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就有唱词为:“大梁上去檀香木,二梁上去黄花松。三梁雕刻的好像一条龙,七星八卦摇摇赫赫往上升。”或者是:“七十二道绒绳封到顶,两家布篷半空旋。船帮船底檀香木,珍珠玛瑙玉石栏杆。”从这些唱词能看出,民间还是将檀香木视为非常珍贵的木材的。

檀香木别名旃檀、白檀、白檀香、黄檀香、真檀香、浴香等,为檀香科檀香属植物檀香Samtalum album L.的心材,主产于我国的广东、云南、台湾等地,国外的印度、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

檀香木可以入药,一般具有特异的香气,其味辛、温,可归肺、脾、肝经,有行气温中、开胃止痛之功效,多用于治疗寒凝气滞、胸腹疼痛、呕逆吐食、胸痹绞痛等病症。

《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记载:“(檀香木)质坚硬。白者白檀,皮腐色紫者紫檀。皆有清香,而白檀为胜。可制小匣和折扇等,即檀香匣、檀香扇,装饰以烫画、刻花,是精制的工艺美术品。”

寺庙用檀香木(檀香木的大门道)(1)

檀香木

檀香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檀香扇是苏州著名的传统工艺,一听名字就给人一种古雅的感觉,其制作非常精美,具有特殊的檀香香气。2006年5月20日,制扇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代的《在园杂志》就有记:“其扇骨有用象牙者,玳瑁者,檀香者,沉香者……”,因此我们知道至少在清代,就已经有檀香扇存在了。

20世纪30年代初苏州的“张多记”扇庄受杭州“王星记”扇庄委托,加工成一种绢面檀香扇,这种扇子甚至一度销往南洋地区,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自此之后,苏式檀香扇就有了相当的知名度。(1)

寺庙用檀香木(檀香木的大门道)(2)

檀香扇

在一些地区,人们有在重大的节日观赏傩戏的习俗,如民谚有:“刘锣代汪夹板,南边的旗帜荡里的伞,山里山外光呐喊,宋村黄家垫脚板,郑村人探头看,汪村人骂他好大胆!”,这是对傩事活动的生动描写。

2006年5月20日,池州傩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为傩戏有着驱邪纳福的寓意,因此傩面具被人们认为是神圣的,人们必须体现出对降临在面具上的傩神的敬意。

因此,傩面具往往会在平时被人们妥善保管,在固定的日子里用隆重的“迎神下架”“起圣接神”“送神上架”等仪式才能启用。

傩神会的年首(迎傩神的主持人)、执事人、宗族长辈会在每年的正月初六半夜将面具恭恭敬敬地请出,悄悄地将其用“龙亭”或“日月箱”抬至神庙。还要经过净水生布擦拭,水内要放檀香木来使面具更加圣洁,且使其带有香气。(2)

檀香木在这里,就是发挥了其“芳香辟秽”的特点。古人往往认为,香是沟通人神的媒介,因而往往认为其具有一定的圣洁意味。

寺庙用檀香木(檀香木的大门道)(3)

傩面具

2006年,扬州漆器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扬州的漆器也有以檀香为原材料来制作的,比如“暗香疏影紫檀香盒”就是明代扬州“百宝嵌”工艺的代表之作,出自大师周翥之手。

“暗香疏影紫檀香盒”是难得的精品,整体呈圆形,底胎就是檀香木。整个盒子覆盖着黑漆,盒盖上有一些极为美丽的梅花,梅花的枝干、树叶、花瓣等,都是由牛骨牛角、贝壳玉石等“百宝”材料染色镶嵌,真的是非常精巧。

盒盖口用非常细的银丝进行“回纹”勾边,这种技法是仿元代“错金银”技法的。“暗香疏影紫檀香盒”是储藏香料之用,或许也曾经储藏过檀香木,也正因为这样,这个盒子的密封性一定要非常好,要严丝合缝的,防止香味散掉。(3)

2006年6月,宽甸烧香作为 “丹东单鼓”,与 “岫岩单鼓”一道被列入辽宁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音乐项目。

其中就有唱词为:“大梁上去檀香木,二梁上去黄花松。三梁雕刻的好像一条龙,七星八卦摇摇赫赫往上升。”或者是:“七十二道绒绳封到顶,两家布篷半空旋。船帮船底檀香木,珍珠玛瑙玉石栏杆。”从这些唱词能看出,民间还是将檀香木视为非常珍贵的木材的。(4)

2012年12月,“莆田木雕”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 ,荣登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莆田县志》记载,清雍正年间(1723-1785年),有名匠游伯环,精于紫檀人物、花瓶底座雕刻,赋形苍古严谨。这也使得莆田木雕中很多的代表作品就是以檀香木为原材料的。(5)

顺道需要提到的是,檀香木与佛教文化关系非常紧密,早期的阿含部经典到历代僧史文献,都主张释迦牟尼在世时就开始制作的“优填王旃檀瑞像”是最早的佛像,也是佛教造像的“众像之始”。这也就是说,可能历史上第一尊佛像就是由檀香木制成的。

檀香木的识别

一般而言,檀香木的外形多为圆柱形的木段,有的会有略略的弯曲。其直径多在三厘米到五厘米之间,长度多在十厘米到十五厘米之间。

檀香木的外表呈现灰黄色或者黄褐色,比较光滑细腻,有一些会有疤结或者纵裂。檀香木的断面为棕黄色,将其纵向劈开,一般纹理顺直。

檀香木的质地坚实,不容易被人折断,其气味清香,燃烧时香味更加浓郁,味道较淡,嚼起来有微微的辛辣之感。(6)

有人会将扁柏木系柏科植物扁柏Chamaecyparis sp.的木材充作檀香木。但这种木材据研究者称:“呈不规则的段块状,有的稍弯曲,外表黄色或黄棕色,有纵沟纹和疤节,纵向劈开纹理多弯曲。横断面年轮明显,具香气,燃烧时冒浓烟,香气无明显变化,味微苦。”(7)

还有一种檀香木的伪品是黄杉,其饮片多呈不规则的条块状,长度约为四厘米,其表面与檀香木有所不同,多为黄棕色或棕褐色,而且比较粗糙。

黄杉的横截面是棕色的,与檀香木一样都显油迹,棕红色的年轮看起来十分明显,纵向劈开纹理也较为顺直,质地较为轻泡,很容易被人们切削开来,切面很光滑,有着松香气,味道也是淡的,嚼起来没有辛辣感,燃烧时会产生浓烟,松香气也会显得更加浓郁。(8)

寺庙用檀香木(檀香木的大门道)(4)

燃烧的檀香

结语

在人们看来,檀香木是有很多美德的,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密切联系也体现了人们对它的喜爱。

【参考文献】

[1]许洁.指尖雕琢的姑苏风雅 记邢伟中檀香扇艺术作品展[J].上海工艺美术,2019(02):30-33 116.

[2]姚瑶. 传播学视野下的池州傩戏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7.

[3]姜李羚. 扬州漆器在室内装饰中的重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7.

[4]刘正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间文化传承——以宽甸烧香为例[J].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2013(00):119-169 2.

[5]李宇光.莆田木雕的国家级非遗价值[J].雕塑,2016(02):76-80.

[6]蒋万浪,姚丽佳,沈克拉.檀香及其混用品的鉴别研究[J].中国药业,2005(09):81.

[7]张永亮,宋吉莲,吕永红,毕春喜.沉香、降香、檀香的真伪鉴别[J].时珍国医国药,2003(10):619.

[8]吴绍敏.檀香混淆品──黄杉的鉴别[J].西北药学杂志,1999(01):8-9.

,