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北京话属于北京官话的京师片,流传于北京市区,有400年的历史。北京话说起来带有明显的儿化尾音,有人把北京话的浓重口音称为“京片子”、“京腔”。其实严格来说北京官话并不等于普通话,而北京方言则更是与普通话存在不少差异,不过很多人都认为学习了普通话约等于掌握北京话。实际上北京官话又称北方官话,明成祖迁都 北京以后仍以南京官话 为国语正音,直至清朝雍正年间清设正音馆,确立以北京官话为国语正音,北京官话的地位迅速抬升,逐渐取代南京官话成为中国官方的主流语言。

北京话文化韵味(特色的北京话)(1)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北京方言。

鸡贼:小气、吝啬、暗藏私心。

砸窑:是踢场子的意思。

局器:仗义,大方,豪爽。

土鳖:形容没见过世面不开眼的人。

点卯:到那儿报到,打个照面儿的意思。

言语:即说话的意思。

翻车:即翻脸的意思。

这程子:这一段时间的意思。

半不啰嗦:事情做到一半,尚未完成。

大拿:能作主,管事的人。

火筷子:老北京人捅火炉子的铁棍,也叫通条。

末了儿---最后、最终的意思。

概儿不论:一概不管的意思,论,读:吝

北京话文化韵味(特色的北京话)(2)

颠儿了:撒腿跑了。

勺上:捎带上。

咕容:磨蹭,在地上蠕动的意思。

遭践:埋没、糟踏的意思。

一绷子:即很长时间的意思。有时也说一绷儿。

猫着:闲呆着的意思,也有躲藏的含义。

怯勺:不懂行,闹笑话的意思。

葛:脾气各色,古怪。有时也用作形容词,形容什么事儿或什么东西葛。

打漂儿:无职无业,在社会上闲逛。

雁么虎:蝙蝠。

扫听:四处探听,扫听与打听不同,“扫“带有更为主动的意思。

消停:踏实的意思。

瞜瞜:看,瞧,瞅的意思。

刷夜:有家不回,夜里在外闲荡。

撒癔症:夜间到处乱逛,癔症本是一种病症,此话是引申过来的。

北京话文化韵味(特色的北京话)(3)

把不住:管束不住自己的意思。

全须全尾:完整,整个身子的意思。尾,读“以儿”。

应场:到某种场合参加活动。

眼里见儿:指眼里有活儿,不用别人提醒就能及时动作。

拿大顶:倒立。

发小儿:从小一块长大的。

把不住边:说话没谱儿,爱吹善侃的意思。

挑费:指家庭日常生活里用度。

五积子六瘦:形容因吃不上喝不上,骨瘦如柴的样子。

老家儿:指父母。“老家儿“读快了就成了“老尖“。

迄小儿:从小的意思。

掉腰子:耍花招。

他大爷的:不带脏字的骂人的话。

哪一出儿:什么事儿的意思,是一出戏的简化。

北京话文化韵味(特色的北京话)(4)

熬头:心里烦恼的意思,也写作熬慆。

攒了:形容总不运动,身体变得不舒展。攒,读cuan。

框外的事:即出格的事,带有违法乱纪的意思。

炸庙:瞎咋唬的意思,含有唬人的意味。

碍事儿:不方便

白斋:白吃白喝的意思

不开面儿:不给人留情面

棒棰:外行

半熟脸儿:有些面熟

把得紧:控制的紧。 “谁的钱都把得特紧”

不老少:表示多,“还真不老少”

办:解决

甭:不用

北京话文化韵味(特色的北京话)(5)

拔谱儿:挺胸,扬眉吐气的样子,也表示强硬蛮横的态度

扳杠:固执己见,纠缠不清

拌蒜:因累或多饮,行走艰难

变着方儿:想尽各种办法,“变着方儿给我找事”

不得劲儿:不是滋味。得,dêi ,三声 “这些天老觉着不得劲儿”

掰:断交,“那人是个二百五,我早就跟他掰了”

暴:过量 “ 昨天有人请客,暴搓一顿 ”

不吝:不在乎,“这人什么都不吝”

白霍:说话不着边际,“没事尽瞎白霍”

搓火儿:生气、憋气。例: “今儿这事儿,真让人搓火儿。”

北京话文化韵味(特色的北京话)(6)

成心:存心,故意。“你不是成心吗”

处窝子:见人不敢说话

彩儿:精彩,“语言上得有彩儿”

蹭:不花钱的享受,“蹭饭、蹭吃蹭喝”

抄:碰巧,“你可算抄上了”

趁:拥有,“别看他不起眼,趁好几百万”

撮:吃饭,“今天去撮海鲜”

车轱辘话:总是说重复的话,“你怎么老说车轱辘话”

吃心:多心,“人家说别的事儿,你吃什么心啊”

抽抽:缩短及收缩变小,“我的这件衣服已经洗得抽抽不能再穿了”

出溜:滑动,动作迅速,“这小孩真讨,跟地出溜似的”

呲人:斥责别人,而被别人训斥叫挨呲

迟累:负担

段子:一段故事或笑话的简称

底儿掉:非常彻底

点儿背:运气不好的意思

北京话文化韵味(特色的北京话)(7)

逗闷子:寻开心

断了念想儿:别再想了

大概齐:差不多

兜圈子:有话不直说,顾左右而言他。

打这儿:从此之后 “打这儿起,他是他我是我”

打住:到此为止,别再说了。

抖机灵儿:显示自己,特指轻浮表现,含贬意。“你别在我这儿抖机灵了”

多新鲜呢:没什么可奇怪的

大老爷儿们儿:大男人。“你一个大老爷儿们儿,怎么这么小气呀!”

打油飞:无目的的游荡

打水飘儿:行动没有回报的

跌份:丢面子,“这都不知道,真跌份”

逗咳嗽:耍贫嘴,“没事少跟我这儿逗咳嗽”

捯饬 : 打扮,修饰,“都几点了,还捯饬”

大发:过分,过度。“这次钱可花大发了”

得波:唠叨个没完,“少得波得波的”

点补:吃些零碎食品,“饭没好,先点补点”

顶缸:代人受过

北京话文化韵味(特色的北京话)(8)

打喜儿:给对方好处费。一般是暗中相送,带有一定回扣的性质

打狼:许多人积聚而行

二百五:说话不当,行为不符合常规的人

放话儿:声称,说明

犯牛脖子:犯牛脾气,使性子的意思

葛色:怪癖,不好相处

哥们儿:朋友亲近的称呼

得:行了,好了的意思。

过:过分,“这事儿,你可有点过了”

敢情:当然或原来如此,“敢情你还在呵”

搁着:处在某人的地位,“这事儿搁着我这儿,准没问题”

隔三差五:断断续续,“他总是隔三差五地送点东西” 硌应:厌恶、厌烦,“这人真让人硌应”

够瞧的:有威风或指脾气大,“这回可够瞧的”

北京话文化韵味(特色的北京话)(9)

过节儿:小的矛盾

裹乱:从中插入干扰的意思

掉链子:本来能做好的事情,没有做好,出问题

盒儿钱:盒儿指骨灰盒,这个词的意思是养老送终的费用,犹如过去的一句土话:棺材板钱。

回头:有机会。例:回头我帮你理理发 齁:用于吃到嘴里的时的味道很重的意思,有时也指过甜或过咸的

话密:话多

候着:等

毁:污蔑,损坏,“你就毁我吧”

今儿,明儿,后儿,昨儿,前儿:指今天,明天,后天,昨天,前天,

挤兑:逼迫,有时叫 “挤得”

见天儿,渐天儿:天天。

嚼谷:吃喝的意思。

将将儿:刚才

北京话文化韵味(特色的北京话)(10)

叫板:挑战,“跟我叫板不是?”

急赤白脸:心急而脸色改变。

假招子:虚情假意,“净来这假招子”

筋道:东西有咬劲,“这面真筋道”

裉节儿:关键时刻。

块儿:身上的肌肉。

侃,侃爷:吹牛。能吹牛的人,能说的人。例:“你去跟他聊聊,他可能侃呢。”

溜溜儿:从始至终。“我溜溜儿等了一下午”

开涮:开玩笑,“没事老拿我开涮”

侃大山:高谈阔论无所不谈

姥姥:相当于哼、胡说、你敢等 “就你也管我的事儿,姥姥”

北京话文化韵味(特色的北京话)(11)

遛弯儿:散步,“您老哪遛弯儿去”

露怯:丢脸的意思。 “得,露怯了吧”

遛儿早儿:早晨起来散步。“遛早儿去呀?”

撂挑子:扔下事情不管了。“你又给我撂挑子”

抡:神侃,胡说八道,“又在这胡抡呢吧”

拉和儿:拉关系

老家儿:老辈的人,多指父母,“老家儿挺好的吧?”

门儿清:麻将术语演变而来,意为明白,清楚。 “这事我可门儿清。”

末了儿:最后。“末了儿,还挨了一顿批评。”

嘛:干什么,用在句前 “嘛呢?” “嘛去?”

满世界:到处。“他一天到晚满世界瞎跑,不知他忙什么呢。”

猫儿腻:隐私,私情,“就你们俩儿那点儿猫儿腻”

北京话文化韵味(特色的北京话)(12)

没溜儿:不着边际,没正经。

面软:脸皮薄的意思

牛:非常厉害的意思,带有贬意。“你小子,别牛”

蔫儿坏:表面上没什么,心里特别坏

蔫有准:心里有数不说出来

蔫不唧:人不爱说话或精神不振

蔫土匪:不爱说话而心里有数的人

能个儿:厉害,长本事。

那( nei )主儿:指那个人,含贬意。“那主儿脾气可大呢,少招惹他。”

弄蹭了 : 引起误会的话,导致双方不和。

念秧儿:求别人,但又不直说,而是在闲聊时总提及某事,给人暗示。

北京话文化韵味(特色的北京话)(13)

拿:要挟 “关键时候,就拿我一把”

拿搪:推脱刁难

腻味:厌烦、烦躁 “天天吃盒饭,早腻味了”

贫嘴:油嘴滑舌

批:声音嘶哑,“都唱批了”

屁颠儿屁颠儿:高兴得来回奔跑的样子

盘儿靓:盘儿即脸,靓,即漂亮,盘儿靓,就是长得漂亮。

且:可得。“这事,你且等吧”

起腻:男女之间亲热的样子。 “你们俩甭在这儿起腻”。

肉:木讷、迟钝、慢性子,办事不利落

二忽:犹豫不决的意思

涮:骗,耍的意思。“你小子,又涮我”

死心眼儿:实心,老实。 “死心眼儿不是”

顺:偷

事儿:麻烦,罗嗦的意思。“嘿,你可真事儿”

北京话文化韵味(特色的北京话)(14)

说难听点儿 ,…… :从坏的方面看此事,给个铺垫

死心眼儿:思维不灵活 “死心眼儿不是”

谁跟谁呀:表示关系特别好。

臊:害臊 “你说这话,我都替你臊得慌”

顺毛儿驴:喜欢听人赞美,不喜欢听批评的人

顺竿儿爬:迎合别人的话

酸不唧儿:有点酸,但不让人讨厌 “酸不唧儿的,味道正合适”

碎嘴子:话多。

碎催:指伺候人、为人奔走的人,带有贬意。

塔儿哄:混事儿的意思,塔儿读轻音

添堵:找麻烦,让对方腻歪的意思

套瓷:拉近乎,搞好关系。“别跟我套瓷,没用。”

挑眼了:挑理 , 怨别人办事不合规矩

瞎,抓瞎,没戏:不行。“抓瞎了吧?”

虾米了:傻了眼。弄明白了怎么回事儿,而束手无策

北京话文化韵味(特色的北京话)(15)

消停:踏实、安静

油儿:滑头。含贬意。“嘿,他可油儿着呢,你可斗不过他。”

玩幺蛾子:耍花招儿的意思,例:你少给我~。

洋落儿:吃剩下或用剩下的东西。落,读烙。最初洋落儿指洋货,后来通用。

眼毒:过去买卖人的术语,即独具慧眼的意思。别人没年来的东西,他能识别。毒眼,就是眼毒。也称作 “眼独”

悠着:适当地,“干活悠着点儿”

北京话文化韵味(特色的北京话)(16)

找抽:找打

挣脸:争气,争光

轴脾气:执拗、固执

嘴皮子:说话的功夫。“磨嘴皮子”“耍嘴皮子”

走嘴:本来不想说,没留神说出来了。 “说走了嘴了,赶紧转舵。”

再说吧:指不了了之吧。 “咱们的事儿再说吧。”

这当儿:这时候,这个节骨

支着儿:给人出主意 “没辙了,快给我支点着儿”

嘬瘪子:有苦说不出

北京话文化韵味(特色的北京话)(17)

北京方言讲起来,大家都能懂。但北京人说话快,说话吞音。当听到北京人说起方言来,很多人就很难听懂了。

北京话文化韵味(特色的北京话)(18)

北京话文化韵味(特色的北京话)(19)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北京话文化韵味(特色的北京话)(20)

一指禅 戳戳戳!

客官!在看一下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