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不能走过场,要无愧于心、无愧于行”。这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乐育镇龙车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李晓斌常挂在嘴边、记在心上的工作要求。

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在龙车村脱贫摘帽后,红河州教育体育局在2021年5月派出3名驻村工作队员踏上这片热土,开始播种乡村振兴之路的种子。

一年多来,驻村工作队不松懈、不松劲,接续奋斗、忘我付出,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小康有效衔接,带着满腔热忱,驻进心里、扶在点上、谋在实处,在龙车村的土地上镌刻出一幅乡村振兴的动人画卷。

云南省驻村工作队大讲堂(云南这支驻村工作队)(1)

这支驻村工作队,成了村里的“荣誉村民” 供图

强党建“硬核” 夯实基础添动力

悠悠红河水,巍巍哀牢山。位于红河县中部的龙车村委会地处半山区,为传统农耕村落,有8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生活着彝族、哈尼族群众760户3248人,产业基础薄弱。

工作队进驻龙车村后,首先把目光聚焦到党支部建设上,围绕发挥党员队伍“先锋队”作用,提出“守初心、明职责,亮身份、作奉献”,促进党员干部讲政治、明大局、守规矩、勇担当、甘奉献。组织“两委”班子成员、党员和村民代表到建水、开远等地方学习乡村振兴先进经验,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纳百家之长以厚己。

结合“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基础延伸到以村为单位谋划乡村振兴,为龙车村制定新一轮的发展规划。在浙江、广东和昆明建立党员小分队,安排专人定期开展党员活动,凝聚在外务工的党员力量共同为家乡振兴出谋献策。

抓住“关键少数”,建强“两委”班子,第一书记带头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开展党日活动,筹集党建资金,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到个旧市实地考察学习,增强发展意识,创新工作方法。发挥党员作用,带头勤劳致富、结对帮扶、执行政策、弘扬正气、遵纪守法,自觉接受广大党员群众监督评议,争做优秀共产党员。组织召开乡村能人座谈会,为乡村振兴献计献策,搭建平台鼓励能人回乡创业发挥带富作用。

一年多来,白天走村入户、夜晚加班加点,“五加二”“白加黑”,牺牲一个又一个周末休息日……成为了驻村工作队员工作生活的常态,他们用“党员干部脱层皮,群众生活添层蜜”的标准要求自己,把党建融入乡村振兴的各个环节,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云南省驻村工作队大讲堂(云南这支驻村工作队)(2)

这支驻村工作队,成了村里的“荣誉村民” 供图

破发展“瓶颈” 精准施策补短板

乡村振兴龙车村有啥优势?人力。

难在哪里?土地。

“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全村耕地面积2360亩,人均耕地仅0.7亩,远低于全国人均耕地面积。农业发展受制约,年轻劳动力资源成为龙车村的优势资源,有的家庭甚至整户外出务工。”当地一位村干部一脸愁容地说。

因地制宜才能精准发力。结合龙车村实际,驻村工作队制定“稳劳务输出、强教育根本”的工作思路,一张精准施策的发展蓝图正逐渐变为现实。

依托省、州、县、镇劳务培训资源和劳务输出基地,驻村工作队积极组织建筑、加工、电焊、种植、养殖等技能培训,对失去工作返乡或流动的农民工,驻村工作队员结合自身实际当教员,想方设法让村民们有一技之长。

在驻村队员引导下,阿布村村民李龙文索参加了铝合金门窗制作技术学习,目前在龙车村自己经营铝合金门窗制作。尝到培训的甜头后,他高兴地与乡亲交流经验:“以前我外出打工,只能干一些粗重体力活,吃苦受累不说,工资还低。参加培训后,现在自己当老板啦”。

如今,当地有卖米线包子的、卖烧烤豆腐的、卖烤鸭卤肉的,还有做窗帘、水泥生意的。像李龙文索一样依靠“手艺吃饭”,已成为村民谋求增收致富的共识。

孩子是乡村振兴的未来,教育不能等也等不起。驻村工作队积极联系社会爱心组织对龙车小学进行爱心捐赠,价值2万余元的教学用具和学生学习、生活用品很快分发到孩子们手中。2021年7月,在驻村工作队紧锣密鼓筹划协调下,龙车小学新建教学综合楼和学生食堂项目获得审批立项,目前已筹集到490万元建设资金,将用于解决因地理条件限制导致的学校教学用房紧张、学生食堂没有用餐地点、教师宿舍拥挤等问题。

云南省驻村工作队大讲堂(云南这支驻村工作队)(3)

这支驻村工作队,成了村里的“荣誉村民” 供图

贴群众“心窝” 用心用情得民心

“我们早已把他们当成了一家人”。在龙车村村民心里,州教体局驻村工作队队员日出而行、日落而归,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盼群众之所盼,早就是本村的“荣誉村民”。

因父亲外出务工后失联、母亲改嫁外地,12岁的白高妹承担了照顾3个弟弟妹妹和身患疾病的外婆的责任,全家仅靠低保金和申请临时救助来维持生活。白高妹每天除上学外,还要起早贪黑为家人准备饭食、料理家务。驻村工作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经常到户走访帮扶,为孩子们募捐衣服,主动出资3000余元采买食材,购置厨具餐具。为了让孩子们能方便与外界联系,及时沟通反映生活上的困难,驻村队员们还为白高妹购置了一部手机。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为充分发挥乡村文化在构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升乡风文明水平上的重要作用,驻村工作队从建设文体设施入手,规划建设活动地点,筹集61.8万元资金建设篮球场、配置体育健身器材,采买价值6万元太阳能路灯用以照明。

驻进心里,才能温暖心窝。如今,当地孩子可以成群结伴用健身器材进行比赛,中老年人每天劳作后有了锻炼场地,留守妇女、老人也有了唱歌跳舞、聊家常的场所。晚饭后,村民们常聚在安有路灯的小广场上,跳起家乡的民族舞,欢快的音乐声中,大家脸上充满幸福愉悦的笑容。63岁的哈普村民吴阿三现在逢人就说:“是驻村工作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初心点亮振兴路,接续奋斗谱新篇。一年来,驻村工作队始终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他们是孩子眼中的好老师、村民眼中的好干部、群众眼中的好党员。在驻村工作队的努力奋斗下,2021年,龙车村委会龙车、哈普村民小组分别入选红河州第八批文明村、第二批文明新风示范村公示名单。队员们在这片热土上的努力付出终于开花结果,涓涓细流终将汇成江海,龙车的未来可期可盼。

云南网记者 饶勇 通讯员 郭南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