可言的papi酱,活得超舒适!
生活中她也并不是特例,不走寻常路者大有人在:
有人说《坡道上的家》是不婚不育宣传片。
讲真,会因为看剧就恐婚恐育的人,要么是压根连对象都还没有,要么是对象不是对的人。
健康的感情关系,不会酿成丧偶式育儿的惨剧。
说的残忍一点:
大多数人的恐婚恐育都是因为对的人太TM难找了……
最后,关于“女人不生孩子不完整”这一点,我要分享个别人难过的事让大家开森一下!
前两天和某女性盆友吃饭,聊到她年纪不小还没遇到对的人,可能做个悲桑的光棍一辈子。
她父母就又开明又体贴,能接受女儿光棍,但又想女儿“完整”。
于是二老决定:尽快物色一下,给她领养个儿子……
这……不算丧偶式育儿吧?
我当时竟脱口而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要不你领养个30岁的……比3岁的好带一点……带出去还跟有老公似的……
咳咳,想看的同志,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坡道上的家”,你们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