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好!我是“美食美客”,这个网名是同事喊出来的,上班时,我负责单位“健康美食”网页。我热爱美食,尤爱天然健康食物。为了能够系统学习和掌握营养知识,我于10年前考取了营养师资格。现已退休几年了,带大孙女,已上幼儿园,我又有了充足时间,研究学习美食文化,为亲人朋友做出一道道、一款款美味佳肴,深受亲朋喜爱。他们建议我上“今日头条”平台,和更多的朋友交流美食养生,愿更多的朋友吃出健康,吃出快乐。挺好,何乐不为呢?!同时,借此平台,更方便了我向更多新朋友学习。祝愿大家健康快乐!

今天,我来推荐一款“藻蓝蛋白”蛋糕。首先,大家先来了解一下“藻蓝蛋白”。它是从螺旋藻中分离出的一种深蓝色粉末,是水溶性色素,是螺旋藻营养中的精髓,它既是一种蛋白质,又是一种极好的天然食用色素,同时又是良好的保健食品。混合到奶油里,既能增添色彩--纯蓝,清亮可爱,又能增加奶油的营养和鲜美的口感。21世纪初,在欧美、日本等国,“藻蓝蛋白”广泛用作食品高级天然色素,被称为天然钻石食物。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从网上详细了解“藻蓝蛋白”的性状、功效、应用及其安全性。

螺旋藻培养及藻蓝蛋白提取实验(是从螺旋藻中提取的)(1)

6寸蛋糕底

螺旋藻培养及藻蓝蛋白提取实验(是从螺旋藻中提取的)(2)

藻蓝蛋白蛋糕

蛋糕,多数人都爱吃,也是每个家庭都离不开的甜品,过生日、节日、走亲访友等喜庆日子,都喜欢用蛋糕庆贺,还有日常孩子最爱吃的迷人蛋糕。自己在家做,选品质高的食材,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添加剂,照样能做出美味迷人的蛋糕,营养又安全。

今天,我们先来分享6寸生日蛋糕,以后,我们共同分享迷人蛋糕、慕斯蛋糕和奶酪蛋糕的做法。先做蛋糕坯底,再做奶油裱花。

一、 蛋糕坯底

(一)食材

3个常温新鲜鸡蛋(170克左右,林间散养鸡蛋更好),40克玉米油,40克低筋面粉和5克玉米淀粉,40克纯牛奶,40克白砂糖,柠檬汁或白醋6滴(约3克)。

(二)做法

1、蛋清和蛋黄分离。注意,放蛋清的盆须无水无油,然后,将蛋清放入冰箱冷藏一会,有助于更好的打发。

2、蛋黄处理。在蛋黄里先倒入40克玉米油,然后筛入40克低筋面粉和5克玉米淀粉,混合成团,再加入40克常温纯牛奶,再次混合均匀,备用。

3、蛋清处理。先滴入6滴柠檬汁(白醋也可以),主要是去除蛋腥味,再加入部分细砂糖,40克细砂糖分3次加入,喜欢清淡一点的,可以少放5-10克,蛋清打发到开始出现纹路了,再次加入部分细砂糖,继续打发,打发到出现较大纹路了,把剩下的细砂糖全部加入,最后打发到出现一个个坚挺的倒尖角,也就是打发到干性发泡,这是蛋糕体膨大的基础。不要着急拆了打蛋头,把没有混合均匀的蛋黄糊快速搅合搅合,最后成流利细腻的蛋黄糊糊就可以了。

4、混合蛋白霜和蛋黄糊糊。把三分之一蛋白霜混合到蛋黄糊糊里,先切拌,再翻拌,基本混匀就可以了,再全部倒进蛋白霜里,最好要贴着盆倒,越矮越好,再次用翻拌的手法混合均匀,尽量混合到看不到蛋白霜为好,再快速倒进6寸模具里(模具须无油无水),倒的高度越高越好(尽可能排出气泡),全部倒进应该是七八分满,然后振出糊糊里较大的气泡,立刻放进已预热好的烤箱烘烤。

5、烘烤。在糊糊倒进模具之前,烤箱上下管设置各150度预热5-10分钟。再放入烤箱最下层,上下管设置各120度的低温烤40分钟,然后上下管设置各140度高温,再次烘烤20分钟,这个时候的蛋糕体,基本定型,剩余5分钟的时候,蛋糕已经在上色,最后蛋糕体有微微下沉,表面颜色偏暗黄色。出炉后,先振出里面的热气,像这样不开裂又熟透的蛋糕,怎么振都不会塌陷的。倒扣在网架上,凉透了再脱模,蛋糕坯底就做好了。

(三)工具

做蛋糕坯底主要工具有:6寸活底模具,手持打发器,烤箱(家用30L-40L容量)。

二、 奶油裱花

(一)食材和做法

我用的是金钻奶油,不要加糖,本来就是甜味的。6寸蛋糕一般要用300克左右奶油,奶油打发和打蛋清打发差不多的效果,就不再介绍了。藻蓝蛋白可以在打发前加,也可以打发好后加,依自己对颜色深浅喜好添加。

(二)工具

裱花的主要工具有:手持打发器,家用裱花工具套装,有裱花台、抹刀、裱花袋、裱花嘴等十几样。

“藻蓝蛋白”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色彩鲜亮可爱,成人小孩都适用。在食品里用法很多,可以混合到奶油里,做奶油裱花、冰淇淋、奶油蛋卷、慕斯蛋糕、迷人蛋糕、冰淇淋等,可以做果冻调色,可以填充饮料和鸡尾酒,也可以添加到面食里做彩色花样面点,彩色面点可以替代孩子玩的橡皮泥,既满足了孩子的玩心,也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有利大脑的开发,蒸熟后,孩子可以吃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激发了孩子的成就感。我用的是“丹碧露”品牌的,这是一家螺旋藻养殖企业,还生产其他各色天然色素,天然色素无毒有营养。在以后的作品里,我会用到,将一一展示。

附照片

螺旋藻粉、藻蓝蛋白粉末、30毫升瓶装

螺旋藻培养及藻蓝蛋白提取实验(是从螺旋藻中提取的)(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